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乙錚利用特首女兒作政治攻訐冷血刻毒 [ 卓偉 ]
香港文匯報 2015年3月21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3/21/PL1503210001.htm
特首梁振英日前致函《信報》,對該報特約評論員練乙錚撰文談論其女兒並「借題發揮」,表示極度遺憾。練乙錚在文中將近日飽受情緒困擾的特首女兒梁齊昕,比喻為「爭取自由的港人」,其父母就代表「壓制的政權」,更上綱上線扯上兩地關係。練乙錚不但比喻不倫,更是用心險惡,企圖利用特首家事大做文章,唯恐天下不亂。
練乙錚對特首及特區政府的立場眾所周知,但禍不及妻兒。練乙錚可以對特首有不同意見,但不應利用特首女兒作政治攻訐,在其家人傷口上灑鹽。這種冷血刻毒的言論,說明練乙錚已經被政見蒙蔽雙眼,失去了理智和基本同理心。練乙錚作為新聞從業員,卻一貫不顧新聞操守,信口雌黃,肆意誹謗,人品低下,這種新聞界敗類,理應受到譴責。
練乙錚在文中指「梁齊昕之於梁家,正如香港之於中國;她的個人處境,好比港人的政治處境」,這個立論邏輯混亂,荒謬絕倫。為甚麼「梁齊昕之於梁家」就等於「香港之於中國」?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一個是特首的家事,一個是兩地的關係,風馬牛不相及,練乙錚故意將兩者混為一談,不過是為了借梁齊昕事件來大放厥辭,對特首大肆攻擊。
比喻不倫 用心險惡
練乙錚在文中翻來覆去其實就是:梁齊昕近日的行徑等於是「爭取自由的港人」,其父母就代表「壓制的政權」,所以「抗爭有理」、「自決有理」。但這些是實情嗎?不能否認的是,梁齊昕近日確實是飽受情緒困擾,出現了一些「異常」行徑,但這又與所謂「爭取自由」有甚麼關係?練乙錚將特首夫婦當作「壓制的政權」,恰恰相反的是,特首夫婦一直對女兒百般保護,梁振英在記者會上直指「只有子女口中不是的父母,從來都無父母口中不是的子女」,充分表達了對子女的呵護和關懷。
而梁齊昕過去接受傳媒訪問時,也多次表達對父親的孺慕之情。何來「反抗」之說?練乙錚的文章毫無事實根據,完全是他想像出來的內容,無所不用其極地挑撥離間,加鹽加醋,請問他是寫評論文章,還是寫科幻小說?又或他是梁齊昕肚裡的蛔蟲,所以知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情?
顯然,練乙錚的文章上綱上線,企圖利用特首家事大做文章,唯恐天下不亂。這是極為下流、毫無傳媒操守的行徑,公然利用梁齊昕的「病情」,利用特首對女兒的關愛,作政治攻訐之用,目的不過是藉此打擊特首,並且在社會上煽動所謂「對抗」、「自決」之風。
練乙錚在文末也亮出了底牌,直指「(梁齊昕)寧可放棄父母可以提供的豐盛的物質生活,也要追求獨立自主,最後更在FB宣布要離家出走不回頭。港人一樣,回歸之後,先是於國教洗腦一事上反赤化與共產黨劃清界線,再於政改事上對國家政權進行公民抗命,最後提出了『命運自決』的訴求。」練乙錚最後終於露出了馬腳,就是借梁齊昕事件將違法抗爭、「自決港獨」合理化。千里來龍,結穴於此,練乙錚的圖謀至此一清二楚。
一個新聞從業員的墮落
固然,練乙錚身為評論員對特首及特區政府有任何意見甚至不滿都沒有問題,也沒有人干預其批評特首的文章,但前提是批評應該建基於事實,也應有基本的良知和道德。擔當特首的是梁振英,而不是梁齊昕。俗話說禍不及妻兒,又何必扯上特首女兒,罔顧其健康狀況?又何必在特首家人傷口上灑鹽?這種冷血刻毒的言論,說明練乙錚已經被政見蒙蔽雙眼,失去了理智和基本同理心。
練乙錚於2007年12月擔任《信報》主筆,2010年1月改任特約評論員。作為傳媒從業人員,練乙錚一貫不顧新聞操守,信口雌黃,說謊成癖,陋習不改。近年更與激進派的言論立場沆瀣一氣,甚至提出所謂「香港民族定義」,為「港獨」搖旗吶喊。在練乙錚身上,外界看到甚麼是政治掩蓋理智,也看到一個新聞從業員的墮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論齊昕「確有不當」 練乙錚致歉
香港東方日報 2015年3月24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324/00176_022.html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早前去信《信報》,批評前中央政策組顧問練乙錚在該報發表的專欄文章,借其女兒梁齊昕的情緒及健康問題作「政治攻訐」,並提到齊昕「病情不輕」,強調「禍不及家人」,促請練乙錚及《信報》「停手」。練乙錚昨於《信報》同專欄撰文致歉,指請教過醫生及專家意見後,發現當日文章「確有不當之處,並向無辜當事人致最深歉意」,但他否認自己有意作「政治攻訐」。
否認政治攻訐
練乙錚在文中指,事後曾就齊昕情況請教數名專家,包括高級顧問醫師朋友,綜合意見是「她的有關事情,最好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聲音太多,無論是責備她的還是站在她的一邊的,都可能導致不可預見的後果,難用常理推測」,他「於心不忍」,故決定「向無辜當事人致最深歉意」。
練乙錚又表示,當日撰文「本是希望將大眾視線從個人轉移社會」,無意作「政治攻訐」,又強調文章只代表他本人,不代表《信報》立場,希望梁振英「適當釋出善意」,助事件盡快降溫。
練又透露,自去年十一月至今,梁振英的數名同事曾發電郵到其私人電郵地址,投訴或商榷涉及批評梁振英或其同事的文章。他建議梁將來可將意見直接或通過《信報》員工傳遞予他,毋須立即撰寫公開信,「以免造成社會事件,驚動或不幸嚴重影響無辜者」,也可避免坊間指控梁「妨礙言論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 又是一個學者傳媒人拿梁振英女兒梁齊昕來說事, 梁齊昕年來的精神狀況與行為, 連牛頭角順嫂也會感到是出現了問題, 拿一個精神狀況與行為出現問題的人來說事, 更將之綁上了梁振英, 對著一個這樣的女兒, 身為父親的梁振英可以做些什麼?
但竟有傳媒學者以尖刻的文筆撰文月旦人家的家事, 給人家添煩添亂, 前有蔡子強今有練乙錚, 都拿梁齊昕來說事, 蔡子強指 " 虎毒不吃兒 ", 練乙錚更拿梁齊昕的 " 憲法權利 " 來說事, 質疑梁振英夫婦違法、侵權, 這帽子比蔡子強更大更激,
練乙錚既然如此關心梁齊昕的憲法權利, 理應挺身而出向警方報案, 指控梁振英夫婦違法、侵權, 而不是躲在傳媒的金鐘罩內指手劃腳, 以道聽途說得來的消息寫上大塊文章 " 討論研究 " 人家的親子關係, 更質疑梁振英夫婦違法處理事件、侵害梁齊昕的憲法權利,
及後梁振英去信信報批評練乙錚在該報發表的專欄文章, 借其女兒梁齊昕的情緒及健康問題作政治攻訐, 練乙錚卒於信報其專欄撰文致歉, 指 " 請教過醫生及專家意見後, 發現當日文章 " 確有不當之處, 並向無辜當事人致最深歉意 ", 但否認自己有意作 " 政治攻訐 ",
練乙錚這篇 " 梁齊昕的處境不就是香港人的一個縮影嗎? " 的撰文洋洋灑灑近4千字, 下筆前竟想不到要請教過醫生及專家意見, 對梁齊昕的精神狀況與行為了解多點才下筆, 這是學者及傳媒人之道嗎?
如果說不是有意作 " 政治攻訐 ", 那文章的標題又作何解釋? 梁齊昕的處境與香港人有何關連? 為何把香港人綁上梁齊昕的處境? 這不是政治操作是什麼?
練乙錚指 " 梁齊昕反感來自家庭的壓力, 對父與母皆失望之後, 萌生去意, 為了自身幸福, 寧可放棄父母可以提供的豐盛的物質生活, 也要追求獨立自主, 最後更在FB宣布要離家出走不回頭 " , 將之拉扯上 " 港人於國教洗腦一事上反赤化與共產黨劃清界線 ", " 再於政改事上對國家政權進行公民抗命, 最後提出了「命運自決」", " 而強勢家國之首長, 無論怎樣吹噓自己理直氣壯, 亦必有嚴重理虧失誤處 ", 這不是政治攻訐又是什麼?
練乙錚是梁齊昕肚裡的蛔虫嗎? 他又知梁齊昕腦海裡想些什麼? 練乙錚撰文時並無請教過醫生及專家意見, 就寫出這樣 " 深刻 " 的 " 分析 " 來, 可真把醫生及專家都比下去了,
練乙錚把梁齊昕綁上了 " 追求獨立自主 " , " 命運自決 " 的戰車, 可練乙錚忘記了梁齊昕曾為父親被無理攻擊而在個人網誌作出反駁, 受到激進網民的網絡欺凌, 她的壓力是來自家庭嗎? 還是對於父親(甚致母親)被無理攻擊甚致辱罵, 父母卻無能為力, 因而情緒上出現問題, 這是梁振英夫婦的錯嗎? 把責任歸咎於梁振英夫婦這公道嗎? 把不是政治人物的梁齊昕綁上政治攻訐的戰車, 以之攻擊自己的父母, 又是否太卑鄙了一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梁齊昕的處境不就是香港人的一個縮影嗎? [ 練乙錚 ]
香港信報 2015年03月19日
http://forum.hkej.com/node/121419
《信報》時事評論:
第一家庭發生內訌,屬於私事的部分固不必提,其餘三類與法律及公眾利益相關的,則因為訊息嚴重不足,孰是孰非目前還未能準確判斷,有待傳媒及包括議員等專責監督政府行為的人士追查。這三類非私人屬性問題分別是:
一、梁齊昕的憲法權利有否受損?事件中,她的人身自由、言論自由、不被虐待的權利、接受及時且恰當的公共醫療的權利,有無一度受到非法的限制、剝奪?她最後在FB宣布要「離家一去不回頭」(leaving home forever),這份屬於成年子女的行動和居住自由會否受到非法抑制?
二、梁氏夫婦有否干犯對梁齊昕侵權?與上述問題一一相應的問題,包括梁氏夫婦有無牽涉禁錮、強制關閉梁齊昕的FB賬戶、梁婦有無以語言或肢體向梁齊昕施暴、有無以故意誤導的方式阻差辦公、有無(如梁齊昕所指不止一次)以強制方式阻止梁齊昕接受她電召的緊急醫療救援?
三、與梁氏夫婦非直接有關的法律問題,包括:警方及緊急醫護救援人員是否只聽梁氏夫婦或其下屬、保安、家丁等一面之詞,未作足夠專業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便以「致電求助者不需援助」為由,匆匆從禮賓府撤退?
事發當日下午,梁氏代梁婦面向傳媒全部否認梁齊昕在FB上的指控,並指梁齊昕有病、情緒不穩定、其身體受傷處不過是舊患,等等,最後還加了一句「只有子女口中不是的父母,從來都無父母口中不是的子女」以表達「天下父母心」。港人聽了這些一面之詞,卻未見梁齊昕現身說法,有鑑於梁氏素來說話夠「技巧」,故不免對他有所懷疑而對梁齊昕寄予某種同情;高登討論區上的一眾巴絲打,這次更絕口不說梁齊昕的壞話,幾乎一面倒站在她那一邊痛罵梁氏夫婦,也許不無一點私報公仇的味道。
替上述一連串問題找出確切答案殊不容易,「佔中」期間的「七警暗角打鑊事件」花了幾個月才擬好報告上呈,內容是否合乎「要求」、「出街」之前要做些什麼修正或潤飾、「出街」之後針對各種反應,特府有何化解招數,凡此種種問題,還需要給充分時間予當局考慮。調查幾個犯事表面證據相當清楚的員警尚且如此拖沓,況乎調查特首伉儷?最後很可能連開始的一步也走不動。不過,就算上述問題的答案永遠找不到,我們還是可以從事件的未很確定的輪廓看到關於香港的一面宏觀現實:
梁齊昕之於梁家,正如香港之於中國;她的個人處境,好比港人的政治處境。下面,筆者試具體做一些「梁齊昕 & 香港」的比照;着重點當然是香港和香港人,提梁齊昕,只因為有助了解香港的當下。
1.深受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影響
梁齊昕念國際學校,然後到英國留學,修讀法律學位;大家知道,法律是英國文化的精華。梁齊昕關鍵的思想成長期在英國度過,因此,儘管她生於愛國愛黨家庭,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卻無疑更多,以致她在FB上的帖文,絕大部分都是以非常道地的口語化、生活化英文書寫,偶爾才用到廣東話中文。香港受英國文化影響是人所共知的,尤其是在法治與社會管理方面。論時間,香港在有豐富歷史記載和集體記憶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是由英國管治。
所不同者,香港的英國經驗,在歷史上是由英國的強加開始的;梁齊昕的英國經驗,正如在絕大部分香港殖民時代的精英家庭裏的一樣,都是父母主動出錢出力買得的。
2.相對其他家庭成員而言,性格開放、外向,甚或不羈
原因之一,是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乃當世最開放最外向的文化,例如在移民、歸化、商貿、海陸准入等方面的傳統和法律,都是近代主要文化當中最寬鬆的。
另外,梁齊昕在梁氏家庭三名子女當中排行第二,是所謂的「中間子女」,成長心理學一般認為中間子女受父母關愛最少,性格也最獨立。此因素甚有可能比梁氏多次提到梁齊昕的病態精神原因更重要;後者只能解釋情緒波動,不能解釋獨立性格【註1】。
香港其實也可說是中國的「中間子女」。對中國而言,大陸是長子,當然最重要;台灣是么女,最不能丟,但隔了一重海,卻最容易丟。因此,1949年之後,北京對待大陸、香港和台灣,實行了「抓兩頭、放中間」的策略;花在管治大陸、解放台灣方面的精力,要比搞香港多得多。當年若不是英國人提出,北京還不大願意收回香港主權。因此,香港平白得到差不多50年的「借來的時間」,發展了自身的「中間子女」獨特性。
3.都回歸了
梁齊昕在英國畢業後,縱有該國一流學位,與英國社會文化高度相容,且更如她所說自14、15歲即與家人諸多摩擦,卻依然回歸梁氏家庭,當中大概包含經濟和職業因素,以及她曾經強調過的家庭關係的拉力,也可能有自己的私人原因;如果她沒有居英權、不是拿英國護照的話,則也可能不得不回歸。
然則,梁齊昕回歸家庭的各種內外因素,恰巧就都是港人當年大體同意回歸祖國大家庭的各種因素。當然,彼此回歸之前,都會有很大的疑慮;港人是得到北京方面的「民主回歸」保證(口頭上的和《基本法》裏籠統地寫下的),才於1997年的時候「安心」回歸。梁齊昕歸家之前,有沒有得到父母的「民主回歸」保證,公眾當然無法知道,但雙方之間若有類似的討論和協議的話,會比較合情理。
4.回歸之後,都得到更多的物質好處
梁齊昕回歸之後,住到呎價當是全港或全球最貴(甚或是無價)的禮賓府;擇職方面,除了有她自身的條件之外,還肯定因為有金漆家庭品牌之助而相當順利,從學法律轉換跑道到她比較喜愛的行業,似乎不是問題。
香港整體而言何嘗不一樣,回歸以來股樓等財富增長了很多,沙士之後更獲贈大批當時急需的口罩、CEPA,特別是幾乎可說是賺錢不勞而獲的「自由行」;從前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形態,亦通過工業生產力轉移大陸而成功迅速轉化為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新經濟。
5.然而與家長的關係不是好了而是壞了
大抵回歸之後都有一段蜜月期,過了之後雙方都要面對現實;距離拉近了,什麼雞皮疙瘩,都看得更清楚,無論是一廂情願的還是受到蓄意誤導的幻想,都一一消失,到最後,實話只能實說,真正無法協調的話,關係便只能變壞。
從權勢強弱者之間的關係看,弱方既然回歸了,進入了強者的勢力範圍甚或成為囊中物,於是強者就不必再客氣擺姿勢,可以「任性」而為了。
6.回歸者逐漸喪失話語權,並須承擔所有致令關係惡化的責任
回歸之後,本地媒體的言論尺度逐步收緊,有些還在社運的某些關節前夕忽然大變。港人反感大陸各方面的惡質表現,卻被當權派罵作「反骨」、指為「心理不平衡」,等等。專制家長永遠是對的,反對者都是神經失常。
這次梁家內部關係惡化,梁齊昕的FB和Instagram都關閉了,只有梁氏出來說話,把事件歸咎於梁齊昕:病了、精神有問題、情緒大反覆、不能適應新環境,等等,然後反過來說:「只有子女口中不是的父母,從來都無父母口中不是的子女」。
7.與父及母的關係雙雙惡化
之前,梁齊昕只說過痛恨其母,對其父卻誇獎有嘉,也許是一般的母女、父女情意結的性質不同之故;但是,她這次卻對父母一起詛咒(I honestly wouldn't give a single f__k if my parents died right now right this minute)。這也許是因為梁氏近來也開始對梁齊昕施壓,父女關係因而變差。
再看香港,如果我們以黨與國比作父與母,則近年的變化也差不多一樣:一直以來,港人都恐共(黨),卻往往在民調中對中央政府(國)表示更多的信任和好感。但是,政改愈到後期,來自國家機器的壓力愈發強大,人大常委(國)的8.31決議通過後,港人對「國」的反感也加強了,對黨對國的態度遂趨同。
8.最後,回歸者有悔意,要求獨立自主、命運自決
梁齊昕反感來自家庭的壓力,對父與母皆失望之後,萌生去意,為了自身幸福,寧可放棄父母可以提供的豐盛的物質生活,也要追求獨立自主,最後更在FB宣布要離家出走不回頭。港人一樣,回歸之後,先是於國教洗腦一事上反赤化與共產黨劃清界線(曾鈺成指國教壓力直接導致港獨【註2】),再於政改事上對國家政權進行公民抗命,最後提出了「命運自決」的訴求。家庭解體、國家分裂,一般都是萬不得已、令人神傷之事,但弱者鼓起勇氣毅然求去,往往都有值得同情的理由,而強勢家國之首長,無論怎樣吹噓自己理直氣壯,亦必有嚴重理虧失誤處。在近日發生的事情裏,這點都很清楚。
梁齊昕回家之後又要離家自立,港人回歸之後又現離心傾向;前者是後者的一個縮影,後者是前者的一個大寫。原因和過程一一若合符節,如此巧合,或者需要更深入一點理解。
筆者斷章取義,從愛爾蘭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的諷刺劇《一個輕於鴻毛的女人》裏借用一句話:「起初,為人子女都愛慕父母。稍長,他們會批判父母的是與非,但結果很少會原諒父母的。」【註3】這句話並非放諸四海皆準,作為警句亦略嫌簡單,不過,在原劇裏用來諷刺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上流社會裏的道德虛偽卻非常精妙。王爾德是筆者念高中時的最愛作家之一,當年年少氣盛兼反叛,讀到這一句,竟過目不忘。這個對父母的「愛慕—批判—不原諒」程式,是否就是梁齊昕自覺或不自覺符合了的程式,筆者無從得知,但起碼是一種可能。然而,這個三段程式,用在陸港關係之上(擬人化為政治上的父子關係),可能更恰當。
港人本來都愛國,特別是在幾乎整個80年代裏都如是;不少人包括泛民,愛的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愛的本質,雖經歷了8964卻終無變化,儘管有些人對具體的政權的態度可能大大不同了。但是,這種「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情懷,在新一代人的心裏眼裏,已經變得愚不可及。這些人因為生於自由,活在資訊世紀裏,知道的比以前多,更學會了思考、批判,不會再接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那種論調,絕對不能寬恕國家、政權做過的、還在不斷做的種種壞事,連帶他們認為是「愚忠」的上一代也無法寬恕,或者就認為是一體的兩個面。既無法寬恕,就無法接受,於是楚河漢界、井水河水,一刀兩斷,就如王爾德劇中的兒子否定老子那麼堅定灑脫。
政權猶如父權,落實到具體處,纍纍的惡行會有同樣後果,虛偽的言辭掩飾或者豐盛的物質買賄都終歸無用。這個借意,反而是近日發生於第一家庭裏的事最可令港人深思的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是你的子女(政客版)/文﹕蔡子強
香港明報 2014年7月3日
http://news.mingpao.com/20140703/msa1.htm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之女梁齊昕的臉書,上周三(6月25日)一度出現一些疑似割腕的自殘照,雖然照片當天中午即被刪除,但已引發外界對她精神狀的憂慮。照片引發城中熱議,有媒體向特首辦查詢,並進一步查詢赴英參加另一女兒梁頌昕畢業典禮的梁振英,是否順道處理梁齊昕的問題,但特首辦不作評論。
但不作評論並不代表不作反應,當天稍晚,首先是香港網絡媒體刊出一張梁齊昕與父母在公園中齊齊坐,看似樂也融融的合照,照片中梁振英拿當日報紙,似乎是要證明照片非舊照,且梁齊昕與母親更交換一隻鞋穿,似乎是要暗示兩人關係融洽。到了翌日,有更多與政府關係友好的報章,亦刊出同一批照片。
這讓心水清者不禁懷疑,這批照片是否政府有計劃的發布?是否一種精心策劃的危機處理和政治化妝術?
被女兒狠狠踢爆的一場政治公關show
但本來一套精心策劃的政治化妝術,卻旋即遭到無情的踢爆,而且揭穿者更是當事人——梁振英之女梁齊昕。
上周五深夜,《信報》網站報道,梁齊昕向該報證實,日前確實割腕,更驚爆事後與父母在英國海德公園的合照,是父親建議的蹩腳「公關伎倆」﹗訪問中更流露,她對家人頗有意見。
後來《信報》網站進一步公開了記者與梁齊昕原原本本的對話。
這個訪問出街後讓大家嘩然,尤其是梁振英不惜以精神狀讓人憂慮的女兒,來為自己作政治公關show,更讓人感到不齒!
提供女兒「空間」 「安靜環境」只屬語言偽術
上周六,梁振英在出席一個公眾場合時主動作出回應,稱每一個做父母的,都非常關心自己的子女,形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子女在成長期間,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固然好,有些什麼事情的話,做父母的,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和保護自己的子女。齊昕在這個時候是最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做公眾人物的子女是不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在關心齊昕的同時,能夠給多一些空間,給一個安靜的環境予她,以及我家中其他的家人。」
如果大家心水清,不難發現這段說話,其實一如以往,只不過是梁振英一貫的「語言偽術」而已。
看了這段回應後,我不禁想問,究竟是哪一個人不給梁的女兒「空間」,不給她一個「安靜的環境」?
根據《信報》網站所公開的對話紀錄,梁齊昕說:「我是被操控下到海德公園,玩父親建議的『開心家庭』蹩腳『公關伎倆』。」(I was manipulated to go to Hyde Park and play happy family as a lame PR stunt by my father.)
原來這就是梁口中所謂「保護自己子女」的方法
當被記者問到,去海德公園、母女交換鞋來穿、父親拿報紙,是否乃母親的主意時,梁齊昕說:「不,那是我父親。」(No, that was my father.)
原來,這就是梁口中所謂提供女兒「空間」,提供女兒「安靜的環境」,所謂「做父母的盡最大努力去幫和保護自己的子女」的方法。
有人會說,這是梁振英的家事,外人有否需要說三道四呢?
由策劃放風那刻開始,這已經不是「家事」
姑勿論一地之最高政治領袖有否純粹的「家事」,打從梁振英策劃這場政治公關show,把相片發放給友好媒體,再由身邊的spin doctor向媒體放風,這些時刻開始,那已經不是家事,而是一場刻意誘導媒體和公眾的政治欺瞞,不能因為遭女兒踢爆,便回歸以家事作為擋箭牌。
訪問中有關梁齊昕個人、成長、與家人關係的種種,我不打算拿出來談,我尊重這是她的家事,不宜拿出來點評,我相信這也是提供她一個安靜環境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有關梁振英策劃政治公關show那部分,對不起,我認為這與公眾利益有關,我不能默不作聲。
這讓大家認識梁振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這有助讓大家認識清楚梁振英,我們的特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連自己女兒也不放過,在她的困難時期也要拿她出來作政治公關show的人,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看到,當有政治需要時,梁振英會在政治和親情兩者之間作出何種取捨,可以讓大家思考,當要在政治和良心兩者之間取捨時,這樣的一個人,又會有何抉擇。
看到,當梁振英就連與自己家人笑意盈盈共享天倫,原來也只不過是一場虛假的政治公關show時,下一次當他一臉誠懇的向你說話,甚至說「開誠布公」時,究竟這有幾多分真誠,大家也可以心裏有數。
都說「虎毒不食兒」,那麼一個政客呢?一個特首呢?
那些最愛寫書暢論「怪獸家長」的作家,又會如何形容這樣的一位家長呢?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