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膽虹手記:可以當亞視冇到
香港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24日
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免費電視顧問報告認為目前市場的廣告收入,未必能支持五個免費電視台,似是呼應梁振英的發牌要循序漸進,否則進步只會曇花一現的謬論,沙膽虹不明白顧問報告如何得出廣告不足夠支持五個經營者的結論。
顧問報告應該評估免費電視廣告數額及未來趨勢,至於能容納多少個經營者,視乎經營者本身的表現,亞視收視低廣告差,財政吊鹽水,不斷靠股東借錢續命,既不符合梁振英昨日提出的免費電視發牌條件,當佢冇到亦不為過。換言之,政府根本不用三揀二,即使三間全發,嚴格上亦只是四個真正營運者。
根據政府發新免費電視牌的條件,新營運者在十二個月內開始有頻道營運。有線旗下奇妙電視將在十二個月內推出一條中文頻道,二十四個月內推出一條英文頻道,now旗下香港電視娛樂亦打算在十二個月內推出頻道,王維基若獲發牌,則可能因為準備充足,可以較早推出劇集。換言之,新的免費電視牌照營運商要投入市場,亦要在一年之後,到時距離亞洲電視牌照期滿也只一年。以梁振英公佈的發牌標準,除非亞視脫胎換骨,否則到期續牌機會根本不大。
那麼,梁振英為何不乾脆發牌予王維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主報老總指 " 不明白顧問報告如何得出廣告不足夠支持五個經營者的結論 ", " 顧問報告應該評估免費電視廣告數額及未來趨勢, 至於能容納多少個經營者, 視乎經營者本身的表現 ",
問題是免費電視廣告大致上有如一壺水, 免費電視如同水杯, 一壺水如果平均分配給同等容量的水杯, 是可以灌滿5杯水的, 但如果水杯的容量大小不一, 那便出問題, 灌滿了容量大的水杯, 容量小的水杯便灌不滿, 水杯容量大小有如免費電視所佔的廣告份額, 免費電視投入的製作資源愈多, 吸納的廣告份額就愈大, 就有如水杯比其他的大, 可以灌更多的清水, 投入的製作資源愈少, 吸納的廣告份額就愈少, 就有如水杯比其他的小, 難以灌入更多的清水, 這就有如現時亞視的狀況,
可見投入的製作資源與廣告收入是息息相關的, 在現時的免費電視範疇, 無線是一枝獨大, 原因是在免費電視範疇, 無線是提早起步, 搶佔市場, 比當年的麗的收費電視更早吸納了大批的觀眾, 在慣性收視下, 造成後來者的積弱, 而無線初期在賺錢之餘, 亦投入龐大的資金去擴充發展業務, 更拉開了與對手的距離, 近年無線在無需顧慮對手競爭的情況下, 節目素質就停滯不前, 反正節目多差勁也有慣性收視的捧場客, 儘管是邊看邊罵,
問題是亞視雖則是在吊鹽水, 但如果亞視不再經營, 那無線的節目素質是否會再一步下降? 反正已沒有了競爭者的威脅, 就算亞視的牌照有後來者投得, 又要經過多少時間, 投入多少資源, 才能威脅到無線? 這就顯示出, 投入資源的多少, 與節目素質息息相關, 是否有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的實力, 亦影響到需要投入多少資源以保持競爭力的決定, 可以說競爭是推動電視節目素質重要的一環,
在今次的免費電視事件中, 三個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公司, 無疑以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最為進取, 未取得牌照已投入數以十億資金開展業務, 還預備在取得牌照六年內增加三十條頻道, 這樣的規模, 肯定比其他申請者龐大得多, 何況其他申請者要進行前期預備工作, 而王維基早已準備就緒, 衹需安排如何將節目傳送到市民家中, 便可隨時啟播,
在這種情況下, 雖說是有其他競爭者, 但以王維基投入龐大的資源, 以泰山壓頂志在必得的情況下, 其他兩間公司根本不是王維基的對手, 除非相對地投入同等資金與王維基對抗, 問題是無線與有線是否會這樣做, 與王維基爭奪這個經由網絡傳送, 未知商業效績如何的免費電視市場嗎? 如果其他兩間免費電視台衹維持起碼的經營狀態, 猶如現時的亞視一樣, 那豈不是又重蹈現時免費電視的覆轍, 讓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在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上一枝獨大, 廣告歸邊, 甚至影響到其他兩家免費電視台的生存空間,
問題是王維基何以在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上, 破釜沉舟投入龐大的資本去爭取經營, 遞交的計劃就算是投標, 也比對手高出許多倍, 如果政府是將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牌照拿出來競投的話,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肯定以最高標準取得牌照, 可惜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牌照並非是競投, 政府是要考慮一籃子的因素才決定發牌, 投入資金規模衹是其中之一,
民主報老總指新的免費電視牌照營運商要投入市場, 亦要在一年之後(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如獲發牌照可能更早), 到時距離亞洲電視牌照期滿也只一年。以梁振英公佈的發牌標準, 除非亞視脫胎換骨,否則到期續牌機會根本不大。
筆者懷疑, 王維基破釜沈舟投入龐大的資本去爭取經營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 目的不在於此, 而是把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作為踏腳石, 累積經驗與表現去爭奪亞視的牌照, 如果王維基成功取得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牌照的話, 肯定會投入更多製作資源把亞視比下去, 其他兩個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根本不放在眼內, 不是他的競爭對象,
這就解釋了為何王維基賣卻城市電訊, 全身投入前景不明朗的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範疇, 他這是孤注一擲, 豪賭一舖, 所以開出如取得牌照六年內增加三十條頻道的計劃, 比無線電視更為 " 進取 ", 可見他的競爭對象是無線電視, 而不是侷限在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層面, 之所以在失落牌照之餘, 王維基有這樣大的反應, 進軍電視媒體的大計落空, 投入龐大資金的香港電視網絡前景不明朗, 對王維基是一沉重打擊.
王維基龐大願景的計劃書反成為進軍電視行業的絆腳石, 政府怎可能讓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範疇再重蹈覆轍, 造成一台獨大的情況, 王維基在收到政府的諮詢時, 已明白到自己的計劃書過於龐大, 影響到他取得牌照的機會, 而政府又不讓他修改計劃書, 令他沒有轉圜餘地, 但如果政府讓他修改計劃書, 又對其他兩間申請者不公, 在公平原則下, 是否又要讓其他兩間申請者可以重新修訂計劃書呢? 政府這豈不是又要從頭審議免費電視的申請, 那真不知要拖延到何時何日才能發出免費電視牌照了.
王維基與他的員工對不獲發牌反應激烈, 但他們在事件中都有利益關係存在, 再加上有外界的政治黨團介入, 把事件綁上政治範疇, 矛頭直指特區政府, 直指梁振英, 令事件更形複雜, 民主報近日更 " 努力 " 支援, 在頭版頭條大做, 民主報老總更在他的專欄發話, 指 " 梁振英為何不乾脆發牌予王維基?", 為王維基站台, 民主報老總所指的究竟是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 抑或是由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取代亞視, 如果是後者, 則更證明了王維基意不在由網絡傳送的免費電視, 而是無線傳送的亞視牌照, 不獨是筆者的疑惑, 連民主報老總也有這樣的 " 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