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悲情城市06  

為何這麼多的學生都感到抑鬱? [ 施永青 ]
hkgpao 2017年11月23日
https://hkgpao.com/articles/164815

我是在坐的士的時候,聽到電台的新聞報道說,有團體的調查發現,每七名小學生便有一名有抑鬱徵狀。的士司機立即回應,「真有這麼多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香港的孩子真是愈來愈不濟。我讀小學的時候,環境比現時的更差,哪裡聽過有人會抑鬱。真不明白,為何現時孩子,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好慘,甚至走去自殺。香港人真是一蟹不如一蟹了。」

研究心理的專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應排除小市民有自己的觀察與判斷。我自己的感受就與那個的士司機差不多。

回想我讀小學的時候,一樣有開心的時候,也有不開心的時候,人生總不會事事如意。在那些年,孩子受挫折的機會,不會比現時少;只是我們很快接受現實,知道有些事情是非個人能力可以改變的。

譬如:我家裡窮,平時不會給孩子零用錢;我看到別人吃零食的時候,就只能吞口水,不敢有奢望,連聖誕節同學送我聖誕卡,我也沒法回禮。我起初感到很不好過,但父親說:「同學每天都見面,不用把聖誕卡寄來寄去。」我只好接受父親的說法。

反觀今天的孩子,家長已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反而一有點不如意就會很不開心,很容易墮入抑鬱之中。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出現這種情況,我建議自小就讓他們受點挫折。包括好吃的東西不要太早有得吃。這樣他們就會渴望長大,將來有更多的自主權。

我年幼時就很想食話梅,食街邊的牛雜。這些都是父母不會讓我如願的。我要等第一次拿到自己的工資後,才有機會初嚐滋味。其超凡的味道,源自早年的長期遏抑。現時的青少年,所缺乏的,正是其成長過程中必須有的遏抑,以致他們的生命變得缺乏味道。

所以我不贊成讓孩子穿得太暖,吃得太飽。這不但可以令他們珍惜資源,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身體機能,可以在普通的食物中也提取出足夠的營養,可以不穿太多的衣服,身體也有禦寒能力,人的求生意志會因為貧困而變得更加強烈;身體會因而分泌激素,令人不容易抑鬱。

我讀書的時候,香港的教育制度比今天的更不合理。中學有會考,小學也有會考,學校多採用金字塔式的淘汰制,只有極少數人可讀大學,怎會沒有壓力?當時的老師不但可以臭罵學生,還可以進行體罰。若讓家長知道自己給老師罰,只會惹來同罪再罰。學生早知他們是沒有投訴機制的,唯有接受現實。

由此可見,現時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精神問題,並非社會給他們的壓力大了,而是社會令他們對現實世界有幻想,以為這個世界實在太完美了,以至他一接觸真實的世界時,就處處感到失望,精神不斷地受挫折,感到十分沒趣。

現時,連心理專家也診斷他們有抑鬱徵狀,那他們就更加認定自己有病,可以「喊苦喊忽」,甚至要求停學接受治療。我擔心這不一定是好方法,因為抑鬱是會鑽牛角尖的,愈想愈覺得自己慘;不如把不開心視作閒事,找一班好朋友暢談自己的體驗,然後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生命的價值。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7%82%BA%E4%BD%95%E9%80%99%E9%BA%BC%E5%A4%9A%E7%9A%84%E5%AD%B8%E7%94%9F%E9%83%BD%E6%84%9F%E5%88%B0%E6%8A%91%E9%AC%B1%EF%BC%9F-104846

原圖:Now新聞截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上文作者的撰文, 筆者亦有同感, 撰文聚焦於小學生, 帶出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每七名小學生便有一名有抑鬱徵狀, " 為何現時孩子, 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好慘, 甚至走去自殺 ",

作者的看法是 " 現時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精神問題, 並非社會給他們的壓力大了, 而是社會令他們對現實世界有幻想, 以為這個世界實在太完美了, 以至他一接觸真實的世界時, 就處處感到失望, 精神不斷地受挫折, 感到十分沒趣 ",

筆者亦有同感, 不過亦有所補充, 作者指 " 現時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精神問題, 並非社會給他們的壓力大了, 而是社會令他們對現實世界有幻想 ", 撰文本聚焦於小學生, 但給予小學生的壓力是否真的來自社會?

香港市民的子女必需接受9年強迫教育(六年小學三年初中), 在小學階段是學習的啟蒙時期, 是打好學術基礎, 待升上中學時接受更深入的學術訓練,

小學的學習階段由於是孩子的啟蒙時期, 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十分重要, 猶其家庭教育, 這階段如處理得不好, 孩子一旦升上中學進入反叛期, 就難於引回正軌,

撇開學習問題不談( 這關乎資質問題), 但有些孩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對父母長輩尊敬有加, 有問題願意與父母溝通, 這是學校所無法做到的,

在往日, 學生除了考試成績外, 功課不會比今日多, 重要的是沒有同學間的攀比, 上課要穿校服, 書包除了必須的課本作業簿與文具外, 一律不得攜帶回校, 學生在大致平等的基礎上學習, 沒有攀比的壓力,

反觀今日, 天氣稍為轉冷, 家長們便呱呱叫, 要求校方准予學生穿著校服以外的禦寒衣物(我的孩子怕冷), 給孩子 " 配備 " 手電上學已不是新鮮的事(猶其中學), 家長要知道孩子放學後到那裡去嘛, 就形成更進一步的攀比, 而暑假期間, 家長多帶孩子去旅遊已形成一股風氣, 對沒法去旅遊的同學無疑會構成無形的心理影響,

這種種影響的解決, 端視乎家長對孩子的開解與溝通關懷, 與由外傭帶大的孩子有本質上的差別,

筆者質疑, 團體的調查有否把孩子的家庭背景也納入調查行列(是否由外外傭帶大, 是否單親甚至是基層家庭), 而不是單以問卷方式調查學童是否經常感到有壓力, 由此而推論到壓力源自功課太多這樣表面化.

後記 :

這等所謂問卷調查, 如果換一個群體, 訪問打工一族, 相信不止 " 每七人便有一人有抑鬱徵狀 ", 其實凡事總有成功與失敗, 每受環境的形響導致心理發生變化, 端視乎個人的心理素質, 這正正是上文作者所指, 要從小培養得來, 教導孩子如何面對挫折, 訓練孩子有良好的抗壓能力, 將來能積極的面對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