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8义燒02 

鏗鏘令:行為主義教育後果
香港太陽報  2015年11月8日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1108/00418_011.html

打分獎勵的方法在今日之香港隨處可見,甚至幼稚園牆上都會清楚標明,排隊、洗手之類的行為能獲得印花獎勵,而儲滿幾個印花就能兌換不同的獎品。因對兒童行為的引導效果顯著,行為主義的教育方法受到廣泛採納。但在家庭親子關係的教育中,如果也採用這種方法,長期來看後果或許可以非常嚴重。

有個朋友取消了帶父母出國旅行的計劃。進一步了解,原來他有一張詳細的評分表,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打分,得分的高低不僅影響到他探望父母的次數,甚至直接影響到給父母的家用。這次出國旅行就是一年積分的獎勵,卻因為父母近期某些行為被嚴重扣分,故而取消了。

這種做法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朋友卻不以為然。他說,從小父母就是用打分的方法來教育和評價自己,那時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子女,也很難有精力關注子女的心理需求。考試成績和行為表現是父母最能直接了解的,每次考試分數高,或者行為表現讓人滿意,父母就獎勵一朵紅花,積累一定紅花,就能買玩具或者去公園,有時甚至能獲得現金自由支配。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大學畢業後輕易找到收入不菲的工作。

他也想孝順、回報父母,但他的工作比當年父母更加繁忙。回憶起父母對自己的獎勵方法非常有效,不由自主加以倣效:給父母建立行為評分表,根據父母的行為給予通電話、假期見面、家庭旅遊、給家用等不同形式的獎勵方法。

朋友頗感自豪,認為這個方法既能讓父母按照自己設定的理想方式生活(甚至能幫助父親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又能顯示自己對父母的關心(讓父母知道有子女陪伴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卻心生悲涼,成年子女對老年父母的關心和陪伴,竟然需要像電玩城裏的獎品一般依靠積分才能獲得,這一定是父母為子女付出時未曾預料到的。

齊鈞梓 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文作者透露的情況令人吃驚, 子女給父母評分, 得分的高低不僅影響到他探望父母的次數, 甚至直接影響到給父母的家用, 筆者疑惑, 父母自他出生到養育他到成人階段的 " 愛 ", 又是否計入評分之列? 自己對父母又有否 " 愛 " 的付出? 而不是刻板的以 " 科學 " 方式來 " 評核 " 父母,

上文作者的這位朋友指 " 這個方法既能讓父母按照自己設定的理想方式生活 ", " 讓父母知道有子女陪伴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 , 筆者疑惑, 上文作者的這位朋友, 還有 " 父母 " 的概念沒有, 整個思維是把父母子女的關係 " 量化 ", 以 " 科學管理 " 的方式 " 運作 ", 卻美其名為 " 既能讓父母按照自己設定的理想方式生活(甚至能幫助父親改正不良生活習慣), 又能顯示自己對父母的關心",

" 讓父母按照自己設定的理想方式生活 ", 這是 " 關心 " 嗎? 筆者質疑, 上文作者的這位朋友如此這般的行為, 是否父母管教嚴謹, 有童年陰影的存在, 因而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 用之於父母身上,

" 父母工作繁忙, 沒有時間陪伴子女 " 衹是託辭, 現今社會有那個父母在經濟壓力下工作不繁忙? 往往須超時工作, 沒有時間陪伴子女,  又不見現今的年青人有這樣的思維? 有這樣的做法? 上文作者的這位朋友有這樣的思維與行動, 當真是 " 眾人皆醉我獨醒 ",

事件令筆者回憶起年前一位大學經濟學者發表的一篇撰文 " 不要隨便增減給父母的家用 ", 內容把父母養育付出的資源 " 量化 ", 得出給予父母家用的公式, 更指出 " 不要隨便增減給父母的家用 ", 這與上文作者的這位朋友 " 理念 " 殊途同歸 " 都是把父母子女的關係轉化為冷冰冰的數字, 以 " 科學 " 方式來 " 推算 " 該給父母多少 " 關心 ".

這等 " 社會精英 " 的思維與心態著實令人感到悲哀, 更損害了父母的尊嚴, 要 " 按照子女設定的理想方式生活 " 才能獲得 " 獎勵 ",

父母在子女成長時期的管教嚴謹, 是因為子女成長時期是一張白紙, 不想讓子女蒙上污點, 而子女長大成人, 成為社會精英, 而父母已是年紀老邁, 但積聚多年的人生社會經歷, 有自己的生活圈, 根本不可能 " 按照子女設定的理想方式生活 ", 這是兩碼子事, 

這等 " 社會精英 " 脫離家庭自立門戶結婚生子後, 又是否仍會 " 按照父母設定的理想方式生活 " 呢? 就算城中首富的子女亦未必事事遵從父親的 " 安排 ", 何況是自己的父母, 這等以 " 通電話、假期見面、家庭旅遊、給家用 " 等形式來 " 獎勵 " 或 " 懲罰 " 父母的人, 筆者衹能以 " 生舊义燒好過 " 來形容, 相信牛頭角順嫂亦會有同感, 不過, 社會上確實是有這樣的 " 义燒 " 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回放 :

不要隨便增減給父母的家用
雅虎財經-理財多面睇   2013年8月7日
https://hk.finance.yahoo.com/blogs/simon-lee/%E4%B8%8D%E8%A6%81%E9%9A%A8%E4%BE%BF%E5%A2%9E%E6%B8%9B%E7%B5%A6%E7%88%B6%E6%AF%8D%E7%9A%84%E5%AE%B6%E7%94%A8-070823714.html

不少父母期待子女出外工作以後,可以拿回一點家用。有些會主動問子女日後的家用如何。有些子女會自動獻上,他們知道父母有此需要,又或是作為一種尊重。有些父母其實不用子女給予家用,反正他們有資產,在子女年少時,他們支持子女的遊學、升學,甚至置業與婚禮,他們的生活不成問題,當然不用依賴子女的家用。

有的父母已退休,或是快退休,他們的積蓄不多,而且之前花了畢生的積蓄供養子女讀書,現在沒有工作的收入,在情在義,子女有責任照顧父母。有人說照顧父母的概念out了,因為在西方的國家並非如此。西方國家有較好的社會保障及退休制度,香港卻沒有去到此程度。近日的廣東計劃,全民退休保障爭議都是與父母的家用有一點關係。

最好的情況是子女有較高的收入,父母也有一定的資產,給予家用是一種形式,而不是需要。最不理想的情況是子女的收入一般,供養自己也感吃力,根本不可能有餘錢供養父母。

當決定了一個數額予父母作家用後,便要有長此給下去的打算。這有點似公司給了股東的股息,目的是令股東快樂。因此給了以後,不要隨便增加,因為增加後若遇上金融風暴,收入減少,要減少家用,父母一定不太喜歡。寧願維持著同一的水平,在節期時給予特別的零用錢,一如公司派發特別股息。若子女因為經濟的原因,要減少給父母的家用,父母當然不高興,情況有如公司減少派發股息,如滙豐控股,股東一定會拋售其股票回應。因此大型的上市公司有一個股息政策,不輕易增減派給股東的股息。

至於給予父母多少的家用,則沒有準則,如果某人給3000元,即是100元一天。如果沒有其他收入,是否足夠生活,大家心裡有數。若子女會在家吃飯及居住的話,一個劏房的市價為月租3000元以上,一餐晚飯約50至60元一位。每月的市價成本為4800元或以上。你大可以以此為參考。

父母在世的日子不多,你有能力給他們家用,日數可能只是10,000天左右。有能力的話,在他們尚健康的時候,給予他們多一些零用錢,讓他們好過一點,使他們帶著喜樂的生活才離開世界,否則在他們離去以後才想起可以做好一點,那時一定後悔不已。

李兆波

________________ 

* 筆者註 : 作者發文時為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現為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助理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