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全球50偉大領袖 黃之鋒完勝梁振英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3月28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50328/19093187
「他們的成功與否,視乎能否影響那些不受控於金錢或壓力的人」
(Their success depends increasingly on influencing people they cannot control with money or force.)
【本報訊】雨傘運動半周年,國際財經雜誌《財富》(Fortune)選出全球50名偉大領袖,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以傘運領袖之姿名列第10位,特首梁振英榜上無名。該雜誌闡述選人準則,批評梁振英僅擁領袖之位,卻無領袖之才。
《財富》以雨傘運動中民情的趨向對比梁黃,指去年秋天數以十萬計港人因不滿2017年特首選舉框架,既不民主也不自由,寧可上街跟隨當時僅17歲的黃之鋒。梁擁有管理整個城市的權力及警力,下令出動警棍及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黃之鋒只有一部手機,「誰才是真正領袖?答案顯而易見」。《財富》認為偉大領袖不一定享官方頭銜,當代領袖不只是聰明、受人敬重、握有權力,且須懷遠見,能推動其他人欽服跟隨。
記者:朱雋穎
繼去年登上《時代》雜誌封面,黃之鋒再次成為國際輿論焦點。之鋒對種種殊榮顯得甚為抗拒、麻木,在facebook上表示:「我根本不配拿這個獎」,認為促成傘運者不是他,是9月26至28日間,挺身而出無懼警方投以87枚催淚彈、舉旗威脅開槍的港人。
他說,自己並非故作謙虛,也不是否認自己在傘運中的角色,「但從頭到尾不至於誇張得有這樣的『全球影響力』」。他感嘆再多的榮譽和獎項,也不見得可對中共施予更大的輿論壓力,以及令香港落實真普選,認為事件並無新聞價值,形容泛民對三跑和政改立場搖擺不定,更值得關注。
鼓舞民主同路人
身在台北的之鋒,昨出席書籍《傘裡傘外》的討論會,笑稱被譽為思想家,似暗諷他是行動上的侏儒,但自己其實是具體的行動者,令運動遍地開花。
學民思潮發言人黎汶洛認為,黃之鋒上榜具鼓舞意義,指他代表的是整個傘運族、黃絲帶陣營,而非黃之鋒個人,「尤其係呢個政治低氣壓嘅時期,策略上令國際更多人知道香港的處理,可對特區政府、中央政府造成輿論壓力」。學聯新任秘書長羅冠聰同意黃之鋒是標誌性人物,可令國際更理解香港民主進程及目前的困境。
「梁僅擁領袖之位,卻無領袖之才」,《財富》對特首梁振英的批評,換句話說即是「有姿勢,無實際」。不過,梁除了擁有特首之位、行政權與警力,也有親建制的支持者,幫港出聲發言人周融及愛港之聲主席高達斌皆認為,梁振英在傘運中「平亂有功」,表現「唔差」、「OK㗎、好㗎」。
周融認為,梁振英令佔領行動崩潰,毋須解放軍出動,「佢做得唔差,香港冇亂到,亂都係亂嗰79日,如果希望香港平安、和平,佢係有功㗎啦」,指《財富》對梁的批評,完全是由美國追求民主的角度出發,「美國梗係想香港亂、反共啦,想令大陸唔妥」。
特首辦無回應
愛港之聲主席高達斌亦批評《財富》雜誌「絕不公允,完全胡說八道,失傳媒嘅公信力」。被問到梁振英是否好領袖,他說:「見仁見智啦,我覺得佢OK㗎、好㗎。你話佢冇領導才能,點樣可以選到做特首?任何人都有機會俾人反對,關公都有對頭人。佢帶住特區政府,起碼對住呢班反中亂港分子,仍然係綽綽有餘」。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葉國謙則說,《財富》雜誌帶有色眼鏡,指梁振英上任以來處理了房屋、奶粉以至雙非嬰等問題,「佢做咗有效嘅嘢,市民都會睇到」。特首辦至截稿前沒有回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網友都不會忘記, 《財富》雜誌回歸前在封面大字標題指 " 香港已死 ", 一份刊物如此偏激武斷, 以此形容將會回歸中國的香港, 可見其立場之偏頗, 如今黃之鋒入選雜誌推舉全球50名偉大領袖之一就毫不出奇,
看看該雜誌闡述選人準則 " 批評梁振英僅擁領袖之位, 卻無領袖之才。《財富》以雨傘運動中民情的趨向對比梁黃, 指去年秋天數以十萬計港人因不滿2017年特首選舉框架, 既不民主也不自由, 寧可上街跟隨當時僅17歲的黃之鋒。梁擁有管理整個城市的權力及警力, 下令出動警棍及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 黃之鋒只有一部手機,「誰才是真正領袖?答案顯而易見」。"
雜誌選人並不是以黃之鋒的個人行為能力為準則, 而是以梁振英襯托出黃之鋒, 認為 " 誰才是真正領袖? 答案顯而易見 " , 因此將黃之鋒選入全球50名偉大領袖之列, 不過很奇怪, 同是學生領袖, 同樣是發動群眾運動對抗政府, 可發動台灣太陽花運動的林飛帆和陳為廷卻榜上無名, 甚至連學聯的周永康及岑敖輝都未能入選, 可能黃之鋒屢成中外媒體追訪的對象, 攪 " 運動 " 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內, 雜誌選人在 " 中國情意結 " 下就特別 " 關顧 " 黃之鋒 ,
問題是該雜誌闡述選人準則是以 " 佔領行動 " 作經緯, 但數以十萬計港人參與的 " 佔領行動 " 最終以得不到市民的支持而告終, 該雜誌選人準則指港人不滿 " 特首選舉框架既不民主也不自由 " 因而隨著黃之鋒等人上街, 這是否能反映事實,
特首選舉政策改革還未落實, 衹有人大常委於去年8月31日作出的決定, 在這框架下還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何能指特首選舉 " 既不民主也不自由 " , 雜誌選人理據偏頗可見一斑, 況且在佔領行動期間, 有團體組織發起 " 保普選,還路於民 " 的簽名運動, 有183萬市民簽了名, 比發動佔領行動全民投票的79萬人多出104萬, 那一方是代表了民意 , " 答案顯然易見 " ,
如果以黃之鋒帶領市民進行佔領行動對抗政府, 就認為黃之鋒比諸梁振英才是真正領袖, 這邏輯令人疑惑,
首先, 參與佔領行動的市民, 相對於反對佔領行動堵塞道路的市民, 比例上大有落差, 社會輿論大部份都予以譴責(除了部份民主媒體), 可見黃之鋒不能代表大部份市民意願, 而佔領行動又是違法行為,
相對於梁振英, 雖擁有管理整個城市的權力及警力, 但在連續兩個多月的佔領行動中卻十分克制, 雖受到不少輿論壓力, 要求取締違法的佔領行動, 但最終都以平和的手段解決了連續兩個多月的佔領行動, 在清場行動中並無參與佔領行動的市民受傷, 這在其他國家及地區, 應付在市中心發生, 如此大型及時間如此長的群眾運動, 最終能以平和的手段解決, 是屬非常罕見的例子,
如果以佔領行動作為評選的準則, " 誰才是真正領袖? 答案顯而易見 " .
後記 : 報刊雜誌這等 " 評選 " 是否具備學術性與認受性令人疑惑, 就算是諾貝爾獎的評審, 也引起爭議和批評, 何況是商業營運的媒體, 《財富》雜誌在回歸前亦曾在封面大字標題指 " 香港已死 ", 香港回歸中國18年還未 " 死去 ", 可現時距死不遠了,
媒體眼中的共產黨攪不垮香港, 反而一些民主黨團組織人士把香港攪的族群對立, 社會撕裂, 甚至連議會也變成鬥獸場, 以拉布形式的不合作運動與政府對著幹, 令特區基建停滯不前, 拖延日久, 造價不斷上升, 甚至連社會福利撥款也來拉布一番, 這樣繼續下去的話, 香港當真會應了《財富》雜誌的預言, 距死不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一個武器輸出佔全球31%, 經插手的國家都戰火連天, 民不聊生, 而宣揚 " 以戰止戰 " 的總統奧巴馬竟然可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是否十分諷刺?
諾獎委員會主席引爭議 亞格蘭德被降級
bbc 中文網 2015年3月3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3/150303_nobel_peace_committee_chairman
挪威很有影響力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周二(3月3日)撤銷了現任主席亞格蘭德的職務,此舉堪稱前所未有。
該委員會副主席卡茜·菲弗(Kaci Kullmann Five)將接任主席職務,不過亞格蘭德仍將保留其委員身份。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沒有解釋撤換亞格蘭德的原因,不過在他擔任主席的六年期間曾多次因評選引起爭議和批評。
2009年,亞格蘭德在剛剛擔任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不久就把該獎項頒發給了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奧巴馬。
奧巴馬當時就任美國總統尚不足9個月,而美國仍然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奧巴馬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既讓世界嘩然,也令奧巴馬自己感到意外。
2010年,該委員會將和平獎授予在獄中服刑的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使挪威和中國關係交惡。
2012年,亞格蘭德領導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將該獎授予了聲譽每況愈下的歐盟,承認其致力於「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消息一出,評論人士和曾經的和平獎得主們紛紛表示難以置信,熱議紛紛。
接任亞格蘭德的卡茜·菲弗說,委員會內部一致認為亞格蘭德過去六年工作卓有成績,「但為了保持傳統,就不再透露會議上有關決定的其他內容」。
亞格蘭德曾經擔任挪威工黨領袖和首相,外交大臣和議會議長。
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五名成員都由議會任命,但聲稱有絕對獨立的決定權。
法新社報道稱,亞格蘭德被撤職後,該委員會將主要由右翼政界人士掌控。
諾貝爾獎成立於1895年,除和平獎是在挪威評選之外,其他獎項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發。
此前,挪威考慮改革負責評選和平獎得主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
批評人士說,評獎委員會不應該局限於退休的挪威政客,並建議擴大評委的範圍,讓各行各業人士,甚至非挪威人都可能成為該委員會成員。
(編譯:羅玲 責編: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