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李光耀12  

【李光耀逝世】前學生領袖批一生功不抵過
香港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5年3月2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50323/53559369

【記者雷子樂、羅君豪新加坡直撃】多數新加坡人都稱頌前總理李光耀創造經濟奇蹟、政府透明開放。但前學生領袖、曾被執政黨引用內部安全法囚禁的陳智成則認為,這只是政府的洗腦工程,為一整代國民製造迷思。

58歲的陳智成是是70年代的學生領䄂,直至80年代,他因關注外傭權益問題而無故被政府以內安法拘捕並囚禁5個多月。他質疑:「這與內部安全,究竟有何關係?」並指內安法是英國只在殖民地實施的法例,但新加坡獨立後卻以此法鎮壓異己。

李光耀曾於1956年指「鎮壓,是一種日益成長的習慣。我聽說幹這事就像做愛,第二次就會容易些!第一次有些良心上的創痛呀、罪疚感呀。但是一旦搞上了,重覆幾次,你就會越來越厚顏無恥,放手大搞了」。他掌權近40年來,引用殖民地法囚禁約2,600名異己,當中60年代國會議員謝太寶更因為李光耀政敵,而被囚禁及軟禁共32年。

陳智成認為,由50年代起好幾代新加坡國民皆活在李光耀的迷思下,深信「沒有李光耀,新加坡就不能由當年的一無所有,晉身經濟強國」,但實際上因地理使然,新加坡早在30年代已是重要的貿易港,生產總值僅次於東京,認為「只是馬來西亞、印尼的失敗,顯得他(李光耀)很成功」。

不少國民陶醉於政府透明度高、問責性強,陳智成指只是政府在幾十年來逼害異己、封殺民間社會、學生組織、再控制傳媒,主導國民接收資訊,才能造成市民出現這種印象,「就如當你在北韓成長,你也很難會覺得政府不好」。

陳智成指,李光耀經濟發展上的「功」,不能與侵犯人權上的「過」相抵。執政黨於上屆選舉亦只取得創新低的6成選票,陳認為新加坡至少有4成選民,正期待著李光耀逝世後,為新加坡政府帶來改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光耀逝世】學者:犧牲人權尊嚴換取成就
香港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5年3月2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50323/53553853

剛病逝的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在任逾20年,為新加坡奠定了強勢政府管治模式,前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都曾到訪「取經」。曾在新加坡生活逾30年的港大法律學院院長何耀明認為,李光耀的成就無庸置疑,但中央集權的做法令新加坡付出很大代價,如失去真正的多黨民主政治、缺乏新聞和媒體自由、普遍出現的未經審訊拘留個案等,他指香港可向新加坡學習,但不建議跟隨任何一個模式,「我希望香港可得到李光耀政府為新加坡帶來的好處,但毋須像新加坡般在人權和尊嚴上付出不菲代價」。

本身是馬來西亞人的何耀明表示,絕對相信李光耀會認為,為了讓新加坡取得如今的成就,上述這些代價都是必須的,一切都是出於良好意願(done in good faith),「問題只是他的想法是否正確」。他相信學者和觀察家會繼續就此辯論,而目下更逼切的問題是新加坡能否變得開放自由,而不影響其持續成功發展。

在新加坡念了數年研究院的港人Joseph,自言旅居新加坡後,較能同情地理解李光耀的威權管治手法,他指李光耀反殖及獨立的歷史背景不可忽視,「香港完全冇呢方面嘅奮鬥,(威權管治)學都學唔嚟」。

香港前高官王永平指出,其實李光耀過去多番表達欣賞香港,如近年令港人羨慕的組屋政策,本來就是參考香港的公屋及居屋。他認為,兩地政治最大的差異在施政出發點,新加坡作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政策以人民為依歸,每幾年一次的大選,亦可確保政府順應民意,「人哋願意每五年接受一次投票考驗,冇先篩後選、冇提委會,你要參考一個地方嘅成功模式,唔可以瞎子摸象,成套嘢嚟㗎喎」。

被稱為《歡樂今宵》之父的蔡和平,生於新加坡,一早已來港發展,曾在70年代末曾回到新加坡開設當地第一間廣告製作公司,卻受壓於政策傾斜,如廣告片規定須由電視台審查,最終蝕本離場,不過,他仍十分認同李光耀為新加坡奠定的家長式治國模式,認為人無完人,李光耀為新加坡整體着想,犧牲部份自由也是合理的。

蔡和平指香港「過份自由」,反對聲音太多,不利發展,「首先要信,應該畀機會佢(政府)control(控制),家香港係大家拗拗拗,做唔到嘢出嚟,應該要respect(尊重),錯咗先講。如果有人好似李光耀咁,就算一個人話晒事,我都贊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李光耀13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病逝, 李光耀在位期間以強勢治國, 為國民創造奇蹟, 令新加坡從立國當年的一無所有, 晉身經濟強國, 擠身亞洲四小龍行列, 雖然有批評指李光耀的中央集權強勢管治令新加坡付出很大代價, 失去真正的多黨民主政治、缺乏新聞和媒體自由、普遍出現的未經審訊拘留個案等, 但不能否認的是李光耀獲得大部份國民的擁戴,

 

本身是馬來西亞人的港大法律學院院長何耀明認為, 李光耀的成就無庸置疑為了讓新加坡取得如今的成就, 上述這些代價都是必須的, 一切都是出於良好意願, 問題只是他的想法是否正確, 相信學者和觀察家會繼續就此辯論, 問題是新加坡能否變得開放自由而不影響其持續成功發展,

 

被稱為《歡樂今宵》之父的蔡和平, 雖在70年代末回投資廣告製作公司受壓於政策傾斜, 廣告片須經由電視台審查, 最終蝕本離場, 不過他仍十分認同李光耀為新加坡奠定的家長式治國模式, 認為人無完人, 李光耀為新加坡整體着想, 犧牲部份自由也是合理的,

 

民主報在李光耀逝世後第一時間刊出對李光耀強勢管治的負面報導, 似乎希望藉此 " 沖淡 " 李光耀在位期間強勢管治的成就, 以免影響到香港的人心,

 

無疑, 強勢管治政府行政效率高是不容置疑, 相對於香港現時的政治生態環境, 內有立法會拉布的泛民黨團議員把持, 外有政治黨團人士利用法律程序不斷以司法覆核阻延基建的推行, 令特區政府管治陷於泥沼中, 影響到經濟發展甚至民生(房屋需求)的改善,

 

相對於李光耀的強勢管治雖然令國民犧牲部份自由, 但為新加坡整體利益着想, 必需取捨, 李光耀為此選擇了新加坡整體國家利益, 犧牲國民部份自由, 寧願自己負上罵名, 卻為國民爭取到安居樂業的生活質素, 更令新加坡晉身經濟強國行列,

 

在民主報急不及待, 在即時新聞刊出對李光耀強勢管治負面新聞的同時, 亦引起受眾的回應, 其中有 Fong Seng 的回應值得網友深思, " 喺新加坡, 就算幾無前途或讀得書少, 只要肯做, 係就係無乜物質享受, 但至無可以有瓦遮頭 " , " 就算幾國泰民安都好, 就更有異見人士。有反對聲啊?參選啦, 選到咪聽你嘅囉 ", " 喺新加坡, 你想網上集聚同聲同氣嘅陪你同政府搞對抗唔係無人試過, 不過得幾丁友。原因係大部份人食好住好, 玩咁多嘢把鬼咩",

 

從 Fong Seng 回應所用的詞彙可以看出是居於星馬華人的手筆, 回應中點出李光耀為什麼獲得這麼多國民的支持, 原因是 " 大部份人食好住好, 玩咁多嘢把鬼咩", 可見絕大部份新加坡國民都認為經濟民生重於政治, 安居樂業重於空談自由民主, 才能令政府專注發展經濟民生, 改善國民生活, 這是新加坡大部份國民的選擇,

 

儘管執政黨於上屆選舉只取得新低的6成選票, 但而不代表不投執政黨一票的4成新加坡人都是 " 期待著李光耀逝世後, 為新加坡政府帶來改變 ", 都是反對政府經濟民生重於政治的政策, 2011年新加坡選舉, 共有7個政黨參選, 競選政綱各有不同, 除了連任執政黨的人民行動黨得票60.14%外, 其他參選的6個政黨都獲得由2.78%(新加坡民主同盟)到最高12.82%(工人黨)的選民支持, 可見新加坡並非是一黨專政政治, 執政黨政策仍獲得6成選民的支持,

 

至於有4成選民投向其他6個政黨, 在民主選舉中毫不出奇, 不能說執政黨衹獲得6成選票, 就質疑選民對執政黨的支持, 何況執政黨的人民行動黨在選舉中比第二位的新加坡民主同盟得票率高出47%, 在民主選舉中這已是很大的差距, 執政黨是獲得國民的支持. 

24李光耀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