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4醫改11    

盧寵茂:病例多如科研金礦
蘋果日報2017年1月2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3/19906035

【本報訊】本年度(16/17)本港醫科生學額增至470個,港大深院院長盧寵茂指,現時港大醫學院4年級學生開始到深院受訓;相對香港只有700萬人,深圳有1,700萬人,深院接收病例的種類及數目較香港公立醫院多,有利培訓本港醫科生。

擁43手術室 多瑪麗逾倍

盧寵茂形容港大深圳醫院是科研金礦,醫科生有機會接觸在港很難見到的病例。如重症肌無力症香港一年只有約5宗個案,深院開業首2年已接獲50多宗個案,並有胸腺切除標本供醫科生做研究。先天性玻璃骨香港每年只有一至兩宗個案,「教書都無病例」,但深院至今接獲100宗個案。

港大深圳醫院有2,000張病床,正使用約1,200張;43個手術室中有手術室面積800多平方呎,可容納手術機械人、腹腔鏡及胃腸鏡,「係香港搵唔到」,盧說。港大教學醫院瑪麗醫院只有20個手術室,以往環境像第三世界,預計2024年才完成重建。盧說:「如果要係香港搵附屬醫院,建立呢個平台去做教學培訓科研,投資遠超50億」,但深院由深圳政府出資興建。深院計劃興建一座約3萬平方呎科研大樓。

記者陳沛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鎮深圳醫院 盧寵茂讚金礦
都市日報    2016年11月21日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5%9D%90%E9%8E%AE%E6%B7%B1%E5%9C%B3%E9%86%AB%E9%99%A2-%E7%9B%A7%E5%AF%B5%E8%8C%82%E8%AE%9A%E9%87%91%E7%A4%A6/

研究機會

國際換肝權威、香港大學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上周一(11月14日)起擔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不少人感到奇怪,因為以他的地位,離開港大到私家醫院肯定可賺很多錢,但擔任深圳醫院院長卻「連人工都冇加」。為的是甚麼?原來他私下認為這是一個「金礦」。

(記者謝志榮報道)


盧寵茂在港大深圳醫院主持第一次工作會議,便指出這醫院是「一國兩制」:「香港的公立醫院是社會主義,政府一筆過撥款,醫院不用關心賺蝕;港大深圳醫院也是公立醫院,卻是資本主義,既是公益事業也要自負盈虧。」

自從2011年啟用以來,港大深圳醫院受到不少質疑,包括要港大補貼、拉走了香港的醫生人手等等。但盧教授說,港大並不需要在金錢上補貼這醫院,而每天上來的香港醫生也不太多,主要是參與培訓和研究。

多罕有病處理機會

「首先,這是一間由港大自行管理的教學醫院,和瑪麗醫院不同。瑪麗是醫管局管理的,有很多事,我想改都改不到,這裏卻完全可以。對於港大來說,這是一個金礦,而且我已看見黃金浮起來。」

他舉了兩種病解釋這「金礦論」。「有種病叫『重症肌無力』,十分罕有,瑪麗醫院每年可能不多於5宗病例,以致一旦有病例,醫科學生都會湧過去,爭取機會學習。但在這醫院,過去兩年已有50多宗重症肌無力病例,醫生學習處理這病的機會大大增加。」

為唇顎裂兒童做手術

另一個「金礦」,是12月6日起一連三日,港大深圳醫院將展開「唇顎裂公益行動」(即裂唇裂顎),預計三日內會為50名唇顎裂兒童進行手術。

盧教授說:「香港最大的醫院,一年頂多做十來個唇顎裂手術,三日做50宗是極難得。所以這既是公益行動,也是很好的教學和培訓機會,到時港大醫學院的醫生會上來參與及學習。這種機會在香港不會有。」

歡迎港人到診

香港的公立醫院,基本上對於內地居民需收取私家醫院費用。港大深圳醫院也是公立醫院,但因為背景是港大,香港人可用回鄉卡預約,並支付和內地人同樣的收費。持有醫療券的本港長者,同樣可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現時由新界北區、元朗地區前往該院,車程約40分鐘。若乘搭深圳地鐵,最方便是從皇崗口岸乘搭9號線,可直達該院南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主報這則新聞無疑是翻炒港大深圳醫院的冷飯, 相關報導在去年11月已有傳媒報導, 現今民主報編採拿來 " 翻新 ", 但內容卻是 " 熟口熟面 ", 好一個 " 順手拈來 ",

說到港大深圳醫院, 不禁令筆者回憶起兩則相關的事情, 一則是醫改風波, 一則是長者醫療劵可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 兩者都涉及特區的醫療服務, 筆者當日亦曾作出評論,

在醫改風波中, 反對的議員與醫生團體組織其中一個理由是 " 外地來港醫生註冊制度的修改, 擔心這等醫生的水平與素質(其實是夜郎自大, 借題發揮, 劍指內地的醫生, 質疑內地來港醫生的水平與素質),

網友從上面有關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的談話中, 便可了解到 " 這是一個(醫學界的)金礦 ", 事關 " 現時港大醫學院4年級學生開始到深院受訓, 相對香港只有700萬人, 深圳有1,700萬人, 深院接收病例的種類及數目較香港公立醫院多, 有利培訓本港醫科生 ",

這還未計外地慕名而來的病患者, 內地醫生在病患者眾多的情況下, 治療了不少罕見病例, 比諸香港的醫生有更豐富, 應對一些奇難雜症的實戰經驗, 而醫學生則有更多的實習機會, 這是香港對醫學生培訓所難以比併的,

由盧寵茂的談話, 可以看到一個事實, 內地培訓的醫療人員, 在臨床實戰方面的經驗不比香港差, 在醫治奇難雜症罕見病例方面甚至比香港的醫生更有經驗, 難明竟有議員與醫生團體組織反對外地(所謂外地衹不過是針對內地而已)來港醫生註冊制度的修改, 這又是否把政治理由凌駕於學術科研之上, 違反了醫護人員應有的道德操守.

至於質疑長者醫療劵可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 有議員以 " 港人到深院求診留下個人資料及病歷,「內地公安可能話攞就攞, 唔係香港要法庭批准先可以攞」, 政府須交代如何保障港人, 亦是以政治理由凌駕於學術科研之上, 港大深圳醫院亦是港大的教學醫院, 對於病人的個人資料及病歷, 自有一套保障制度, 內地亦有相關法例法規保障病患者的個人私隱,

何況所謂個人資料衹不過是非常基本的資料, 不比港人申領回鄉證所填報的為多, 至於病歷方面, 如非 " 特區敏感人士 " , 不明公安要病歷何用? 其實如果是 " 特區敏感人士  " , 相信亦不會遠赴深圳求醫, 至於普通市民身家清白, 根本不會擔心受到內地公安的 " 關注 ".

去年有部份議員與醫護人員組織團體合流推翻醫改方案, 顯然是從自身利益及政治理念著想, 而非為著廣大市民的褔祉著想, 雖然這部份議員與醫護人員並不能代表大多數以民為本, 並非以病患者的最高利益為前提為市民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醫改01
延伸閱讀 : 筆者當日對事件的評論 " 反對醫改的醫生還值得市民信任嗎? "

痞客邦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網誌   2016年7月19日

http://unclepeterlee.pixnet.net/blog/post/44002678-%E5%8F%8D%E5%B0%8D%E9%86%AB%E6%94%B9%E7%9A%84%E9%86%AB%E7%94%9F%E9%82%84%E5%80%BC%E5%BE%97%E5%B8%82%E6%B0%91%E4%BF%A1%E4%BB%BB%E5%97%8E%3F

一些醫生為著反對醫改, 在立法會外靜坐抗議, 代表醫學界功能界別的梁家騮醫生以點人數方式拉布, 拉倒醫改議案, 連帶緊隨其後的消防條例及骨灰龕條例都未能交付立法會討論,

梁家騮在辯論議案期間, 所提出的反對理由誠然是從醫生的利益出發, 認為醫委會加入4名業外人士, 會影響醫生的 " 專業自律 ",  " 專業自主 ",

更有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線醫生聯盟, 向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發公開信, 指如果將來無法確保由民選醫委會成員主持研訊會議, 業界或被迫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 以避免遭到投訴,

" 防御性醫療 " 是指醫護人員的診斷或是治療不是出於為病人的最大利益, 而是為了避免被病人責難甚至被病人提告而產生的醫療行為, 根本已偏離了醫生的專業道德與操守, 把個人利益凌駕於病患者利益之上,

筆者不相信醫生會把個人利益而凌駕於病患者利益之上, 認同這等行為的衹屬一小撮的業內人士, 但一粒老鼠糞攪壞一鍋粥, 拉倒醫改議案已影響到醫生的專業形象, 影響到市民對醫生的信任,

香港絕大部份的市民都是倚靠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服務, 他們根本沒有選擇醫生的權利, 何況醫生懂的病患者都不懂, 衹有信賴醫生的專業道德與操守, 如果醫生為了避免被病人責難甚至被病人提告而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 病人不懂亦不會知道, 這是極不道德的行為, 難明會有醫生組織會提出這樣的 " 被迫 " 宣言, 背棄了醫生的專業道德與操守,

說到責任問題, 當年沙士肆虐, 全世界都沒有有效的醫療方案可供參考, 醫生衹有摸著石頭過河, 而公共醫療系統完全承擔了對抗沙士的責任, 如果公共醫療系統的醫生在沙士一役, 為著避免病患者投訴或起訴, 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的話, 死的就不止299人, 沙士亦無法控制, 可能在社區大規模擴散,

沙士期間, 醫生採用特敏福治療患者, 誠然是有極大責任風險, 因為用特敏福治療沙士, 是前所未有的臨床病例, 後遺症相當高, 責任風險極大, 但為了救治患者生命, 根本不能考慮這麼多, 救得一個得一個, 這就是醫生應有的專業情操與專業精神,

回顧今時今日, 有醫生組織竟然會作出被迫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的宣言, 亦有醫生在立法會外抗議, 在立法會內拉布, 為的衹是醫改帶來投訴機制的改革會對醫生不利, 就拿 " 專業自律 "  " 專業自主 " 來作擋箭牌,

而外地來港醫生註冊制度的修改, 亦令醫生擔心這等醫生的水平與素質(會影響他們的飯碗才真), 但根據有關資料, 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未來欠缺500名醫生, 醫科生根本不愁出路, 何況這等外地來港的醫生(其實已獲得所在地的專業資格, 衹是香港不承認而已)要通過醫委會審核, 並在公共醫療系統服務一段時期, 亦要獲中大及港大的專業考核通過, 才能脫離公共醫療系統作私人執業醫生, 可能有等私家醫生的 " 眼光 " 太長遠了, 連未來可能影響到自己飯碗的問題也考慮到,

醫生, 是站在最前線與市民有最緊密接觸的專業人士, 為社會和市民服務, 猶其在公共醫療系統求醫的病患者, 他們不同於私家醫療系統的病患者, 他們根本沒有選擇醫生的權利, 衹能信賴隨機編排為他們診治的醫生, 如果醫生為著個人或業界利益反對醫改, 甚至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 受害的是市民大眾, 而醫生是否會有得益呢? 無疑, 在代表醫學界功能組別議員欠缺理性的操作下, 令致醫改不能通過, 但卻會令醫生們失卻市民的信任與尊重,

醫改中投訴機制的優化, 是對病患者負責, 無論以什麼理由去反對, 但目前對投訴個案的積壓(超過900宗)與調查時間(平均要58個月)根本就絕對不能接受, 連醫委會前後任主席也認為有需要改革, 醫委會前後任主席也是執業醫生, 身為局內人士也認為醫委會有需要改革, 難道他們就不知道醫委改革可能會影響到被投訴醫生的權益(拖得就拖)嗎? 但他們沒有把醫生的權益凌駕於病患者權益之上, 支持醫改,

在拉倒醫改一役, 代表醫學界功能界別的梁家騮欠缺理性的行為令人厭惡, 筆者不相信絕大部份有良知有專業道德與操守的醫生會認同他的做法, 更破壞了議會行之有效, 少數服從多數的議事投票制度, 以個人喜好令致整個制度崩潰, 下屆立法會是否應認真檢討一下這範疇的議事規則, 是否有需要修改, 以免再有個別議員欠缺理性的行為, 令致議會癱瘓, 更可能影響到政府的運作, 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後記 :

當年謝婉雯以8優成績入讀中大醫學院, 她在入學手冊中寫下自己的志願:" 加入醫生的行列, 為社會和人民服務, 更發揮自己所長 " , 2003年3月香港爆發沙士, 奪去299條寶貴的性命, 當中包括8名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 謝婉雯亦因救治病人而殉職。

反對醫改的醫生與泛民黨團人士一樣, 以 " 不信任政府 ", " 不信任梁振英 " 作反對主軸, 但這理由能為市民接受嗎? 這些反對醫改的醫生站在謝婉雯身旁, 是否覺得自己太渺小了一點, 更令謝婉雯蒙羞呢?

筆者希望傳媒訪問報名參選立法會的人士時, 在 " 指定動作 " 的 " 你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 " 問題外, 多加上市民甚至病患者更關心的 " " 你是否支持醫改? ", " 如果當選後, 你是否會以拉布及點人數方式去堅持自己的理念? ".

24醫改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內地醫生醫療水平不比香港差

劉海若的奇蹟

鳳凰衛視主播劉海若2002年5月在英國倫敦乘火車遇到出軌意外, 被送進當地一家醫院救治, 劉海若全身幾乎被撞碎, 人在垂死邊緣掙扎, 當時院方醫師在手術後判斷, 若劉海若腦幹死亡, 生命可能僅剩二十四小時至四十八小時, 建議為劉海若進行腦幹測試, 把所有插在劉海若身上的管子拔掉, 看她能否自行呼吸, 假如劉海若能自行呼吸, 就表示她能活, 如果無法呼吸, 就宣布腦死亡, 放棄救治, 但這建議為劉海若家人斷然拒絕, 認為有一分能拯救劉海若生命的希望都不願放棄,

劉海若家人透過中國駐英大使館, 找到了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教授, 要求她儘速趕到英國為劉海若評估傷勢, 給予專業意見, 凌鋒接到電話翌日立即飛往英國, 經凌鋒評估劉海若的情況後, 與院方商討出一個治療方案, 在穩定了劉海若的傷勢後, 2002年6月6日從英國把劉海若護送回北京宣武醫院治療, 經過一連串的中西醫結合療程後, 劉海若7月15日左右神志開始恢復清醒, 9月已可接聽電話並接受採訪, 這宗被視為奇蹟的醫療個案, 顯示內地的醫療水平並不比其他國家及地區差, 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 更比其他國家及地區先行一步, 取得顯著的成果.

24醫改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醫委會改革】前線醫生聯盟要求取消聆訊安排修訂 稱醫生或怕投訴只防御性醫療
明報即時新聞   2016年7月8日
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0708/s00001/1467955365390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線醫生聯盟,向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發公開信,希望高永文考慮取消《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中第11條的修訂,即有關聆訊安排的修訂。

聯盟指,他們希望保障醫生投訴能在醫委會得到公平審訊,如果將來無法確保由民選醫委會成員主持研訊會議,業界或被迫奉行防御性醫療(Defensive Medicine),以避免遭到投訴。聯盟指此舉的後果會令公立醫療成本以幾何級數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追蹤 :

維基百科 - 防禦性醫療

防禦性醫療也稱為防禦性醫療決策,是指醫護人員的診斷或是治療不是出於為病人的最大利益,而是為了避免被病人責難甚至被告而有的醫療行為。防禦性醫療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醫療事故保險費用的持續上昇,另一方面是因為病人常會因為醫護人員醫療行為的疏漏或是延誤等醫療失當而提出訴訟,但不會因為過度診斷而被告。

美國醫師被告的風險相當高,因此過度診斷也相關普遍。最近幾十年來,美國針對醫師訴訟的比例持續的上昇,對醫師的行為以及醫療實務上也有相當的影響。醫師會為了避免涉及訴訟,會因此安排病人的檢查,而且可能會避免治療一些高風險的病患,或者是因為過高的保險費被迫停止醫學實踐。此一情形即稱為防禦性醫療:「防禦性醫療是偏離整全醫學實務的醫療行為,而原因主要是來自避免(賠償)責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醫改08
延伸閱讀 :

港醫療券 深院可用  議員質疑:公帑是否可用於境外機構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10月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03/19319258

【本報訊】政府累積預留約15億元撥款的長者醫療券計劃,首次擴展至資助長者在境外求醫。政府昨公佈,已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深院)達成協議,居於內地的港人長者於深院求診可用醫療券。據悉計劃最快下周二推行,只限門診使用。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當初向財委會申請撥款,沒提及撥款會用於境外機構,應先向財委會交代才推行。

記者:陳沛冰

深院面對財政壓力,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曾於報章訪問提及,醫院正想辦法增加收入,提議醫院管理局以向深院買服務形式,支付港人在深院求診費,但計劃未落實。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宣佈,已與深院達成共識,包括制訂港元與人民幣兌換機制,居於內地的合資格港人長者於深院求診,可使用醫療券。因深院的系統與本港較接近,故是首次境外可用醫療券的地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年初已提及有關計劃,下周一會到深院參觀,並出席港府與深院的簽約儀式,惟政府至今未交代計劃詳情。

未必港大教授應診

現時70歲或以上本港居民,每年可獲2,000元(約1,640元人民幣)醫療券,向基層私營醫療機構如中醫、西醫及物理治療師求診,但不可用於住院。政府昨未有交代具體細節,深院網上新聞稿指,香港長者可用醫療券支付深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的費用」,但未知有否限制門診種類。以深院全科門診每次全包收費200元人民幣計算,一年可求診8次。

有深院醫生表示,相信醫療券對居於內地的港人長者吸引力不大,因住深圳福田及南山的香港長者不多;若長者居於深圳其他地區,距離深院較遠,深港兩地交通方便,倒不如到香港求診。

深院門診主要由內地醫生應診,「唔係預可以睇港大教授」,港人未必習慣內地醫生行醫手法及內地藥物;若診斷為需入院做手術,主要也由內地醫生負責,相信長者寧返港求診。該醫生又指,相信今次是虛招,但對深院有宣傳作用,令內地人以為深院接受香港長者醫療券,是品質保證。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政府是否可將公帑用於境外醫療機構,須視乎當初財委會文件有否寫明撥款使用地方。

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表示,港人到深院求診留下個人資料及病歷,「內地公安可能話攞就攞,唔係香港要法庭批准先可以攞」,政府須交代如何保障港人。本報翻查2008及2012年的財委會文件,沒寫明撥款必須用於香港境內醫療機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筆者當日的評論 :

很奇怪, 港人長者居於深圳的可在深圳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 本來是便民的好事, 但卻被泛民議員質疑 " 政府是否可將公帑用於境外醫療機構 ", " 港人到深院求診留下個人資料及病歷, 內地公安可能話攞就攞, 唔係香港要法庭批准先可以攞 ", 令長者可於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蒙上陰影,

泛民議員的質疑, 是否基於維護公帑的運用, 以及保障長者的私隱權, 連牛頭角順嫂也知道是 " 為啥而發 ",  長者可於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 最大受益的是居於深圳的長者, 論利益港大深圳醫院受惠的不多, 亦不可能有太多的長者會到港大深圳醫院求醫, 相信衹有急診才會 " 光顧 ", 待情況穩定後才轉送返港醫治,

何況長者多屬長期病患者, 在港就診公立醫院, 多是配上數月藥物待下次覆診, 這在港大深圳醫院未必可以做到, 所以長者使用港大深圳醫院的服務不會太多, 泛民議員這 " 質疑公帑的運用 " 是否有其政治目的, 但凡涉及內地的便要提出 " 關注 " , 令人疑惑,

而長者的 " 個人資料及病歷, 內地公安可能話攞就攞 " 的說法, 無疑是質疑市民的智慧及智商, 港人申請回鄉證時已填報一切資料, 公安何須向醫院 " 攞料 ", 至於病歷, 筆者不明公安要來何用? 至於拒絕承認內地政權的人士, 亦不可能接受返內地定居, 又何來會在港大深圳醫院留下個人資料及病歷? (筆者質疑他們是否擁有回鄉證? 這時又不怕個人資料 "外泄 " 了嗎?)

無疑, 泛民議員的質疑都是借題發揮, 將長者在港大深圳醫院就診可使用醫療券的便利作出政治炒作, 令人側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