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珠三角動車組生產
香港東方日報 2016年8月28日
http://www.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828/00184_001.html
珠三角的發展關鍵是以製造業帶動作為基礎,有製造業才有服務業,也才有科研創新。國際上競爭力高的國家都以製造業為基石,惟日本近二十年的非工業化,走美國道路,應是日本衰退的主因,卻同時不知道,美國非工業化並沒有觸動其全球最大的國防工業。
珠三角的製造業正在轉型升級,再不是港商台商的血汗工廠。作為中國新工業化標誌的華為便是起自深圳,最近更擴展至東莞。而港人少知的,是在江門設有廣東南車軌道交通車輛公司、生產城際鐵路的動力車組。動力車組的生產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精密製造、通訊信號,以及更為重要的系統整合與集成,這個工廠為中車屬下地方生產基地。中車差不多在內地已是壟斷軌道車輛生產,江門這個工廠已能自主生產動車組。單以珠三角的發展來看,三○年將有廿一條城際鐵路,需要的動車組近六千輛,以每輛一千六百萬元計算,便有近九百億元的市場。今後十多年,這個工廠的生產已得到基本的保證,更不用說向區外和國外供應。
這樣的工廠需要上百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多集中於生產基地方圓五十公里內。這便形成產業的集聚,更重要的是動車組的生產是以研究和工藝提升為基礎。由此產生的知識因素與當地的科研教育機構互相影響促進,對地方上的積極作用遠超產值,且會構成整個地區知識積累的組成,產生巨大乘數作用。
香港怎樣看江門的企業呢?視若無睹抑或找方法合作呢?
陳文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廣州未來五年每年均通地鐵新線
香港文匯報 2016年8月29日
http://news.wenweipo.com/2016/08/29/IN1608290044.htm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 廣州報道)現時廣州在全力打造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中心的同時,亦加速推動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記者29日從廣州市發改委獲悉,廣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已順利通過中鐵總公司審查,囊括10個鐵路客運樞紐,14個國鐵項目、13個城際軌道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到2020年,廣州每年均有地鐵新線開通,把全市東南西北中連接成網。
廣州市發改委透露,目前已制定國家、廣東省、廣州市共建「廣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工程」協議並上報國家發改委,而已經通過中鐵總公司審查的廣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明確了「四面八方、四通八達、多站佈局、多點到發」的廣州樞紐總格局。包括廣州規劃10個鐵路客運樞紐,包括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廣州北站、佛山西站、棠溪站、增城站、新塘站、南沙站、機場站,以提升國家鐵路主樞紐職能。
其中,廣州站與廣州東站聯合形成「廣州中心火車站」,將建成全國直接進入城市核心區域的最大軌道交通樞紐,集國鐵、城際、城市軌道以及長途客車、市內巴士、出租車、私家車等於一體。為此,廣州站正計劃投資23億元進行升級改造。而廣州南站定位為「樞紐內高鐵核心客站」,建成珠三角鐵路客運中心、現代化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未來既有銜接京廣、廣深港、貴廣、南廣、廈深等高鐵線、以及廣珠城軌,也規劃銜接深茂高鐵、廣佛肇、廣佛環、佛莞等城軌。
同時,到2020年,廣州力爭每年都有新地鐵開通,並規劃65個「零距離」換乘綜合交通樞紐,實現中心城區步行10分鐘可達軌道站點、南沙增城從化花都等外圍城區30分鐘可達市區、主要客運樞紐間45分鐘可達的時空目標。
按施工計劃,今年底將開通六號線二期、七號線一期,明年將開通四號線南延段和地鐵九號線。廣州市發改委透露,目前廣州在建11條(段)300公里地鐵線,同時正在謀劃新一輪10條(段)300公里地鐵線,今年有望獲批,將重點支持「廣州副中心」南沙的建設。其中,11號線環線將有望把廣州東南西北中都連接成網,實現廣州東南西北與市中心之間的無縫換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上面的撰文及報導, 網友有何感想? 內地一線城市不斷的發展, 向前邁進, 香港呢? 還在原地踏步, 香港引以為傲的效率在基建上顯得蒼白無力, 被廣州比下去了,
人家的鐵路網絡高速發展, 向外幅射出去, 市區路線的發展是打造外圍路線與市中心之間的無縫換乘, 形成45分鐘生活水圈, 大幅擴展了市區腹地的交通網絡,
至於城軌路線則是把高鐵廣州南站升級為樞紐內高鐵核心客站, 成為珠三角鐵路客運中心, 現代化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銜接京廣、廣深港、貴廣、南廣、廈深等高鐵線、以及廣珠城軌, 又規劃銜接深茂高鐵、廣佛肇、廣佛環、佛莞等城軌路線,
回顧香港, 單是區內的沙中線, 南港島線(東段), 甚至已通車的堅尼地城延線, 都有不同程度的延誤, 更莫說是高鐵香港段, 通車日期不斷延後, 相比廣州鐵路的高速發展, 未知網友有何感想, 港珠決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大幅度延誤, 導致已建成的內地段要等候香港段建成後才能同步開通, 拖累了內地的發展,
香港發展落後於內地的主要原因, 是自回歸以來政治爭拗不絕, 近年來立法會部份議員非理性的政治操作, 令政府推動新政策發展基建遇上不少阻力, 更虛耗了立法會不少時間和資源, 間接拖慢了政府復興經濟的步伐, 激進黨團組織人士狙擊內地訪港旅客的行為, 影響內地訪港旅客來港意欲, 令致旅遊業及其他外圍行業陷入困境, 鬧市遊客旺區已出現結業潮, 空置舖位不斷上升,
一些政治黨團組織人士更聯同外圍的環保團體及人士, 狙擊政府的基建項目, 甚至作出司法覆核(試問有那一項建設會不涉及對環境的影響), 拖延基建的進行, 更令建設成本上升, 增加公帑的負擔, 試問這又如何能與內地城市競爭.
在立法會內部份黨團議員以 " 拉布 ", " 點人數 " 方式作政治操作, 在立法會外更進行欠缺理據的司法覆核, 意圖削弱政府的行政權力,
激進黨團組織人士的" 驅蝗 " 行動令致旅遊業受到重挫, 連帶外圍的酒店, 飲食, 零售, 運輸甚至商舖租賃都身受其害, 數以十萬計從業員都受到影響, 收入減少甚至遭到裁員, 令致消費疲弱, 令特區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經濟下滑受害的是廣大的市民,
要扭轉這等影響特區經濟的因素, 首先是要把 " 米缸內的老鼠 " 清除, 把立法會內虛耗議會資源的 " 議會老鼠 " 清除, 換上能實心為香港做事的民意代表, 而律政司更要為香港的法治把好關, 把一些有疑問的法庭裁決進行覆核申請, 澄清法理原則, 不要被那些 " 法界老鼠 " 利用法例的灰色地帶意圖為罪犯脫罪. 破壞特區的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