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教育學院02  

教院擬必修「認識祖國」學生憂只唱好 校方:要認識國家
明報  2015年5月12日
http://news.mingpao.com/pns/%E6%95%99%E9%99%A2%E6%93%AC%E5%BF%85%E4%BF%AE%E3%80%8C%E8%AA%8D%E8%AD%98%E7%A5%96%E5%9C%8B%E3%80%8D-%E5%AD%B8%E7%94%9F%E6%86%82%E5%8F%AA%E5%94%B1%E5%A5%BD%20%E6%A0%A1%E6%96%B9%EF%BC%9A%E8%A6%81%E8%AA%8D%E8%AD%98%E5%9C%8B%E5%AE%B6/web_tc/article/20150512/s00011/1431366704961

【明報專訊】香港教育學院計劃改革一年級必修科「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引起爭議,學生會引述校長張仁良早前透露,該課程下學年將增加「放眼世界,認識祖國」的內容,學生會擔心內容偏頗,只「唱好」內地,令入學新生「被洗腦」,計劃未來再與校方會面,盼了解課程修改細節再作定論。

教院發言人回應,由於相關課程涉及內容極之廣泛,校方會不時檢視和豐富課程內容,以及致力培育敏於思考、關懷社會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會領袖,故認為學生既要「具備整全的全球化視野,亦要認識國家」,包括所身處的香港。

學生會會長梁浩正表示,該會上月中與校長張仁良會面討論教務議題時,張指「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新學年將會「完全不同」,目標是令學生「放眼世界,認識祖國」,了解香港之餘,還需認識大中華地區,故計劃邀請其他教授講解中國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

計劃與校方會面了解細節

該課程每周設客席教授講座和課堂,內容包括社會學、社交媒體發展、以理論講解香港民主體制和政制等,如本學年講者包括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座教授呂大樂、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盧鐵榮等。

學生會:盼全面認識

梁浩正承認,以往課程內容甚少涉及中國,惟目前大專環境談到「認識祖國」,難免令學生容易有猜測,質疑校方今次改革必修科,是否配合早前政府所指的「做好青年工作」,擔心入學新生會「被洗腦」。

他強調,並非反對校方改革課程及加入認識祖國的內容,皆因有學術自由,但希望內容勿以偏概全,如側重講及中國經濟發展等好方面,忽略內地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期望新課程可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

他透露,為釋除疑慮,學生會計劃未來兩個月再與校方會面,希望了解更多細節,如課程內容及講者身分等才再作定論。

教授:認識非認同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梁恩榮指出,這代青年人因不滿內地政治及人權狀况,又因人大8.31政改決定感到港人被內地政權打壓,故抗拒院校舉辦涉及內地的課程和內地交流活動。他認為認識中國沒問題,校方可講清楚「認識與認同不一樣,學生可待深入認識後才說yes或no(認同與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教育學院03  

香港教育學院計劃改革一年級必修科「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將增加「放眼世界,認識祖國」內容, 學生會擔心內容偏頗, 只「唱好」內地, 令入學新生「被洗腦」, 計劃未來再與校方會面, 盼了解課程修改細節再作定論。

學生會會長梁浩正承認, 以往課程內容甚少涉及中國, 惟目前大專環境談到「認識祖國」, 難免令學生容易有猜測, 質疑校方今次改革必修科, 是否配合早前政府所指的「做好青年工作」, 擔心入學新生會「被洗腦」。

他強調並非反對校方改革課程及加入認識祖國等內容, 皆因有學術自由, 希望內容勿以偏概全, 如側重講及中國經濟發展等好方面, 忽略內地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 期望新課程可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

教育學院計劃改革一年級必修科「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將增加「放眼世界,認識祖國」內容, 這方向是正確的, 教育學院培訓出來的是老師, 是教育下一代年青人的基石, 如果老師都不能 " 放眼世界 " , 未能 " 認識祖國 ", 如何能教導學生有廣大的視野,

學生會擔心內容偏頗, 只「唱好」內地, 令入學新生「被洗腦」, 指 " 有學術自由 " , 希望內容勿以偏概全, 衹側重講及中國經濟發展等好方面, 忽略了內地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

自改革開放後, 中國的崛起是事實, 經濟發展世界矚目, 已成為各國商界投資焦點, 這是事實, 怎能視為 " 唱好 ", 所謂 " 唱好 " , 是存在著不符現實的 " 誇張 " 因素, 如果教育學院的準老師都存在著這等偏頗心態看祖國事物, 令人憂慮畢業後能否持平的去教導學生,

何況內地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 在社會上經媒體(猶其是民主媒體)還報導得少嗎? 打開民主媒體的篇幅, 內地的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報導已是指定動作, 維權人士的訪問, 動向, 一向成為內地版面的主要內容,

這等 " 報導 " 對於能否全面 " 認識祖國 " 是否有幫助成疑, 誠然, 亦有幾份報張是 " 長期 " 報導祖國的 " 正面 " 消息(可以說是 " 唱好吧 " ), 但這些報張的銷路與民主媒體的銷路相比, 有很大的落差, 何況年青人根本甚少購買甚或上網瀏覽這些報張, 平日所獲的有關祖國的訊息多是負面的, 一面倒的,

所以在社會上對於祖國的負面訊息俯拾皆是, 正面的訊息卻傳播不出去, 祖國當真是這樣的不堪嗎? 這就有如反水貨客事件中, 擾亂社會秩序, 攻擊內地遊客的衹是一小撮的一百幾十人, 但經傳媒報導(以及民主傳媒的宣揚)下, 令內地同胞有香港甚為混亂, 且對內地遊客不友善的感覺, 但這是事實嗎? 這一小撮人就能代表全港700萬市民的意願嗎?

所以教育學院改革課程, 加入「放眼世界,認識祖國」內容, 這方向是正確的, 要令學生在接觸到社會上有關祖國負面訊息之餘, 能在校內得到專業並經審核的課程資訊, 正確了解並認識到今日的祖國是否如他們從外間得來的印象, 這並非 " 洗腦 ", 而是從學術觀點而非政治觀點去教導學生認識祖國,

如果學生會認為有 " 學術自由 " , 就不應抗拒教育學院課程的改革, " 放眼世界 " 跳出香港, " 認識祖國 " 並不是壞事, 怎能一涉及 " 祖國 " 二字, 就認為有對學生 " 洗腦 " 之嫌,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梁恩榮說的沒錯 " 認識與認同不一樣, 學生可待深入認識後才說yes或no(認同與否)", 如果準老師連 " 認識 " 與 " 認同 " 都分不清, 都要盲目的去質疑甚至反對, 那將來如何去教導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