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8壹傳媒01  

堅哥與台灣:台灣《蘋果》十三年
香港蘋果日報  2016年5月28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8/19631311

原來台灣《蘋果》已滿十三周歲。

十三年前依稀,老闆說:「傳媒一定是非常本土的,有本地感覺的,要植根的。我唔信住在香港的香港人,可以在台灣做一份成功的報紙。我自己都要搬去台灣住。」

於是,在創刊前半年左右,跟負責製作及印刷的貓王及美術肥Ben三人,去了台灣定居,籌辦台灣《蘋果》。三個「猛人」,夠殺有餘啦!

結果是諸事不順,老鼠拉龜。

有一天,去君悅酒店吃飯,發覺代客泊車阿頭華哥也是香港人。他說:「我哋君悅每個部門阿頭,都係香港人,有乜咁奇!?」

跟香港《蘋果》社長董橋說了君悅的故事:「原來要將香港壹傳媒的文化,好快好快咁種植在台灣,靠我哋三條友係不可能的。我想要台灣《蘋果》每個大小部門阿頭,都係香港《蘋果》來的,那怕他們是來台一個月、三個月。」他說:「我完全同意你的睇法,香港《蘋果》此刻是強壯的,你創刊在即,在在需要人才,你要調甚麼人去台灣,我全力支持,你加油!」

Daisy、Joe、森哥、高佬、Connie、阿輝、小魚、Gordon……,我認為最猛的,三十幾人全都來了台灣。有人竭盡所能一個月走了,有人渾身解數三個月回去了,有人傾囊相授半年離開了,有人選擇戰鬥到今日。

剩下幾人?十位。今日,差不多同一時間,一位說:「香港跟你七、八年,台灣跟你十三年,差不多啦!都攰嘞!」一位說:「有肥雞餐,我應該係時候啦!」「公司財困,我薪高,心照啦!」「公司轉型,我適應唔到,無謂你難做,你自己保重。」

今日明日後日,十位剩幾人?

凡事有定期。栽種有時,拔出有時。來台有時,撤台有時。入《蘋》有時,離《蘋》有時。

在公司附近餐廳,舉行世紀farewell party,名為「tomorrow ten minus five or six or seven?」高唱「今天且有暫別,他朝也定能聚首,終使不能會面,始終也是朋友……」

意猶未盡,不如大家香港來的手足,一起回公司快閃(flash mob),跟並肩作戰十三年的台灣兄弟姊妹們說聲再見吧:

「不理日後如何,前途趕上,步步進取。

今天雙手放開,再握之際,又在何處。」

Daisy、Gordon、森哥、肥Ben、Joe……,珍重。

後記

已離職及即將離職的香港及台灣同仁,感恩有你們一起打了這場十三年的漂亮的仗。

葉一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佬黎當年挾香港民主報聲勢, 以為 " 照辨煮碗 " , 把香港的一套移植到台灣, 便可像香港般, 以攪亂台灣媒體生態環境的手段佔據台灣市場,

無疑, 台蘋的出現令台灣媒體措手不及, 以突發及扒糞主打亦打破了台灣媒體的凡事講關係傳統, 記得筆者看過一套港產涉及港台兩地的犯罪電影, 片中的香港警務人員到台灣追捕匪徒, 片中台灣的警務人員有如下的對白 : " 你們香港講的是法理情, 但我們台灣談的是情理法 ", 香港凡事先講法後講理, 最後才談到人情, 但台灣不然, 出了事先講人情, 再講理然後才到法 ", 端的是一針見血,

台灣傳媒對涉及公眾人物的 " 報導 " 一向十分慎重, 要看看是否有人來 " 打招呼 "才能出街, 台蘋打破了這一框框自然令台灣受眾耳目一新, 但亦引來不少暗湧,

但在社會新聞及政治新聞外, 肥佬黎把港蘋的色情版移植到台灣, 以為可增加銷路就遭遇滑鐵盧, 被社會各界人士團體反彈, 甚至上街遊行抗議, 台蘋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被迫撤去色情版面, 可卻無人會質疑是 " 打壓新聞自由, 干預編輯自主 " (這點台灣人的覺悟就比香港人強),

肥佬黎說 " 傳媒一定是非常本土的, 有本地感覺的, 要植根的, 我唔信住在香港的香港人, 可以在台灣做一份成功的報紙 ", 但堅哥卻與當時的港蘋社長指出 " 要將香港壹傳媒的文化, 好快好快咁種植在台灣, 靠我哋三條友係不可能的, 我想要台灣《蘋果》每個大小部門阿頭, 都係香港《蘋果》來的, 那怕他們是來台一個月, 三個月 ",

原來部門阿頭, 來台一個月, 三個月 , 就算是 " 非常本土 ", " 有本地感覺 ", " 植根於台灣 ", 而肥佬黎說 " 傳媒一定是非常本土的, 有本地感覺 ", 可台蘋領導人卻說 " 要將香港壹傳媒的文化, 好快好快咁種植在台灣 " , 這是否自相矛盾呢? 可說是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的經典了.

後記 :

民主傳媒集團收縮裁員, 高薪的老臣子開荒牛紛紛離去, 是什麼原因導致台蘋的衰敗? 是肥佬黎野心太大, 擴張他的傳媒王國過速, 令致集團財政不勝負荷, 令集團有嚴重財務危機, 肥佬黎這個前主席是否應負上主要責任?

可令人疑惑的, 一些金融財務機構在民主傳媒集團有嚴重的財務危機時, 仍向民主傳媒集團借出貸款, 更加上肥佬黎 " 必須為集團主席 " 的條件方批出貸款, 但又不是肥佬黎以個人資產作借貸的擔保, 這樣的條款出現在金融財務機構的借貸合約上可不常見,

可現今肥佬黎辭去集團主席一職, 借貸合約相關條款無疑已不成立, 卻又未見借出貸款的金融財務機構有任何行動, 那當初為何又要加入這等條款,

民主傳媒集團是上市公司, 要向廣大的股東交代, 但在肥佬黎任主席期間投資失利, 管理不善, 欠下金融財務機構巨額貸款, 以致集團要在港台兩地收縮裁員, 出售及結束部份虧損嚴重的業務, 肥佬黎雖已離職, 但是否應給股東一個道義上的交代, 猶其是在任期間向金融財務機構借貸, 協議上會出現 " 肥佬黎必須為集團主席 " 的條件, 但又不是肥佬黎以個人資產作借貸的擔保, 誠屬事不尋常,

金融財務機構對嚴重虧損的公司借出貸款, 通常 " 關注 " 的, 衹是導致公司嚴重虧損管理層人士是否適宜留低, 讓公司可以重整架構, 整頓業務減少虧損重獲盈利, 以保障貸款可以順利償還, 但以嚴重虧損的公司管理層人士繼續留任作為借出貸款條件, 有力保肥佬黎這個令集團嚴重虧損的主席之嫌, 是否合符金融財務機構的最佳利益亦令人疑惑, 如果在外國, 肥佬黎這個集團主席早已被股東轟下台, 而借貸給民主傳媒集團的金融機構管理人士定下這樣的 " 保黎 " 借貸條款, 亦會被董事會問責.

28壹傳媒02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