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之後】《南早》候任總編:有港公司要求職者深圳面試 測試能否入境 做法公道
香港明報 2015年12月7日
http://m.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51207/s00001/1449496068665
佔領運動爆發後,不少曾參與相關活動的市民其後發現不能入境內地及澳門,將於明年1月升任《南華早報》總編輯的譚衛兒,今日在專欄引述某大學校長指,有部分香港公司現時亦會要求應屆畢業生到深圳面試,藉以測試申請人會否被拒入境。譚形容有關做法「公道」,認為曾參與佔領運動的學生有得必然有失,要為自己的價值觀付出代價。
譚衛兒在專欄表示,日前應一名大學校長邀請出席午宴,其間對方提及佔領運動後不少香港公司招聘時要求離境面試,在席者最初以為是為了測試申請人是否願意到內地工作,不過該校長卻指出,要求申請人到深圳面試,原來只為了測試對方是否已被內地列入黑名單。
譚衛兒認為有關做法「一石二鳥」,既可淘汰不願到內地工作的畢業生,亦可篩選不能入境的求職者,避免日後工作時不便。她引述該校長指自己有責任提醒學生,其政治立場以及參與示威活動,都有可能影響他們日後的發展。
譚透露該校長指有部分學生認為堅持信念,比起將來就業前景更重要,但作為校長,縱使至今未聽到相關情況,但也必須要提醒學生此求職新趨勢,如堅持信念及政治立場,可能需要付出代價。
譚衛兒在文中形容有關措施「很公道」(Fair enough),認為「有得必然有失」(any gain comes with a price),她認為年輕人是否願意付出有關代價取決於其價值觀,並指有關做法同時可反映與內地有來往的企業,並不喜歡員工熱衷政治或不願北上工作。
不過譚衛兒在文末表示,內地禁止香港年輕人入境雖可孤立部分反對北京的人,但亦會令其同輩更同情反對派,認為內地禁止入境的做法並非可行的解決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神報報導 " 佔領運動爆發後, 不少曾參與相關活動的市民其後發現不能入境內地及澳門 " , 這是否貼近事實成疑, 違法的佔領行動確實有市民跟風參與, 但不能入境內地及澳門 的又是否屬普通市民呢? 如果內地及澳門 出入境部門要將所有 " 曾參與相關活動 " 的市民列入不受歡迎人物拒絕入境, 這名單可太長了,
其實據傳媒報導, 被拒入境內地及澳門 的, 都是在違法的佔領行動中擔當重要角色, 有頭有面的人物, 曾參與相關活動的普通市民, 似乎沒有這般 " 榮幸 " 能登上 " 英雄榜(民主媒體封的英雄) " 被拒入境內地及澳門 ,
而這等 " 英雄人物 " 被商業機構聘人時特別 " 關注 " 是意料中事, 猶其是在內地有業務的垮境企業, 擔心聘用這等 " 英雄人物 " 後卻不能回內地支援內地業務, 再是擔心這等 " 英雄人物 " 在內地私底下不知會幹出什麼推動 " 個人理念 " 的行為(這是內地而不是香港), 影響到公司 " 一身蟻 ", 故此改在內地面試藉以測試申請人會否被拒入境是釜底抽薪的辦法,
如果這等 " 英雄人物 " 認為堅持信念比起將來就業前景更為重要, 就要付出代價, 猶其現今香港經濟低迷, 前景不明朗, 企業向北發展是大趨勢, 就算不是 " 英雄 " 的學生, 如果由於不認同內地政治環境, 就算有回鄉證亦拒絕回內地就業的話, 無疑是局限了自己將來的發展, 這等將政治理念與個人前途綁上, 誠然是非理性的行為, 政治理念與個人前途是兩碼子事, 除非選擇了全身投入政治活動作為終身職業, 否則不應因個人政治理念而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和發展, 這並非是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