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雷鳴01  

筆者今日且當一回文抄公, 轉載兩位學者撰文與網友分享, 兩位學者一位是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 一位是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副教授阮紀宏, 兩人的撰文都有提到香港的青年問題, 

雷鼎鳴指出不解決青年問題, 香港社會難以和諧, 阮紀宏更以梁頌恆、游蕙禎還能撐多久為題, 談到年輕人如何沾染港獨思潮的問題, 但兩人都不約而同的認為互聯網對年青人的影響深遠,


雷鼎鳴指由於受到近十年來通脤的影響, 年青人的加薪幅度追不上通脹, 變相削弱了年輕人的生活水平, 收入停滯帶來年輕人的挫折感, 互聯網社交媒體卻可把挫折感轉化為極端思想與行為, 以「臉譜」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有一特點, 用者如喜歡某一類觀點的帖子或文章, 近似觀點的文章便會源源不絕地出現, 其他觀點的則會逐漸絕跡,久而久之, 習慣了讀帖子如吃即食麵, 無時間思考的讀者, 會被洗腦,還誤以為自己的觀點是真理。又因在社交媒體可交流意見, 物以類聚, 持不同觀點的會被罵走。網上消息真假難辨, 也沒有多少人有時間去辨別, 沒有根據只有情緒發洩的言論充斥, 對年輕人思想的破壞極大。


阮紀宏則認為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影響著年輕人。這些在虛擬世界長大的年輕人, 很容易偏聽極端的言論, 一旦走入這個圈子, 每日有意無意接收到的資訊, 以及參與討論的同儕, 無論是意見和人都是同質的, 並且在互相影響之下進一步走向更極端, 聽不進任何不同的聲音。他們可以在虛擬世界活一輩子, 直到他們要走到現實世界來。


兩人的看法殊途同歸, 都聚焦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對年輕人的影響巨大, 社交網站的出現, 令相同思維的人聚在一起, 排斥不同觀點的訊息, 造成偏聽, 久而久之令年青人愈加偏激, 港獨思潮由此而生,


兩位學者說的都是事實, 但他們迥避了學校中某些老師對學生灌輸一些不正確思想, 更有老師在社交網站鼓吹本土(港獨)思維, 試想學生在這樣的引導洗腦下, 能不孕育出像梁頌恆、游蕙禎這樣的年青人嗎? 可幸這衹是極少數, 但亦足以向社會敲響警鐘,


其實年青人受互聯網社交網站的影響, 衹是原因之一, 電子媒體中的聲音廣播對年青人的影響亦不能忽視, 自上世紀中後期, 傳播界強人俞琤引入聲音廣播清談節目以年青人作主打的模式, 更招攬未受過傳媒專業訓練的年青藝人, 年青人的偶像作年青人清談節目的主持, 令過去沈悶的聲音廣播耳目一新, 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捧場, 這潮流模式延續至今, 仍有不少聲音廣播媒體作主打,


但亦帶來不少後遺症, 這等未受過傳媒專業訓練的節目主持, 未必了解傳媒的專業操守與社會責任, 往往在節目中發放極端自我的訊息, 網友如扭開收音機聽聽聲音廣播的年青人清談節目, 便會發覺節目主持人素質參差, 有等連傳媒操守及廣播條例對聲音廣播的約制條款都不認識甚至不懂, 這現像在違法佔中期間猶其顯著,


在一些聲音廣播節目主持人及互聯網社交網站的影響, 再加上特區社會經濟發展不樂觀, 影響到年青人的收入, 削弱了他們的消費能力與生活質素, 自然要找發洩對象, 再加上一些激進政治黨團及 "另類 " 教師及學者的推動下, 把學生及年青人 " 當鎗使 ", 綁上本土( 港獨 ) 的戰車,


一些年青人為著肯定自我, 再加上情緒需要宣洩, 就造成破壞社會秩序, 街頭暴亂的發生, 直至他們回到現實世界, 才知道情緒宣洩帶來對社會秩序的影響, 對香港經濟的破壞, 甚至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令自己前途毀於一旦.

08電台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我對張德江委員長說了些什麼 [ 雷鼎鳴 ]
幫港出聲   2016年12月7日
http://www.silentmajority.hk/2016/12/07/%e6%88%91%e5%b0%8d%e5%bc%b5%e5%be%b7%e6%b1%9f%e5%a7%94%e5%93%a1%e9%95%b7%e8%aa%aa%e4%ba%86%e4%ba%9b%e4%bb%80%e9%ba%bc/

「幫港出聲」的朋友邀我參加訪京團,拜會中央領導人,我近日雖十分忙碌,幾乎無法離港,但此機會難求,千方百計改動了自己的日程,終於週二成行,週四凌晨三時坐機回港辦事。

出發前已知道會見到張德江委員長,原本的安排是一小時的會面,後來委員長臨時決定將時間延長為兩小時,我們自然喜出望外。這次會面是頭等大事,可容許我們就香港事務直接與中央領導層交換意見,必須先作好準備。在會面只得一個小時的假設下,團長周融與我們商議,決定四個人發言,每人五至六分鐘。到埠後,工作人員說可增至每人七分鐘,即四人共半小時左右,其餘的時間當然是委員長的談話了。

青年問題矛盾最尖銳

周融是第一個講者,他主要報告「幫港出聲」過去的工作,並引用了大量數字。第二人是鄭赤琰教授,他精研國際上的獨立問題及釋法,並自費從Amazon急購了三本這方面的頂級國際權威學術論著,將其送予委員長。鄭赤琰的發言,也圍繞著這些方面,給予他的專家意見。我濫竽充數,權充第三個發言人,重點談到對香港年輕人的分析,並作出一些政策建議。第四位講者是財經界名人馮家彬,據我觀察,他是「幫港出聲」的大管家,日常事務與籌款工作的規章,訂得有板有眼。他向委員長介紹了未來的工作方向。

為什麼要談到這些?中央領導人要會見港人,總是好事,但社會中畢竟也會有些人思想扭曲,毫無根據地說有些人會謊報軍情,領導人容易偏聽云云。其實,現代社會資訊發達,領導人怎可能不掌握香港的動向?從委員長長時間的談話中,明顯可知他對港事務鉅細無遺,瞭如指掌。此點我早有預期,所以在發言中多談抽像務虛的分析,據團友告知,我起碼用了十分鐘也不自知。委員長對每人的發言都有詳細回應,他可能用了七、八分鐘左右的時間回應了我的發言。以下是我發言的主要部分,至於有關的政策建議,篇幅所限,唯有略過。委員長、王光亞及陳佐洱發言的政治含義,則將來另外撰文評述。

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中,最尖銳的應是青年問題。四年前的反國民教育主力是中學生、兩年前在最前線參與「佔中」的是年輕人,今年初在旺角暴亂的是他們,推動或明或暗「自決」,在立法會搞風搞雨的「港獨」也是他們,外國政客對他們最感興趣。不解決青年問題,香港社會難以和諧。

但這絕不等於大部分年輕人都是極端分子。我在大學中長期接觸年輕人,相信他們大多數理性,絕對可以講道理。當然也有不少人對世界有錯誤認識,偏聽極端觀點。此種情況是如何產生的?

香港問題並不獨特,在北美洲、歐洲、香港等發達經濟體中,都有類似的極端分子與反建制的活動。這些地區有兩個共性,是它們都經歷過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及深受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影響。

自由貿易與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總的來說,有重大的正面影響,世界上大多數的人口,尤其是在中國、印度等人口眾多的新興大國,人民收入大幅上升,它會造成不同地區(質量接近的)勞動力工資趨同,在經濟本來較落後地區,工資會上升,但在富裕地方,工資就算不向下,也可能停滯不前。不過,發達地區的資本家得益也大。

從香港的中產和年輕人的角度看,他們不少人會感到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無前路是因為自己的收入老是上不去,但同時又見到同儕中有個別的人收入能大幅上升。後有追兵是感到內地一些城市急速進步,在港讀書或工作的內地人也比自己更具競爭力。不少港人對此或會感到十分不安,他們不會埋怨自己,找藉口把怨氣投射到內地人身上是很自然的。

只要看看統計數據便可知一些年輕人為何有挫折感。從一九九三年到二○一五年,二十至二十四歲的年輕人收入中位數共上升了百分之八十四點六,扣掉通脹後,二十二年的總升幅只得百分之十三點三,等於每年平均只上升百分之零點五四,但同期的房價卻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六十七。挫折感容易使人意氣用事,不理事實。

收入中位數上升緩慢並不等於香港沒有往上流的機會。香港與內地密不可分,中國經濟增長快,港人若肯掌握機會,事業當有大成,有部分港人也因此而成功,但對一些不懂世事的人來說,他們會更眼紅,對成功了的人懷有敵意,社會中成功的人增多了,撕裂可能更嚴重。

收入停滯帶來挫折感

收入停滯帶來挫折感,互聯網社交媒體卻可把挫折感轉化為極端思想與行為。「港獨」雖不可能成功,但部分年輕人中有「港獨」思潮,此思潮本身對社會已足以構成破壞性,卻是難以否定的事實。此種思潮怎樣形成?以「臉譜」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有一特點,用者如喜歡某一類觀點的帖子或文章,近似觀點的文章便會源源不絕地出現,其他觀點的則會逐漸絕跡,久而久之,習慣了讀帖子如吃即食麵,無時間思考的讀者,會被洗腦,還誤以為自己的觀點是真理。又因在社交媒體可交流意見,物以類聚,持不同觀點的會被罵走。網上消息真假難辨,也沒有多少人有時間去辨別,沒有根據只有情緒發洩的言論充斥,對年輕人思想的破壞極大。

更有甚者,高中課程中,歷史只是選修科,不是必修,選讀中國歷史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學生。部分通識科(必修)的老師本身便是極端思潮的受害者,教育戰線部分陷落,年輕人怎可能不出問題?

不聞不問的姑息態度絕對不可能解決問題,有些人自會尋找空隙製造破壞。年輕人犯了法後少有受到制裁,但在媒體中卻可大出風頭,把幼稚當作正義,甚至可加入立法會,同路人雞犬升天,走這條歪路符合個人的成本效益。

以上所言,要在幾分鐘內講完,不可能完備,但委員長大多都有回應。就我自己所作判斷,中央領導人的觀點與我幾年以來為香港所作的分析十分接近。這當然不是我對他們有什麼影響,而是只要肯擺事實,講道理,放開胸懷,不同人等都容易得到相同結論。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游還能撐多久?(文:阮紀宏)
明報即時新聞文摘欄   2016年12月7日
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1207/s00022/1481074074325

梁頌恆、游蕙禎喪失了立法會議席,還沒有決定是否上訴到終審法院,但光環已褪色,公開活動也減少了,他們會步梁天琦的後塵,公開承認自己「好廢」而退出江湖嗎?這些曇花一現的政治人物之所以像煙花一樣來去匆匆,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互聯網虛擬世界所產生的幻覺;一旦回到現實世界,他們自己也難以接受火焰會殞落得如此迅速。

梁天琦在立法會補選中雖然落敗,但得票6萬多,原本以不饒人的得勢可進軍立法會,結果因為鼓吹港獨而被撤銷參選資格,當時他還洋洋得意,高調在媒體前指控這個聲討那個。近日終於承認,「係好多時候得個噏字」,雖然沒有說他的政治立場有多大的改變,但起碼他覺得暫時不想蹚這趟渾水,到美國進修,打好理論基礎。

目前還在台上抗辯的梁游,說了「支那」,還認為自己沒有得罪什麼人,直到輿論沸騰,連反對派都跟他們撇清關係,才知道利害。

年輕人如何沾染港獨思潮是一個大課題,需要研究,但其中一個枝節是互聯網虛擬世界的影響。這些在虛擬世界長大的年輕人,很容易偏聽極端的言論,一旦走入這個圈子,每日有意無意接收到的資訊,以及參與討論的同儕,無論是意見和人都是同質的,並且在互相影響之下進一步走向更極端,聽不進任何不同的聲音。他們可以在虛擬世界活一輩子,直到他們要走到現實世界來。

梁天琦就是被捧到這個現實世界後,才發現他們「得個噏字」的主張,會遭到社會譴責,走到街頭會被「牛頭角順嫂」臭罵,他才如夢初醒,為何他的政治生涯好像煙花一樣瞬即消逝。如果按照同樣的軌迹,前因相同的梁游,也不會跳出梁天琦的後果,問題是他們的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到何時。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