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和平獎評審們要三思
東方日報 2017年9月23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923/00184_010.html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現任緬甸國務資政昂山淑姬的光環日漸褪色,她將來不成「民主女丑」已算慶幸,「民主女神」之位則恐怕是愈來愈難穩坐了。
國際輿論批評昂山淑姬沒能遏止軍方對羅興亞人的壓迫,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不是緬甸人,不能熟知緬甸事,或許昂山確有其難處。但真正讓人反感的,是昂山表現的態度,對於政府軍的殘暴手段,她初時不置一詞,後來被逼得急了,就嘗試文過飾非,甚至諉過於人,所作所為似乎不大配得上世人給她的崇高形象。昂山就算真的對羅興亞人愛莫能助,真的有難言之隱,但如果她在談及這問題時,能表現出多一點誠懇與謙卑,相信大眾還是會體諒她的。
可惜,昂山淑姬一味批評傳媒在報道上誤導公眾,在公開講話時一口一句「穆斯林」的稱呼羅興亞人,言詞間根本就不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國民,傲慢與排斥態度幾乎寫到了臉上,國際輿論對她的反感主要在於此。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佔領行動期間,曾引用古語盛讚學生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句話用來褒揚那幾個運動領頭的小夥子,明顯是過譽了。但若換作是身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得獎人,就確實應有為天地、為生民做事的氣魄。如果這個人在得獎後就再做不到,反而走上一條專橫、獨斷、蔑視反對聲音的路,那請容我講一句老實話,這恐怕是和平獎的評審們選錯人了。他們選的可能是一個精於計算、手段高明,很懂得透過「表演」自我犧牲來博取人心的政客。這種人未掌權前就會打着民主、人權的旗號去蠱惑人心,自己的骨子裏卻未必真信這一套。
如今,有人想提名香港幾位學運領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但吸取昂山的教訓,和平獎的評審們可要三思!
大學講師 陳偉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山素姬逋上台即獨攬大權, 身兼政府多個重要部門領導人職位(外交部長、教育部、電力及能源部長、總統府辦公室部長, 以及國務資政), 權力還在總統之上, 真教人摸不著頭腦這算是民主還是獨裁?
在羅興亞人大逃亡事件上, 昂山素姬拒絕國際人權及救援組織介入, 任由軍隊肆虐殘殺羅興亞人並焚燒羅興亞人的村落, 令致逾四十萬羅興亞人為保性命, 被迫逃離家園撤到鄰國尋求庇護,
昂山素姬卻對9月初發生的軍隊殘殺羅興亞人事件保持緘默, 在屠殺事件發生數星期後, 迫於國際壓力才於日前發表全國講話, 奇怪的卻是以英語發言,
一個國家的 " 實質領袖 " 發表全國講話不以國家的法定語言而以英語發言, 這講話對象顯然不是以國民為主, 誠然是回應國際社會的指責及要求儘快處理羅興亞人大逃亡事件, 阻止軍方屠殺羅興亞人並焚燒羅興亞人村落的殘暴行為,
可惜昂山素姬的講話卻不著邊際, 沒有承諾保護羅興亞人, 更指責傳媒誇大事件,
昂山素姬在講話中屢以 " 穆斯林 " 稱呼羅興亞人, 須知 " 穆斯林 " 衹是一個宗教(教徒)名稱, 並非族群,
這就有如中國的漢族(包括其他55個民族在內)和天主教徒一樣, 這等民族族人是獲國家確認為國民並享有國民待遇, 少數民族更有優惠扶助國家政策,
但天主教徒則不一樣, 衹屬宗教信仰人士, 在中國不能享有國民身份的待遇, 昂山素姬在講話中以 " 穆斯林 " 稱呼羅興亞人, 無疑是把羅興亞人排除於緬甸國民之外, 不能享有國民身份的待遇, 昂山素姬對羅興亞人的立場顯然易見,
在講話中昂山素姬呼籲羅興亞人反回緬甸, 卻又不願作出承諾約制軍隊停止迫害羅興亞人, 對被焚燬的羅興亞人村落更沒有援助重建的計劃,
沒有軍隊停止迫害的承諾(人身安全沒有保障), 沒有了家園(村落被軍隊焚燬)的羅興亞人, 如何能回到緬甸生活, 昂山素姬的呼籲豈不是 " 空口講白話 " ,
昂山素姬在講話中對軍隊迫害羅興亞人, 赤裸裸的事實擺在眼前, 卻沒有絲毫的譴責, 甚至追究責任, 這還算是一個有責任(實質)的國家領導人嗎?
誠然, 昂山素姬被釋放甚至贏得選舉, (變相)掌控了實質政權, 如果沒有緬甸軍方的首肯, 昂山素姬就沒有今天的地位與權力, 但不諱言仍是受制於軍方, 軍方可以讓她掌控政府, 也可以拉她下台, 這是緬甸的政治現實,
在羅興亞人大逃亡事件上, 昂山素姬首先要取捨的, 是自己的地位與權力能否延續下去推行她的 " 民主? " 理念, 權衡輕重下就衹好犧牲羅興亞人, 不敢捋軍方的虎鬚,
但國際社會的看法並不一樣, 軍隊的屠殺絕對不能接受, 昂山素姬如不採取行動保護羅興亞人, 將會帶來國際社會更大的壓力, 對緬甸作出譴責甚至作出制裁, 令昂山素姬陷於兩難局面,
這位國際民主女神掌權後, 就知道奢談民主不能 " 當飯食 ", 政府管治上有許多須要協調妥協, 甚至犧牲的地方,
在羅興亞人大逃亡事件上, 就有人質疑是否應撤回頒給昂山素姬的諾貝爾和平獎,
筆者認為, 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對象, 應以榭組織機構為主, 至於在世人士則不應單以某段時日的行為作為審核標準, 過早下定論, 人是會變的, 昂山素姬便是很好的例子, 頒給在世人士可能給諾貝爾和平獎帶來負面效果,
無疑, 近年來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 評審委員無疑是綁上了政治的表態, 奧巴馬, 劉曉波, 甚至昂山素姬都是例子, 令諾貝爾和平獎的意義蒙上(政治)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