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ugl01  

攻心計 [ 屈穎妍 ]
hkgpao 2019年1月16日
https://hkgpao.com/articles/250815

前特首曾蔭權出獄了,老江湖就是老江湖,臨出院的一天忽然身體不適進醫院,於是,傳媒拍不到一張以赤柱監獄做背景的出獄照,而是煲呔曾繼續打着煲呔從瑪麗醫院優雅步出。

今天是個講印象的年代,一張相一個字,都是一把攻心利器。一張從赤柱大閘推門而出的照片,如果刻在大家心中,將成永遠。那是一個罪犯的印記,Google一搜尋,它就會彈出來,永不磨滅。所以,名人出獄前,往往會病一病,轉送醫院,與鐵窗拉遠距離。

相片能殺人,文字一樣可以。看曾蔭權出獄記者問的問題,又是一記借刀殺人。

「大家都是前行政長官,你如何看梁振英不被起訴?」黃記者已有一套發問公式,就是什麼事都拉到UGL上面去。

曾蔭權說:「我不會做這點比較,因為這些比較又掀起我以前心中的『嬲』以及有怨恨。這些在幾個月前好大努力已經掃除,靠唸經,靠上天保佑,所以現在沒這些思維,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感恩、好感恩。」

看得出,黃媒的問題有個動機,就是製造大家對梁振英的仇恨。記者為什麼不問曾蔭權:你恨不恨把你定罪的法官?恨不恨到廉署舉報你的陶君行?恨不恨慫恿陶君行的好朋友鄭經翰?恨不恨上庭指證過你的人?恨不恨律政司?……卻要你去恨一個跟案件完全沒關係的梁振英。

黃絲記者似乎有個工作目標,就是任何時候都要找機會「砌」梁振英這個人。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要問馬道立UGL事;曾蔭權出獄,又問UGL。UGL三個字就像空氣,永遠與你同在。

媒體的刀口也沾上劇毒,一件不成案的事件,全世界都close file,說了一萬次不成案沒得查,黃媒仍大大隻字寫「UGL案」,無「案」的案,目的就是要在大眾心中烙上「罪行」印象。

UGL是一個事件,不是一件案,文字的潛移默化是有洗腦作用的,不斷說、不斷問、還要在任何場合對着任何人重複問,對方答什麼都不打緊,因為問題才是重點,大家聽那問號聽多了,就以為那是真相,反對派最擅長就是用這種攻心計來攻陷人心。

聽過這樣的笑話:鮫魚游呀游,游呀游,游到冬天就會變成馬友。我改一改:謊言問呀問,問呀問,問夠一百次就會變成真相。這就是香港的現狀,這就是我們的民智。

原載: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0116/235267.html

原圖:Now新聞截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都是前行政長官,你如何看梁振英不被起訴?」, 不問而知, 這一定是黃媒記者的發問, 黃媒記者的發問都有一套公式, 就是有罪推斷, 在他們口中, 早已是把目標人物視作被告人, " 你如何看梁振英不被起訴? " ,

黃媒記者的的潛台詞就認定梁振英有罪, 衹是 " 不被起訴而已 ", 黃媒記者這套發問公式, 套在任何目標人物皆準, 傳媒審判被黃媒記者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等不專業帶有引導性的發問, 把同行的面子丟盡, 可還是不斷的出現在黃媒記者的發問當中,

其實黃媒記者以往在訪問中自問自答已是常見的事, 所問的問題已自行給出答案, 被訪者其實衹須答是與不是就完成訪問, 這則訪問就可以出街了,

多年來有不少政治人物 " 中招 ", 被黃媒拿來大做, 要事後出來澄清, 可是 " 輕舟已過萬重山, " 中招 " 的對話被登在頭版頭條加大頭相賣通街, 可是澄清的聲明衹放在內頁無人留意不顯眼的地方, 甚至 " 被失蹤 ",

但仍有不少政治人物 沒有汲取到教訓, 政府高官, 建制派議員, 不斷的墮入陷阱,

不過, 亦有政治人物接受黃媒記者訪問時借題發揮, 明知黃媒記者是自問自答, 但黃媒記者的目標人物不是自己而是 " 仇家 " , 又或被訪者是反對派人士, 目標是政府, 於是乎就就順水推舟 " 踩多兩腳 " , 反正是有水可抽.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