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鄺俊宇01   

為橫洲事件補一點漏    [ 屈穎妍 ]
堅料網   2016年9月24日
http://kinliu.hk/review/expert/1442911371/29110-412e2ed907b3cfd73f7a8f49d97e7152

今天是資訊爆炸的年代,許多人說,報紙雜誌電台電視網媒facebook……新聞湧著來,各有立場、各自取材,不知信哪個?於是,一個訊息最發達的年代,卻也是一個最不能弄清真相的年代。

終於,我找到一個方法,非常原始,非常費時,卻非常奏效,這方法的竅門只有七個字:識睇一定睇直播,或者,識睇一定睇原文。

有位醫生朋友逢星期二都在whatsapp群組傳來大段文字,那是特首每週二開完行政會出來的發言原文。最初我奇怪,這大段官式文字有什麼好看,漸漸,被朋友精誠感染,每次拿報章、網上新聞、電台電視新聞比較一下,往往發現,特首的話常常被記者曲解、斷章,我慶幸,我先入為主,看了原文,知了真相。

於是,對於複雜的元朗橫洲事件簿,我決定放下四方陰謀論,花一小時坐定定看電視直播。那是特首聯同運房局局長、財政司司長等人召開的記者會,官員的話、記者的問、眾人的答,原汁原味無刪剪在新聞中直播,看完總算明白了來龍去脈,當然翌日新聞又是各自剪裁、各自表述,所以,識睇一定要睇直播。

綜合直播記者會資料,對比各有立場的新聞報道,我想為橫洲事件補一點漏……

首先,朱凱迪聲稱「發現」橫洲17000公屋單位忽然縮水至4000個,原來並不「忽然」。本港兩份財經報早在2014年10月17日已報道橫洲分期發展,並明言第一期4000單位為首階段。可能朱先生多看生果報不看財經報,才會有此偏視問題。不過,說起「忽然」,我總覺得朱凱迪由浪漫的不遷不拆,到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忽然房屋」,才最忽然。

其次,為什麼政客喜歡用帶負面色彩的「摸底」二字,去代替其正確說法:「游說與諮詢」。摸底,既有偷偷摸摸之感,又令人有枱底的聯想,二字勝千言,管你解釋幾多次,一條標題,已給你判了死罪。

至於站在朱凱迪身後抽水的新紮議員鄺俊宇,大概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張炳良局長點名的主角。當他高呼「完全不知道橫洲計劃」、「只跟一個房署經理見過面」的時候,張局長有備而來:「2014年共有8人一起跟鄺俊宇會面談橫洲計劃,包括房署助理署長、總土木工程師、高級規劃師、民政專員……」

其實鄺俊宇早在2013年已向七份本地媒體表示關注橫洲17000個公屋的發展計劃,2014年4月更白紙黑字向《明報》記者說,對房署先興建4000單位沒反對。

鄺俊宇的忽然失憶,大家指責他誠信破產,我卻要為他辯護,須知道鄺先生是個神奇小子,一張五科合格的會考證書,也要用十一年分開六次才考得成,說明鄺先生努力不懈背後,其實存在某方面的學習障礙,譬如記憶力和理解力,故我們不宜太責難,應該多包容,未來四年,這樣的失憶、聽錯、聽唔明、看不到的故事多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媒體編輯對於記者採訪得來的新聞, 加以篩選擇錄無可厚非, 因為媒體版面有限, 總不能原汁原味的出街, 那多多的篇幅也不夠, 所以要經過編輯的篩選, 重要的才出街, 甚至有資深記者自行 " 篩選 ", 筆者就有資深突發記者朋友, 接到柯打到現場一看, 跟著調頭就走, 原來是認為事件根本欠缺新聞價值, 不過, 這已是陳年舊事, 事件中人亦已退休, 現時的記者是否敢於這樣做成疑,

誠然, 記者這樣做是僭越了採訪主任甚至編輯的權限, 但在當年的傳媒文化, 採訪主任甚至編輯大都是由記者晉升, 資深記者甚至比採訪主任甚至編輯更具新聞觸覺, 當年又沒有政治包袱, 記者衹是執行自己的職責與傳媒使命, 亦沒人會把自己的政治理念融入到工作中, 撰寫與發佈新聞衹是實話實說,

回顧現時的某些傳媒人, 落筆帶有個人政治意識的大有人在, 普通一單政府官員記招, 都可以 " 擇錄 " 的面目全非, 還要加上自家的 " 新聞尾 (當然沒有什麼好話) ",

所以, 屈穎妍月旦得不無道理, 官員的說話常常被記者(蓄意)曲解、斷章取義, 意圖誤導受眾, 以前市民信任媒體, " 報紙都係咁講嘅! " 一槌定音, 再無爭拗, 但反觀今時今日, 亮出" 報紙都係咁講嘅! " , 市民會追問 " 是那張報紙? " , 為什麼會這樣?

照理同一事件, 各傳媒的報導應 " 大同小異 " , 脫不出框框, 但如今同一事件, 有傳媒的報導卻是 " 大異小同 ", 可以從根本扭曲了事件真相, 亦難怪市民會追問 " 是那張報紙? " 亦難怪有 " 公信第一 " 的媒體自動 " 搣柴 " (有自知之明嘛),

至於朱凱迪, 筆者質疑他是否了解自己特區立法會議員的身份與職責, 立法會議員是為全港市民服務, 並非地區議員衹為地方服務, 橫洲發展無疑會影響到地方人士的權益, 但站在立法會議員而言, 這是關乎市民對公屋需求的殷切, 就應以立法會議員的身份與職責協調地方人士與政府有關收地的協商, 而不是糾纏於所謂 " 官商鄉黑 " 勾結, 這是執法機關的事, 立法會議員根本沒有執法機關的權力與資源,

就算拿上立法會聆訊又如何? 過去立法會聆訊的聆訊有目共睹, 都是鬧劇一場, 不了了之(午夜凶鈴事件成為立法會聆訊的典範), 浪費了立法會的資源,

而鄺俊宇的忽然失憶嘛, 衹可說他嚴重欠缺政治智慧, 身為政治人物, 要 " 起義 " 先要攪清自己有否牽涉其中, 現今資訊發達, 一些陳年舊事都可以被傳媒挖出來 " 對質 ", 自己 " 唔記得 " 並不表示傳媒 " 沒有印象 ", 甚至有視頻新聞 " 重播 ",

屈穎妍 " 踢爆 " 鄺俊宇用十一年分開六次才考到五科合格的會考證書, 無疑是有欠厚道, 令鄺俊宇面目無光, 但反過來說, 一個這樣的人都可以被選為立法會議員, 當然有他的 " 能耐 ", 這能耐是否就反映在他的 " 善忘 " 與 " 失憶 " 上呢?

後記 :

屈穎妍在晴報有其專欄, 筆者日昨瀏覽, 發覺屈穎妍的專欄失蹤了, 如果說晴報是收縮資源, 但看看現時專欄作家的名字, 似乎屈穎妍的 " 人氣 "不在這些作家之下, 難明為何屈穎妍的專欄會 " 失蹤 " , 是晴報的問題還是屈穎妍自動 " 失蹤 " ,

這又帶出一個問題, 同是專欄作家, 有等被撤卻是聯同外人鬧的天翻地覆, 要把老總揪出來戴高帽遊街清算, 一些如屈穎妍等人士的專欄 " 失蹤 " 卻是無聲無氣, 情況有天壤之別,

其實報館因改版或 " 其他問題 " 撤去作家專欄衹屬編輯自主範疇, 外人難以置喙, 不過黃絲作家的專欄誰敢 " 妄動 ", 就有如封建時代皇上御賜的黃馬褂一樣, " 黃親黨戚 " 嘛!

25屈穎妍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