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不道德04  

停不了的竊聽風雲  (資深傳媒人 盧峯)
香港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25日

看過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發言人的回覆就可以確定,美國政府過去長期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提電話以至其他通訊。發言人是這樣說的:"The president assured the chancello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monitoring and will not monitor the communications of Chancellor Merkel."

按這個巧妙的說法,美國政府此時此刻沒有,將來也不會監聽默克爾的電話,至於過去嘛,只能說盡在不言中。所謂盡在不言中,自然是有;不僅有,是經常以至廿四小時都有監聽。

撇開道德或應不應該之類的問題不說,美國政府要盡量接收默克爾的通訊包括監聽她的手提電話一點也不稀奇,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事,只是行動曝光後有點尷尬而已。德國或統一前的西德是美國的重要盟國,重要性比有「特殊關係」的英國還要高。在冷戰時代,西德是前線國家,在百萬紅軍及無數蘇聯特務威脅下,西德政府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冷戰秩序,都可能破壞美國的部署,美國政府當然不會放任自流或撒手不管。要管就要從知多一點點,了解多一點點入手。

七十年代上台的西德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銳意跟蘇聯集團搞和解,提出Ostpolitik(東進政策),希望透過對話沖淡邊境的緊張氣氛。減輕西德的壓力。美國政府對布蘭特想自把自為深以為憂,擔心他成為北約的weakest link,影響東西方力量對比。於是對他採取嚴密監控,安插人到他身邊工作,監聽電話蒐集他個人通訊及對話無所不用其極。後來揭發布蘭特身邊紅人是東歐卧底並導致布蘭特辭職只怕也是美國情報部門的傑作。

冷戰結束,德國不再是前線國家,但統一後的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是歐盟的龍頭,美國政府出於戰略原因同樣不會漠視德國的發展,同樣希望多了解德國領導人的一舉一動,反正蒐集情報的工作早已鋪開,遍及德國各個層面包括最高層,實在沒有理由就此放棄。更何況默克爾這個來自原東德的鐵娘子是謎一樣的人物,低調沉實的令人不易捉摸,美國情報部門怎可能放過這個重要target呢?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無遠弗屆的反恐戰爭,自從九一一恐襲以後美國政府進入「敵人遍天下」的危機感,因為發動襲擊的人不限於來自敵對國家,來自盟國、友好國家國民的威脅更大。要應對可能無孔不入的威脅,美國不同情報部門不管是中情局、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以至軍方情報部門自然放手大幹,利用尖端通訊及解密技術盡可能蒐集可能到手通話及情報,監聽、截取法國數千萬條電郵就是最好例子,其他國家國民的通訊也肯定不能倖免。在漁翁撒網的做法下,任何人的通訊、手機都可能被scan及截聽,都可能成為反恐情報的一部份,德國政要包括總理的手機被竊聽只能說是免不了的事。

德國名相俾斯麥(Bismarck)說過,政治就跟香腸一樣,大家看表面就好了,不要深究裏面有甚麼「餡料」,不然只怕倒盡胃口。外交關係其實也差不多,盟國關係不管表面上怎麼友好,打開裏面看的話還是充滿角力與欺詐,還是充滿不堪聞問的東西的!竊聽首腦電話及通訊不過是當中小部份而已。

盧峯   資深傳媒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奧巴馬03  

美國政府過去長期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提電話以至其他通訊,事件曝光後引起德國總理默克爾強烈不滿, 直接致電奧巴馬要求交代, 令奧巴馬十分尷尬,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發言人在回應記者追問時, 回應以 " 美國政府此時此刻沒有, 將來也不會監聽默克爾的電話 ", 至於過去嘛.............., 盡在不言中, 可說是語言偽術登峰造極之作, 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顧左右而言他,

美國這個世界警察, 人權守護者, 憑著愛國條例, 反恐政策, 把手伸到外國領導身上去, 請問奧巴馬, 除了引用愛國條例, 反恐政策, 美國憲法有那一條可以授權有關部門長期監聽外國領導人的通訊? 難道連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被列入與恐怖組織相關連, 被監視的名單中, 可見美國的反恐部門權力之大, 除了凌駕於國民的人權之上外, 還無限伸延到全球各地, 連盟友也不放過, 可見中國稱之為霸權主義一點也不錯.

可嘆香港有等政治黨團人士, 年年月月到美國取經, 到美國國會作證, 指中國侵犯人權, 相對於美國的愛國條例, 反恐政策, 衹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未知這等到美國國會作證的政治黨團人士, 可曾到過設在美國境外, 繞過美國的人權法的監獄, 探訪那些未經法庭審訊就被無限期囚禁的 " 疑似 " 恐怖份子呢?

而香港有等政治黨團人士, 年年月月宣稱通訊受到竊聽監視, 把帽子都扣到阿爺扣到特區政府頭上, 但經此一役, 美國連自己盟友也不信任, 不放過, 要加以監視竊聽, 香港這等政治黨團人士, 難保不會被列入監視名單內, 以防其中有無間道的滲透, 竊聽他們的可能是美國而非阿爺與特區政府也說不定, 觀乎美國 " 有殺錯冇放過 " 的政策, 這可能性十分高, 就算被發現, 也可推到阿爺及特區政府身上, 美國堂堂大國, 又怎會幹這等偷雞摸狗的事嘛,

筆者疑惑, 怎地美國政府長期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通訊事件逋曝光, 怎地民主報立即發表了一篇以 " 停不了的竊聽風雲 " 為題的撰文, 論及此事, 綜觀內文, 是為美國的行為站台, 把 " 監視竊聽 " 扭曲為 " 了解 ", 指 " 美國政府出於戰略原因同樣不會漠視德國的發展,同樣希望多了解德國領導人的一舉一動,反正蒐集情報的工作早已鋪開,遍及德國各個層面包括最高層,實在沒有理由就此放棄。", " 發動襲擊的人不限於來自敵對國家,來自盟國、友好國家國民的威脅更大 ", " 在漁翁撒網的做法下,任何人的通訊、手機都可能被scan及截聽,都可能成為反恐情報的一部份,德國政要包括總理的手機被竊聽只能說是免不了的事 ",

把美國 " 監視竊聽 " 的行為正義化, 合理化, " 反正蒐集情報的工作早已鋪開 ", " 實在沒有理由就此放棄 ", 這等論調就有如反正強姦了受害女士, 實在沒有理由不強姦多一次, 這究竟是什麼邏輯? 強姦是違法行為,  不合法的監視竊聽亦是違法行為, 撰文者怎能說出 " 反正蒐集情報的工作早已鋪開 ", " 實在沒有理由就此放棄 " 這等有違法治精神, 侵犯人權的說話,

作者這篇撰文開章明義指 " 撇開道德或應不應該之類的問題不說,美國政府要盡量接收默克爾的通訊包括監聽她的手提電話一點也不稀奇,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事,只是行動曝光後有點尷尬而已  ", 就令人側目,  硬生生的扭曲了事件的不道德與侵犯人權, 認為是 " 必然的事 "," 只是行動曝光後有點尷尬而已 ",

事件明顯的是涉及不道德與侵犯人權, 作者憑什麼撇開這重要的基礎環節不談, 而指監聽默克爾的通訊是必然的事, 當然, 不談不道德與侵犯人權的話, 美國幹什麼都有他的道理, 作者這種轉移視線, 指鹿為馬, 指黑為白的手法, 意圖為美國解困, 是質疑市民的智慧, 是在挑戰人權公義, 為美國不道德與侵犯人權的行為張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手機遭監控 默克爾怒轟美國
香港明報  2013年10月25日

親電奧巴馬交涉 白宮:現在未來沒做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監控盟友引發的外交風波升級,繼日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被揭曾錄取法國數千萬通電話後,德國情報機構發現總理默克爾的手機也可能遭美監控。默克爾周三罕有直接致電美國總統奧巴馬交涉,狠批監控「不可接受」,破壞彼此互信。德國昨傳召美國大使討論有關事件,是二戰後首次。

破天荒傳召美大使

德國《明鏡》周刊早前報道稱,他們在獲得美國的文件中發現默克爾的手提電話號碼,顯示美國情報機關可把默克爾的手機列作監控目標,而非只是以截聽其通訊作為廣泛監控計劃的一部分,德國情報機關就相關報道調查,發現可能有其事。

《明鏡》曾獲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提供美國監控計劃的資料,據該周刊稱,「德國聯邦情報局和聯邦信息技術安全局經過查證後,顯然找到足夠的合理依據與美國政府對質」。德國公共電視頻道ARD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當局監聽的是默克爾公務用手機,而非私人手機。

尖銳斥監控破壞互信

暫未知美國如何監控默克爾的手機和取得什麼資料,但默克爾周三親自作外交交涉。其發言人塞伯特(Steffen Seibert)表示,默克爾致電奧巴馬要求解釋,在通話中,她罕有地尖銳責備對方,並對美國遲遲未回應6月爆出的竊聽醜聞表示憤怒。默克爾向奧巴馬表明,「若監控行動屬實,她完全不能接受」,並指這嚴重違反互信,必須立即停止這做法。默克爾又稱,她期望美國能就這類針對德國的監聽做法提供資料,並對德國政府數月前提出的問題作出回覆。

白宮發言人卡尼(Jay Carney)回應稱,奧巴馬已向默克爾保證美國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監聽默克爾的通訊,但他未回應過去有否監聽。白宮稱,美德首腦同意圍繞保障盟友安全和民眾隱私的目標,進一步加強情報合作。

報章質疑冷待德民遭監控

德國傳媒和政圈對默克爾成為監控對象紛表示憤怒,但同時抨擊默克爾政府之前在斯諾登爆料稱德國民眾遭監控時,反應冷淡。《世界報》形容今次監聽事件是「外交炸彈」及「給德國安全部門一記重擊」。該報批評默克爾當初沒有傳召大使抗議NSA大規模監控德國民眾的電郵、電話等通訊,也沒致電奧巴馬抗議,直至自己成為目標後才作出強烈抗議。

默克爾是在48小時內第二名致電奧巴馬抗議美國監控行為的歐洲盟國首腦。法國傳媒本周初揭發NSA曾監聽千萬計法國人電話通訊後,法國總統奧朗德隨即致電奧巴馬表達不滿。協助斯諾登爆料的記者格林沃爾德,已表明還有大量關於美國監控的資料在手,他上周決定與eBay創辦人合作建立新傳媒平台,將來或利用該平台揭露美國監控黑幕。美國官員私下辯稱,監控包括盟友在內的外國政要,是各國普遍做法,奧巴馬本人也可能是這類行動的目標。

(衛報/紐約時報/法新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