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塌頂調查小組 職權未提問責 教職員會﹕應查人為因素 屋署查天台物料排水系統
香港明報 2016年5月24日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524/s00002/1464027283161
【明報專訊】城市大學運動中心綠化天台坍塌事故,城大成立的8人調查委員會昨早召開首次會議,並定出5個權責範圍,包括工程合約執行過程中的不足,但沒列明會否調查誰人須負責,城大教職員協會主席謝永齡認為,最重要是查明事故成因及誰要為此負責,缺一不可。據了解,政府內部亦正討論應對方案,包括檢查相類似建築物及高風險建築物,乃至中長期研究應否制訂綠化屋頂的實用指引等。
屋宇署回覆查詢稱,該署人員繼續調查城大屋頂金屬支架倒塌事件,署方會循多個方向蒐證,包括屋頂覆蓋物的物料、厚度及重量、屋頂的排水系統設計及建築物的圖則紀錄等。屋宇署亦正聯絡與事件有關人士,包括向目擊者索取資料,以確定屋頂金屬支架倒塌的原因。由於調查工作仍在進行,屋宇署指現階段不宜評論屋頂倒塌原因、相關責任問題以及涉事綠化工作是否須事先向屋宇署呈交圖則。
政府商檢視類似建築 長遠研訂指引
據了解,政府內部亦商討短期內檢視類似城大事件高風險建築物是否可行,以及是否檢視中小學的綠化天台,長遠而言亦要研究是否就綠化天台工程制訂清晰的實用指引等。
環保建築專業議會主席、建築師學會會員何文堯表示,業界與屋宇署有定期舉行閉門論壇交流,本周末與署方會面時會向對方提出全面檢驗全港學校綠化天台的安全,以及制訂短期措施避免同類事件重演等。
小組調查合約執行問題
另外,城大調查委員會主席、副校長暨秘書長林群聲昨開會後表示,小組訂出5個權責範圍,包括調查倒塌事件的成因及找出工程合約執行過程中的不足等(見另稿),但未有列明會否問責或追究責任。城大教職員協會主席謝永齡稱,小組非做學術研究,調查誰人應該負責亦很重要,「唔係話要人頭落地或懲罰」,只是希望了解除技術性原因外,還有什麼人為因素,如哪些部門或人要督促、維修部夠不夠人等。謝又擔心報告會否被小組因牽涉法律原因而不能公開,希望最後可開誠布公。
教育界立法會議會葉建源則認為,「問責部分可能隱於權責條款第3條」,要求校方交報告時可公正地找出須負責的人。
8人小組7屬城大 公信力惹質疑
謝又指小組太多自己人,「持份者需唔需要7比1咁多?他們大部分都是僱員或是學生」,令人質疑其獨立性、公信力及公平,認為小組應加入更多校外人士,如退休法官,「小組不需要專家權貴,只需要收集所有證據,聆訊時公平公正」,又指校外人士比例應略高於校內人士。
至於行政副校長李惠光不如預期般成為小組成員,有與會成員稱,開會時校方沒透露會否調查李惠光。謝永齡則認為,小組調查李惠光的機會為「百分之一百」,因行政副校長負責校內非學術事務,如人事、發展、維修等,「一腳踢」,當校董會提出綠化學校時,副校長負責指揮執行,如招標事宜、有份選擇哪所承辦商等事,「但都要讚學校沒有讓李惠光加入小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校天台綠化本是好事, 問題是建造過程中有否充分考慮天台的結構與承載能力, 如果筆者記憶沒錯, 普通樓宇天台如果按照英國的標準應能承載3英呎厚的積雪, 但未知當年港英政府有否按照香港的環境加以修改, 抑或衹是照搬英國的標準到香港來, 而城大體育中心是否不屬於這等屋宇條例管制則不得而知,
但無論如何, 以體育中心這等垮距大而中間沒有柱位支撐, 衹靠四周支柱支撐著整個大面積的天台篷頂支架, 肯定承重力不會太大, 建築師衹會計算有足夠支撐支架本身的重量再加上安全系數,
而城大今次塌屋頂事故, 是否需要入則, 相信成為重點調查項目, 原則上如果沒有改動屋宇結構, 是毋須入則申請的, 但屋頂綠化工程涉及舖設植被及加設大型花盆或花槽, 在在都涉及加重天台篷頂支架的負重, 何況如經過連場暴雨, 植物及植被及加設的大型花盆或花槽中泥土都吸收了大量水份, 這重量可不輕, 而連場暴雨, 更有可能把植物枝業連同泥土沖到地面, 流向排水渠, 這等情況可能導致雨水渠渠口淤塞, 積聚大量雨水在體育中心天台, 超出體育中心天台篷頂支架的承載力, 因而導致整個天台篷頂支架倒塌,
其實這等天台綠化工程, 除了要計算植被及加設大型花盆或花槽的重量外, 還要計算植物及泥土吸收雨水的飽和重量是否超出天台的承載力, 以及加大天台雨水渠的排水能力, 在暴雨時更應加派人手巡視以防天台雨水渠渠口淤塞, 積聚大量雨水未能排走,
城大今次塌屋頂事故, 涉及體育中心這等垮距大的篷頂支架工程, 但在其他校舍天台的綠化工程經過多日的連場暴雨都沒有出問題, 可見衹屬單一事件, 檢查焦點應集中在如體育中心這等垮距大的篷頂支架工程, 而不應一刀切的撤走所有在校舍天台的綠化工程,
長遠而言, 學校天台推行綠化工程, 應聘請建築師計算天台植物及泥土吸收雨水後的飽和重量, 包括天台雨水渠淤塞可承受的安全系數, 一旦天台雨水渠淤塞不能排放雨水, 是否應在天台外牆開設排水口, 必要時直接把積聚的雨水排出街外, 這樣更可引起學校管理人員的警覺, 派人清理天台淤塞的雨水渠渠口, 消弭危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政情:政治解碼:大學管治 搖搖欲墜
東香港方日報 2016年5月24日
http://www.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524/00176_095.html
城大冧屋頂事故震驚全港,有城大舊生有感而發,嘲諷「有工程系的大學也出事」,情景可笑。校友一句充滿失望之情的評語,道盡不少市民的心聲,高等學府之內竟然出現「豆腐渣」工程,且幾乎造成重大人命損傷,在香港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事實上,冧屋頂事故發生超過三日,廢礫塵埃雖已落定,但事件並沒有平息,反而輿情持續發酵,焦點由禍源起因轉移至責任誰屬問題,其中城大與委聘的工程認可人士口供不一,釀成羅生門,更加令問題變得複雜和弔詭。有測量界人士分析,城大和「工程認可人士」之所以出現各執一詞的局面,很可能是雙方對「認可人士」的定義有不同演繹,甚或當年工程合約存在灰色地帶,客觀因素對城大不利。退一步說,根據《建築物條例》,若綠化工程涉及改動樓宇結構或總樓面面積就需入則,業主需向屋宇署申報工程認可人士的身份;若綠化工程不涉及入則,業主則有責任確保工程設計符合安全,換言之,城大這次恐怕難以全身而退。
除了法律責任問題外,形象蒙污更是一次政治災難。繼校內調查委員會被質疑「自己友查自己友」,校方管理層亦被翻舊帳,被批評對校內地方保養失修問題得過且過,小修小補,可謂一「冧」百踩,甚至連校內扶手電梯損壞變形亦成為新聞,一失一過都被放在顯微鏡下檢視。城大近年是非不少,曾鬧出法律學院導師涉嫌向學生通水、校長遴選過程被指「造假」等負面新聞,年前傳出有意出售提供自資副學士課程的專上學院,更引起滿城風雨,今次事件難免令形象雪上加霜。
本港高等教育近年走上產業化歪路,加上港府監管不力,以致質素不斷下墮,一方面辦學「公司化」,處處向錢看,與春風化雨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一方面行政管理「官僚化」,缺乏內部監督,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風氣日漸盛行。但願本港大學的水準不會像那個綠化天台般一墮到底。
王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