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High Tea - 東涌不要變成北區 [ 黃麗君 ]
頭條日報專欄 2018年11月6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26/20181106/714760/
東涌千萬不能成為新界北區!否則,原本作為利民的港珠澳大橋必成為眾矢之的,好事變壞事。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剛過去的周日迎來第二個周日,全日有近10.3萬人次出入境,其中入境者5.5萬人次,是大橋通車以來出入境人次最多的一天。旺丁本來應是喜事,因為可印證大橋便捷有用,但旺丁帶來的問題則不容忽視。因為旺丁,令東涌區內食肆被逼爆,生活用品、藥品和奶粉被搶購一空,有區內藥房表示生意在近日上升兩至三成,內地客佔九成。
入境客搶貨的現象,香港人並不會覺得陌生,此情此景發生在新界北區,搶貨的入境客經鐵路來港掃貨,今天,大橋把人流分流到東涌,令寧靜的東涌社區忽然熱鬧起來,掃貨旅客對當地居民造成的滋擾若不及早找出應對方法,大橋必會被負評纏身,官府也會被問責。
由政府委託進行的顧問報告「大嶼山綜合經濟發展策略及大嶼山主要發展上商業用地的初步市場定位研究」,於二〇一七年一月發表,當中提到大橋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有潛力提供約五十萬平方米的空間作為商業發展及其他經濟活動之用,顧問研究將評估優化該處的土地用途及確定擬議發展的可行性。研究確定了發展潛質,大橋口岸日後若落實發展商業、有購物、餐飲的設施,經大橋入境的內地客便不需要一窩蜂跑來東涌掃貨。然而,顧問報告大約在兩年前公佈,今天進度如何,市民還未看見。規劃和興建設施需時,解決不了今天盲掃貨的問題。
事實上,在大橋人工島發展商業配套,以提供分流設施接待內地入境客,在前特首梁振英在二〇一四年視察大橋人工島工程進度時已提出,特區政府之後進行研究,但至今具體計劃仍未出台。作為監督政府的政黨、議員有跟進嗎?二〇一五年就發展人工島進行公眾諮詢之時,公民黨議員大力反對人工島發展商業區,因為會「逼爆東涌」。今天,大橋商業區未有發展眉目,入境客已經逼爆東涌,公民黨和其他政黨有何良策,獻計予政府解決問題呢?
剛過去的周日,是東涌首個被「進佔」和被衝擊的周日,未來的周末,傳媒必會重兵部署追訪,到時情況會否改善?政府如何應對?旅遊業是否可以配合疏導?這一連串問題相關部門必須在本周內找到對策,否則東涌成為北區這種印象很快便會深入民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涌是大橋來港的落腳點, 地理位置就有如上水一樣, 當年深圳一簽多行, 內地旅客及水貨客就迫爆上水, 衹因過境第一站及尾站就是上水, 旅客及水貨客購物及帶貨方便,
現今港珠澳大橋亦一樣, 過境第一站就是東涌, 要了解迫爆東涌的原因, 就有如前此香港回歸後 " 到香港看看 " 的心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最長的橋隧合一通道, 比世界第三長, 內地的杭州灣大橋(全長36公里)還長19公里,
國家有這樣的世界級建設, 同胞那能不到來觀光觀光走一回呢, 這是人之常情, 在觀光港珠澳大橋之餘, 順帶到港澳特區購物, 這是人之常情, 其實這次迫爆東涌的是省內居民居多 ( 來往方便嘛 ), 甚至是已多次來港的內地常客, 目的是走走港珠澳大橋嘗新, 所以是以大橋一日遊的方式來港, 一天的時間又可以到那裡去呢? 順便在東涌購物無可厚非,
怪衹怪政府有關部門估量不足, 對於交通需求安排失當, 令訪港內地旅客怨聲載道, 其實在陸路交通難以承擔突然增加的需求下, 政府可否研究在口岸人工島加設臨時碼頭, 以渡輪接載乘客到市區(載客量肯定比巴士大), 甚或開展海上環島不停站旅遊循環航線, 以服務觀光港珠澳大橋的內地旅客, 長遠而言, 發展人工島的商業零售服務是大勢所趨, 令觀光港珠澳大橋的內地旅客過關後毋需到東涌便可滿載而歸, 減輕東涌交通及市面的壓力,
何況以東涌目前的商業零售服務及公共交通及公共服務設施, 根本未能滿足大橋通車後帶來的人流, 以渡輪接載旅客可減輕這方面的壓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