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膠杯蓋01  

環團發現6間美食廣場派膠杯蓋量增 「走飲管唔走蓋」減廢力有限
明報即時新聞 2018年10月24日
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81024/s00001/1540391764722

近年「走塑運動」席捲全球,本港有大型連鎖食店宣佈不再主動提供膠飲管,有環團到食肆點算在午膳3小時內派出的即棄餐具,結果發現6間美食廣場派出的膠杯蓋派發量,較5個月前調查時同一時段的數量,增幅達13.1%。團體質疑若食肆「走飲管唔走蓋」,減廢的力度仍有限。

環保觸覺在8至10月到全港共118間食肆,包括美食廣場及大學飯堂在午飯時間,在一個午飯時段(上午11時至下午兩時)觀察及點算該食肆派發即棄餐具的狀。結果發現,點算出各食肆共派出約2.2萬件即棄餐具,其中僅6間食肆做到「零即棄」即無派即棄餐具;而最常見派發即棄餐具,按數量順序為餐紙巾、膠杯蓋、飲管、竹筷及膠匙。

環保觸覺指在今年5月份曾做同類調查,對比兩次調查中六個美食廣場的數據,發現六個美食廣場,包括太古城中心TREATS、黃埔AEON、又一城、地皇廣場、旺角熟食中心及得寶商場,塑膠餐具用量不跌反升,其中增幅最明顯的膠杯蓋收量,是次調查的時段中期收集978個,較5月調查點算所得量,增加13.1%;而膠匙及飲管亦分別微增4.9%及2.6%。

環保觸覺高級項目經理何嘉寶估計,上述食肆所派膠杯量一年已逾35萬件,以每個9厘米計算,一年即棄量總長度達32.12公里,較港珠澳大橋主橋的29.6公里更長,盼公眾除「走飲管」外,亦能主動「走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環保呼聲高漲, 環保團體的 " 行動 " 遍及市民各生活範疇, 要求市民 " 走塑 ", 並列出一連串的數據支持他們的調查結果,

但在當今社會, 市民生活所需用品離不開有塑料的存在, 大如汽車, 小如止血貼, 都有塑料的零配件或成份, 如果佔牛角尖非理性沒完沒了的 " 走塑 ", 可能對市民生活構成影響,

我們應當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塑料的處理問題, 要 " 減塑 " 而不是一刀切的要求市民 " 走塑 ", 致力尋找環保可分解的塑料生活代替品, 鼓勵生產廠家研究生產新一代的環保代替品, 而不是一刀切的 " 反 " " 反 " " 反 ",

以反飲管行動為例, 儘管食肆已減少甚至不派發飲管, 但環保團體仍然窮追不捨, 把矛頭指向膠杯, 膠杯蓋, 膠匙等進食工具, 向食肆施壓,

要知道現時市民出外工作, 用膳多在外解決, 用膳時間食肆座位根本供不應求, 許多市民都是外賣回工作場所進食, 外賣所需物料自然是少不了, 難道要回到以樹葉包裹食物, 用手進食才算環保嗎?

猶其是飲品, 如果是外賣的話, 沒有杯蓋如何拿走? 環保團體的歇斯底里思維令人側目, 其實推行環保應從市民教育著手, 而不是向食肆施壓, 指名道姓把食肆 " 擺上枱 ", 儼然是 " " 環保判官 " 似的,

事件令筆者憶起日前日月神報委托城大把素食館的食物拿去作DNA檢驗, 結果顯示含有肉類DNA, " 涉嫌違反海關商品說明條例 ",

政府相關部門檢測食物成份都未曾使用DNA方法去檢驗, 反而日月神報卻升級到使用DNA檢驗素食, 令人側目, 如果去到這樣的 " 微痕跡 " 地步審視素食館, 相信絕大部份的素食館都要關門, 不敢營業, 以免官司上身,

後記 :

這等環保團體人士這樣注重環保, 可知道他們腳上所穿的運動鞋都是塑料造的, 使用的手機亦含有塑料成份, 所戴的眼鏡框與鏡片, 都可能是塑料的, 甚至現時所穿的衣服原材料, 也有涉入塑料成份, 塑料其實已滲入到市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

反塑團體捨本取末, 把矛頭指向食肆, 強制食肆 " 走塑 " 而不是 " 減塑 " , 環保團體卻不從教育市民著手, 市民外賣食品時自備進餐用具, 食肆的即棄餐具消耗量自然減少, 這才是治本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頭條跟進】素糕點含動物DNA 寶蓮禪寺致歉 指會慎選食材
明報 2018年9月4日
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80903/s00001/1535958849030

《明報》委託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抽驗本港大型禪寺及素食餐廳多款素糕點,發現由寶蓮禪寺和志蓮淨苑出品的糕點,6款抽驗的糕點有4款驗出豬或牛的動物DNA。新聞見報後,寶蓮禪寺在facebook專頁發出「致歉啟事」,就帶來「不必要憂困」深表歉意,該寺會慎選食材。

寶蓮禪寺早前回覆《明報》時曾說,涉事糕點在寺內製造,強調廚房一定不會處理肉類,「(師傅)絕對不會混入肉」。該寺估計或是原材料出問題,正了解事件並調查糕點供應鏈,並即日將涉事糕點下架。

志蓮淨苑則表示,寺方製作及出品的所有糕點均沒有使用魚膠粉,將來會註明奶素即含有牛奶成分,另已安排將出品的糕點和材料交予化驗所化驗。至於為何糕點樣本亦發現豬的DNA,志蓮淨苑指原因未明。

海關說正跟進《明報》的查詢,商戶如就貨品包括其成分作虛假或具誤導性達關鍵程度的陳述,或違《商品說明條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筆者當日之評論 :

日月神報委託城大抽驗本港大型禪寺及素食餐廳多款素糕點, 發現寶蓮禪寺和志蓮淨苑出售的6款糕點中, 有4款驗出豬或牛的動物DNA,
筆者疑惑, 日月神報既然委託城大作專項檢驗, 理應將抽驗的全部數據公開, 而不是衹公開寶蓮禪寺和志蓮淨苑的檢驗結果,

究竟是否衹有寶蓮禪寺和志蓮淨苑出售的糕點有問題, 而其他抽驗的樣本就沒有問題, 要待日月神報把全部檢驗結果公佈才能證實, 但日月神報衹聚焦於寶蓮禪寺和志蓮淨苑而沒有公佈全部檢驗結果, 更向海關 " 查詢(投訴?), 著實令人感到疑惑,

首先, 《商品說明條例》在食物測試中, 泛指食物所含成份 ( 是否上升到DNA檢驗成疑? ), 如果把DNA檢驗納入《商品說明條例》的檢驗中, 相信很大部份食肆都會陷入法網,

須知DNA檢驗的準確性遠超於食物成份檢驗, 衹要有所需的微量細胞就可作出檢驗, 所以廣泛被警方用以偵查案件, 作科學鑒證之用, 衹要在犯罪現場有留下DNA檢驗所需的微量細胞, 就可從嫌疑人物的對比中找出涉案人,

但在現實環境中, 猶其食肆廚房, 每每需處理不同的食材, 菜餚中混有其他食材的DNA毫不出奇, 如果要把菜餚成份上升到要檢驗DNA的程度, 相信很大部份的素食館都會 " 中招 ", 因為素食館可能嚴禁在店內進食甚或處理其他非素食材料, 但運送食材的交通工具不能保證不曾同時有運送其他非素食材料, 在運送過程中, 素食材料就可能被污染 ,

甚至供應商 " 執貨 " 的工人都可在處理完其他非素食材料後, 沒有澈底清洗就處理素食材料, 又或者素食館工友出外用膳後或回店上班前曾進食非素食材料 ( 例如食完漢堡飽之類, 店方總不能連僱員的個人飲食權利都干預呢? ) , 上班後又沒有澈底清洗就處理素食材料, 都有可能將非素食材料的DNA帶到食物上,

日月神報把食物檢驗標準提升到檢驗檢DNA的層次, 更向海關 " 查詢 ( 投訴? ), 這不是明擺著是吹毛求疵嗎?

就算大型禪寺都無法保證素食食品不含非素食材料的DNA, 除非種植製作材料都一條龍自己包辦, 不經外人, 就算製作烹調都由僧侶負責,

但大米麵粉糖鹽豆粉都要由外間輸入, 根本無法保證供應商執貨及運送過程中不受非素食材料的污染, 何況現時許多大型禪寺的齋堂都是外判給外人經營, 根本無法保證素食食品不含非素食材料的污染, 如果素食人士要提升到檢驗檢DNA的層次才放心食用的話, 那衹好在家自己烹調最 " 安全 ".

後記 :

其實素食衹在乎存心, 如果從護生 ( 保護生命 ) 出發, 無疑是好的, 但有等素食人士卻把肉食人士 " 另眼相看 " , 更指肉類為含有毒素的食物, 行為已達到極端的地步, 這等太鑽牛角尖, 偏離了護生本質, 囿於意識形態上的行為, 已淪為病態了.

25護生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