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布封喉】醫生聯署表達不滿醫委會裁決 死者子:或不了解事故可能涉醫生寫錯指引
明報即時新聞 2018年5月11日
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80511/s00001/1526051288887
「紗布封喉」案主診醫生在醫務聆訊被裁定專業失當,停牌半年,引起醫學界聯署表達憤怒,醫學會更計劃要求醫委會修訂裁決。死者兒子王冰蕓說,沒想到事件會演化至此,「我失去爸爸,他(主診醫生)只是停牌半年,聯署醫生已動肝火去做很多事,有沒有人了解死者家屬感受?……我不希望大家藉此『發大去講』」。他認為醫生、護士與病人應站在同一陣線,爭取資源改善醫療制度。
王冰蕓說,從沒想到事件會演化成醫生聯署對裁決表達不滿,並引起「護士犯錯,醫生承擔責任」的想法。他認為,聯署的醫生未必了解事故的來龍去脈,聆訊主席麥列菲菲亦已講得很清楚,裁決是看醫生的行為能否達到應有水平,「巡房一次,看不到(紗布封喉)都算,但巡房8次都看不到,是講不過……大家自己評論」。
對於有醫生以工作量多作解釋,王認為說法亦不合理,「醫生有基本應有的責任,更忙也好,都要仔細看清楚每個病人,不表示可以此作理由,說要看很多症,所以看漏」。他強調病人的「牌板(紀錄)」是醫生與護士溝通的橋樑,醫生應看清楚才簽名。
「我理解人誰無錯……但這是我們於裁決後想要發生的事嗎?(聯署醫生)讀書多,有2000多人簽名(至11日晚上約8時升至逾4900人),他們有否看清楚事件?」王相信,聯署醫生只知有醫生因護士以紗布封喉而「受靶」,不了解當中有可能涉及醫生寫錯指引,「轉院紙上有醫生寫要給爸爸氧氣,亦有人為爸爸插上『貓鬚(氧氣喉)』」。他認為,有可能是護士被醫生的指引誤導,其父的永久氣管造口才被誤當臨時造口,去年已就此向醫委會投訴,調查仍在進行。
「(事發時)每一個人都做錯少少,多人加在一起,先會搞到這麼大件事。」王冰蕓稱,他於護士管理局紀律聆訊中才得知,護士可能因醫生出錯指引而被誤導。他說,當時涉事護士被停牌,都無人出來說「醫生佗累護士」,「醫生(聯署)是否有點兒輸打贏要呢?」他反問,護士或醫生為其錯誤而受罰,「不是公道不過嗎?」
王多番強調,他不是與醫生或護士對立,「醫生、護士與病人應站在同一陣線,大家唇齒相依,要跟醫管局及政府爭取更多資源,思考如何在現時的醫療制度上做得更好,才可讓全港700萬市民有更好的服務及福利」。
驀然回首,王說死因庭裁定其父死於意外時,「醫生、護士及法官之前在我心中正面的形象都幻滅」,一路以來,他要逐個細節調查下去,才看到事件更多,亦發現事故發生時非僅一人之錯。他指曾不再相信專業人士,更想過於聆訊中自辯,感謝幫助他的律政司陳律師用心跟他分析案情,「令我覺得這世界仍有公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滿主診須為護士失誤孭鑊 紗布封喉案 2,340醫生聯署轟醫委會
蘋果日報 2018年5月11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511/20387246
【反擊醫委】
【本報訊】醫委會日前裁定九龍醫院紗布封喉事故主診醫生黃卓義兩項專業失德罪成,除牌6個月不予緩刑,指醫生有責任知悉及提醒護士犯錯並為錯誤負責。裁決引來兩醫生工會反擊,前線醫生聯盟昨發動聯署向醫委會表達憤怒,指醫委會民粹化,截至晚上9時有逾2,600人簽名,當中最少2,340名醫生,佔全港醫生逾七分一。
記者:于健民
黃卓義現為伊利沙伯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主理外科部乳癌及乳腺外科手術。他被裁定兩項專業失德罪,包括未能採取正確步驟防止病人永久造口被當臨時造口處理及未能指示護士或輔助醫療人員妥善處理造口。黃在判決後休假,據悉正考慮上訴。據了解,伊院行政總監盧志遠昨亦就事件與院內各部門主管會面及安排支援。
蔡堅指裁決影響深遠
裁決引起醫療界熱議,不少醫生指需為護士臨床犯錯而「孭鑊」是匪夷所思,不單超出醫生職權範圍,也變相是干預專業自主。前線醫生聯盟繼前晚發聲明指極度遺憾,昨更發起聯署,聯署內容指醫委會的裁決脅於輿論、逐漸民粹化,完全無法維持專業判斷,對本港醫療生態產生有毀滅性的長遠影響。
聯盟主席黃嘉恩指,24小時內收到逾千醫生向工會表達不滿,「佢哋覺得判決唔合理,醫生每日只係巡房時間先見到病人,護士就24小時照顧病人,醫生點可以時刻睇實護士點幫病人護理呢?」她認為事態嚴重,「𠵱家醫生士氣已經好低落,唔可以雪上加霜」,日內會把聯署交予醫委會。
聯署截至昨晚9時有逾2,600人簽名,當中9成、即約2,340人是醫生,佔全港醫生逾七分一。醫學會會長蔡堅以個人名義參與聯署,他認為裁決「對醫生將來有好大影響,𠵱家唔係20幾、30年前醫生乜都要監察晒」,必須以行動表達不滿。他又指醫學會將於日內決定是否以會方名義表態支持事件。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則於今日緊急會見醫管局管理層。會長麥肇敬認為,是次裁決對前線醫生帶來極大衝擊,工會必須盡快向醫管局表達訴求,要求當局正視醫生未來需要面對甚麼權責問題。該會亦要求約見食衞局官員。
本報昨向醫委會就聯署及按醫生專業守則哪部份判決醫生需提點或指示護士的造口護理,截稿前未獲回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紗布封喉」案主診醫生經醫委會聆訊後, 被裁定專業失當, 停牌半年不予緩刑, 裁決引來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及前線醫生聯盟不滿, 認為醫生不應為護士犯錯而負責,
醫委會聆訊主席麥列菲菲已說得很清楚" 裁決是看醫生的行為能否達到應有水平, 「巡房一次, 看不到(紗布封喉)都算, 但巡房8次都看不到, 是講不過........大家自己評論」"
而涉事的護士早前已被停牌, 今次涉事醫生被停牌又是否為涉事的護士揹鑊呢? 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護士在職責上衹是執行醫生的指引, 如果護士錯誤執行醫生的指引, 醫生有責任去糾正, 誠如醫委會聆訊主席麥列菲菲所言 " 醫生巡房一次, 看不到(紗布封喉)都算, 但巡房 8 次都看不到, 是講不過去......",
涉事醫生在巡房時, 是否有監察護士有沒有切實執行醫囑看護病人, 涉事醫生在巡房時, 是否有仔細觀察病人手術後的傷口處理狀況是關鍵所在, 如果醫生有仔細觀察病人手術後的傷口處理狀況, 不可能沒有發覺護士混淆了永久造口被當臨時造口的情況, 醫生巡房8次都沒有察覺護士的處理出問題, 就有如麥列菲菲所言, 是說不過去的,
這就有如升降機殺人事件, 維修技工要在合資格工程師監督下對升降機進行維修, 維修後工程師要在維修紀錄上簽署確認, 如果升降機發生故障造成傷亡, 而檢驗結果証實是維修不善出問題, 工程師要負上當然的法律責任一樣(前此有多宗起訴涉事工程師並定罪的法庭案例), 不能說維修的是技工, 工程師不可以為技工的錯誤負責,
醫療事故亦一樣, 醫生有監督護士是否有切實執行醫囑的責任, 當醫生巡房後發出新的醫囑, 簽署了醫療紀錄, 便屬認可了護士有切實執行前此發出的醫囑, 責任當然是落在負責監察的醫生身上.
前線醫生聯盟主席黃嘉恩指 " 醫生每日只係巡房時間先見到病人, 護士就24小時照顧病人, 醫生點可以時刻睇實護士點幫病人護理呢? "
問題是在這宗個案中, 病者被護士混淆了永久造口被當臨時造口的情況, 封閉了永久造口這是很明顯的, 目視都可以觀察得到, 涉事醫生巡房時有否觀察病者的永久造口恢復情況(傷口有否感染, 發炎指數有否上升), 這是醫生在為病者進行手術後需嚴重關注的地方, 而不是衹看牌板去了解病者情況了事, 相信這就是醫委會聆訊小組重判的原因, 涉事醫生巡房一次, 看不到(紗布封喉)都情有可原, 但巡房8次都看不到, 就怎樣也說不過去.
筆者疑惑,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與前線醫生聯盟, 是否有充分的理據去質疑醫委會聆訊小組的裁決, 事件很明顯是屬專業失誤, 人命關天, "工作量大"不是理由, 當然, 政府亦有責任增撥資源去改善公共醫療,減輕前線醫生的壓力, 但當你穿上醫生袍, 便應了解到病患者把身體健康及生命交到你的手上, 便應恪守專業道德操守去為病患者服務而不是敷衍了事,
香港的公共醫療長期欠缺資源是事實, 前線醫生的工作壓力大不自今日始, 當你進入醫學院的第一天, 便應了解到將來面對的是怎樣的挑戰, 誠然, 畢業出來可以不進入公共醫療系統自行在外掛牌行醫, 當然舒服得多, 更沒有壓力, 但是如果你選擇進入公共醫療系統為公眾服務的話, 就應克盡己職, 不要抱怨"工作量大", 公共醫療系統就是這樣, 醫護都要面對龐大人口對基礎醫療服務需求的壓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