通訊局漠視報告 行會「撥亂反正」
香港太陽報 2013年11月10日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110/00407_031.html
【本報記者】泛民批評行政會議未有跟從通訊及廣播事務管理局建議同時發牌給三個申請者。有熟悉發牌程序的消息人士反駁,通訊局有責任審核申請者承擔財務風險的能力,該局委託的顧問亦認為市場難以承受連發三牌,質疑其中兩家申請機構的持續經營能力,通訊局卻漠視警告堅持連發三牌,行會的決定只是「撥亂反正」。
消息指出,無論是根據《通訊條例》還是通訊局發出的《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申請指南》(簡稱《指南》),都訂明通訊局只負責向行會提供建議,行會才是決定發牌的機構,其中《指南》第5.2段就訂明,「批出牌照與否,將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最後決定。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將無須就某項申請不獲批准解釋理由」。
消息續說,《指南》第5.1(a)段訂明,通訊局須審核各申請者「財政上的穩定程度和在投資方面所作出的承擔」,第4.7(g)段進一步規定,申請者須「令政府信納當業務/服務的開辦成本與來自廣告的收入兩者有差異時,公司有能力承擔財務風險」;而根據通訊局前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該局於一○年委託獨立顧問進行的研究,已警告「市場未必能夠支持全部五家機構(兩家現有機構及三家申請機構)持續經營」、「質疑其中兩家申請機構未必可以持續經營」;惟通訊局最後選擇不採納顧問建議,堅持向行會建議連發三牌。
考慮公眾利益未違程序
消息表示,無意質疑通訊局決定,但基於同一道理,行會決定不採納通訊局的建議,同樣不應被質疑有違法律或程序公義:「如果你話行會唔跟通訊局建議就係有政治考慮,其他人都可以話通訊局唔跟顧問建議係有政治考慮,行會只係撥亂反正。其實可能大家只係因為時間唔同、接觸到嘅資料唔同、或者睇事物嘅角度唔同,因而得出不同結論同決定,唔需要咁多陰謀論或對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屆政府已質疑發三牌
香港太陽報 2013年11月10日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110/00407_030.html
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透露,上屆政府已質疑一次過發出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的可行性,故沒有跟隨通訊及廣播事務管理局的建議,並兩度要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重新委託顧問進行研究,暗批「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將發牌問題遺留今屆政府處理。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表示,行會發牌時須考慮政治形勢、中港關係、傳媒影響力及獲發牌者如何處理矛盾衝突等因素,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近日的行動,正正反映了其「死因」。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黃毓民質疑,立法會再提特權法動議已經無作用,批評其他泛民議員只想博曝光。
通訊局前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該局一直建議連發三個新牌。葉劉淑儀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指出,法例並無規定行會必須跟從通訊局建議,否則上屆政府早已可作出決定。申請者不能期望自己符合通訊局指南內的基本發牌條件,就必定獲得發牌。她又說,上屆政府已質疑連發三牌的可行性,故兩度要求商經局重新提交顧問報告,研究連發三牌對免費電視市場的影響。行會考慮過最新顧問建議及各方申述後,基於公眾利益決定不跟從通訊局建議,做法符合法律及程序公義,毋須重新諮詢通訊局或向外解釋原因。
公開部分報告斷章取義
對於有人認為多發新牌照可「做大個餅」,同時支持五間免費電視台,葉劉淑儀表示,行會認為電視廣告市場的「餅」並不大,太多人參與會引發割喉式競爭,「爭拍某種劇集、搶明星、燒銀紙」,若最後有公司因而倒閉,政府也須負責,故行會最後決定只發兩牌。她承認這個決定比較審慎和保守,可能令部分人失望。
對於泛民威脅再次動議引用特權法保護王維基「爆料」,葉劉淑儀強調,每份顧問報告都有其時空限制,抽取任何一部分公開都可能斷章取義。她又說,今屆立法會已八次動議引用特權法,質疑有人想衝擊特首會同行會的最高決策機制。
港視行動反映落選原因
謝偉俊昨於電台表示,通訊局主要考慮法例和技術等因素,但行會還須考慮政治形勢、中港關係、傳媒影響力、以及獲發牌者在矛盾衝突中會怎樣反應,包括會否像王維基於今次事件中,做出令政府擔心的行動。他認為港視落選的「原因」,已在王維基近日的行動中反映。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黃毓民表示,行會作出與通訊局相反的決定,做法非常罕見,他對通訊局主席何沛謙拒絕出席委員會會議表示失望,又質疑泛民再提出特權法動議根本無作用,批評對方只想「做騷」增加曝光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免費電視發牌事件上, 筆者認為有眾多的疑團, 誠然, 行政會議對發牌有最終決定權, 這是法例規定的, 並沒有越權, 而通訊局的建議行政會議衹能作為參考, 否則行政會議便變成橡皮圖章, 那倒不如索性由通訊局直接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好了, 又何需經行政會議商討審批這一關,
筆者質疑, 曾蔭權為什麼不在他任內處理好免費電視發牌事宜? 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是在他任內攪出來的, 這蘇州屎應由他來料理, 而通訊局為什麼忽視顧問報告中, 市場承受能力的警告? 這是增發免費電視牌照重要的一環, 而梁振英上任前為什麼不要求曾蔭權處理好免費電視發牌事宜? 是走漏眼, 被雙非孕婦問題吸引了視線, 因而忽略了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殺傷力, 沒有要求曾蔭權處理好才卸任, 抑或是曾蔭權有意拖延到離任, 讓梁振英接這個燙手山芋,
如果說行政會議增發免費電視牌照, 政治考量不是其中一環是騙人的, 如若不然就毋須經行政會議審批這一關, 最簡單的, 如輪子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話, 無論在機構財力, 營運媒體經驗等各方面都比王維基優勝, 輪子在全球各地包括香港在內, 都有其媒體在營運多年, 機構財力更不在話下, 至於錢從何來, 大家心裡有數,
但以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要求與準則而言, 通訊局是不會將政治因素列入發牌準則之內, 顧問公司亦衹從財力, 運作, 未來發展等技術範疇作出調查, 如果申請機構合乎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要求與準則, 便會將建議提交通訊局, 再由通訊局建議行政會議發牌,
問題是, 如果輪子真的申請免費電視牌照, 又合乎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要求與準則, 而通訊局又認為沒有問題, 建議行政會議發牌的話, 就會對行政會議造成難題, 輪子在內地是非法團體, 但在一國兩制下, 在特區卻是合法團體, 而免費電視對社會的影響巨大, 大部份的家庭都在收看免費電視, 所以政府對免費電視牌照牌照的發出一向十分慎重,
如果遵從通訊局的建議向輪子發牌, 無疑會引起中央關注, 所以說如果說行政會議增發免費電視牌照, 政治考量不是其中一環是騙人的, 不過, 可今次申請的3個機構, 應該都不涉及政治考量的範疇, 但誰又會擔保將來輪子甚或他們的代理人不會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呢? 所以行政會議這次是不容有失, 力保免費電視牌照的審批權, 是可以理解的,
而通訊局忽視顧問報告中市場承受能力的警告, 建議行政會議發出3個免費電視牌照令人費解, 通訊局主席何沛謙卻拒絕到立法會解釋更令人大惑不解, 照理通訊局建議行政會議發出3個免費電視牌照自有其理據, 但起碼都要讓市民大眾知道, 通訊局為什麼忽視了顧問報告中市場承受能力的警告, 理據何在?
現時模擬電視頻道有4條頻道, 無線兩條, 亞視兩條, 而數碼電視則有本港台, 亞洲台, 國際台,南方台,央視一台,深圳台, 翡翠台,高清翡翠台,明珠台,J2台,互動新聞台等11條頻道, 另外香港電台獲政府撥發7條數碼頻道, 現有3條數碼頻道在測驗試播中, 換句話說, 未來就算模擬電視頻道的4條頻道中止廣播, 仍有18條無線數碼免費電視頻道可供市民選擇, 如果加上獲發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開台時增加的2條頻道, 市民便有20條頻道觀看,
問題是, 如果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獲發免費電視牌照, 會六年內增加三十條頻道, 換言之六年後便有48條免費電視頻道可供市民選擇, 試想一下子增加這麼多頻道, 就把原本集中在無線數碼免費電視頻道的觀眾分散開去, 拉低節目的收視率, 而節目的收視率正是廣告商落廣告的準則, 這就有如一句諺語一樣 " 一個和尚擔水食, 兩個和尚抬水食, 三個和尚冇得食 " 一樣, 大家都變成收視率下降的輸家,
何況電視台主要廣告來源的黃金時間衹有晚上的幾個小時, 試想大家都在這幾小時內儘量爭取觀眾, 爭取廣告, 這會變成怎樣的局面, 廣告商會漁翁撒網, 見者有份嗎? 這不可能, 除非有特定的專案要不惜功本大規模推廣, 否則都衹是選擇性落廣告, 黃金時間爭取不到廣告的頻道如何養活自己成疑,
這並不是節目素質好壞的問題, 而是當大家都為著爭取觀眾提高節目質素時,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點, 但觀眾就衹有這麼多, 分薄了觀眾收視率下跌是必然的事, 換言之, 現時獨佔市場的無線傳送免費電視台也會受到衝擊, 收視率下降這表示廣告收入也隨之下跌, 如何能長期維持高質素的節目與其他免費電視競爭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