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收錄了屈穎妍 " 恥與明報為伍 " , 擲筆而去後社會上的反應, 包括民主媒體以及身為專欄作家的文化人, 對屈穎妍事件的的報導及看法的報導及撰文, 屈穎妍擲筆後在晴報專欄的撰文,
在屈穎妍事件中, 網友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筆者不作評論, 但現時的特區, 是否仍有言論自由, 抑或是衹有 " 黃絲 " 的言論自由, 藍絲則不受保障,
連勇於 " 悍衛 " 言論自由的記協, 對屈穎妍受恐嚇事件都緘默不言, 連 " 被炒烈士 " 李慧玲也認為 " 衹有傳媒人被炒, 抑或被斬, 或他不能上大陸, 又或者他上大陸被拘捕後, 不能返回香港 " , " 除非(在網絡上)批評你的人叫梁振英, 向你發律師信或者在施政報告裡點名罵你, 這樣記協就幫你發聲 "(筆者對 " 被炒烈士 " 李慧玲言論的駁斥請看昨日撰文), 日月神報編採更為屈穎妍的離去 " 歡呼叫好 ",
媒體存在著這麼多 " 傑出 " 的傳媒人, 為屈穎妍的擲筆而去 " 歡呼 " 而不是為她抱不平, 這樣的媒體還值得市民信賴嗎? 可見 " 公信第一 " 這金漆招牌被市民褫奪不為無因, 因為媒體已與市民的期望脫節, 一份標榜著是 " 文化人的報紙 ", 愈來愈脫離群眾, 愈來愈質疑受眾的智慧與智商, 誠如屈穎妍前此的批評, 淪為 " 披上紳士外衣的蘋果 " , 屈穎妍的直言, 埋下了被 " 修理 " 的伏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屈穎妍談到有理有據的真心話 [ 梁文新 ]
港人講地 2015年5月19日
http://speakout.hk/index.php/2013-11-04-09-33-03/2013-12-21-08-43-26/8663-2015-05-19-11-23-52
專欄作家屈穎妍小姐的文章,沒有佶屈聱牙的用詞,她一直以淺白易懂、風趣幽默的文字,寫她看到的不平、寫她忍不了的荒謬。屈穎妍的文章在網上網下均能同樣走紅,主因不是她的觀點卓著,而是她的一字一句均能引起看官的共鳴。這一點看似容易,但環顧時下的專欄作家,可以做到的又有幾人?
一字一句均能引起看官共鳴
近日飽受攻訐與言語威嚇的屈穎妍,今日在明報專欄寫下的那封「絕情書」,坦言因為「道不同」而與明報分手,甚至乎在文末拋下了「恥與明報為伍」一句,整件事縱然教人唏噓,卻也早就有跡可尋。不知由何年何月何日開始,每個早上,最遲是午餐時間,翻閱屈穎妍明報裡頭的文章,已幾乎成為筆者有如進餐般的指定動作。由今天起,這個習慣,終於要改了。
有論者粗疏地將屈穎妍多年來的文章作一比較,便武斷地斥罵今時今日的她是「打手」,更有難聽的語句說她是「文妓」。然而,只要閣下自問是她的長期讀者,縱然你未必全盤接受她的觀點,但相信你都會認同她一直在說有理有據的真心話。
對於屈穎妍所受到的攻訐及其家人受所到的威嚇,無疑令人感到痛心,而她決定告別明報專欄,更是讀者的一大損失。
干涉言論自由的元凶竟然是......
屈穎妍和其家人受言語威嚇、校際辯論賽遭激進示威者騎劫、民主黨資深黨員黃成智因普選意見有異而被威脅凍結黨籍......近日類似的言論自由疑似受干涉甚至是威脅事件接踵而至,施暴疑兇卻並非九七回歸前許多港人所懼怕的中共政權,而是舉起民主大旗的政客與團體,甚至是擁有「第四權」的傳媒。
較諸屈穎妍與明報的分手,這,或許才是更多人的始料不及。
* 梁文新 - 前報章港聞版編輯,愛聽前線記者說故事,更愛分析新聞背後的故事。深信凡事都有兩面,認為作為評論人,有責任提出適切的觀點與角度,讓讀者正面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牆有耳:話恥與為伍籲讀者罷買 屈穎妍同《明報》割席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5月20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20/19154210
警察拉錯智障男單醜聞又觸發藍黃絲大戰。作家屈穎妍出晒名係藍絲健筆,上周喺報章專欄力撐警察制度「滴水不漏」,俾黃絲瘋狂聲討,有傳媒報道屈女士因為網上「滅門」恐嚇而報警求助。學丁蟹話齋「人善人欺天不欺」,屈女士無畏無懼,頻頻寫文還拖,但《明報》引述智障者家屬怒斥屈女士喺傷口灑鹽等報道就搞到佢嬲豬割席,噚日宣佈停寫《明報》專欄。
指劉進圖招攬搶《蘋果》客
其實警察拉錯人之後,藍絲都自覺理虧,點知屈穎妍力排眾議,喺《頭條日報》盛讚警察,「我們應該慶幸,在小島蒙冤的人,頂多受苦七十二小時」,又批評政客傳媒炒作,「遲早逼得警察不做不錯,由得兇手逍遙、殺手滿街」。
篇文被瘋狂轉載,藍絲士氣大振,黃絲口誅筆伐,《明報》之後出咗幾篇訪問,引述智障者家屬對屈女士言論嘅批評。屈女士眼火爆,再寫文鬧《明報》「一次又一次點名撩事」,又質疑「言論自由只是黃色的專利」,怨記協從未為佢發聲。篇文越扯越遠,聲稱《明報》前總編劉進圖曾經想招攬佢加盟,「要做一份搶《蘋果》客的年輕報紙」,今時今日佢「恥與明報為伍」,呼籲讀者罷買,篇文以高局長霸氣名句「講完」作結。
但劉進圖就同《立場新聞》澄清,當年係想報紙年輕化,但搶《蘋果》客之說只係屈女士自己想像,而且只係想請佢做副刊,唔係做新聞。八方噚日打過畀屈女士,佢一聽到係《蘋果》記者就好客氣咁話:「唔使喇,唔訪問,唔該,拜拜。」
《壹錘定音》噚日話《明報》有意搵曾為CY助選、外號「爆咪姐」嘅潘麗瓊取代屈女士喺副刊寫專欄,但未最後作實;網民則覺得屈女士唔使擔心吖,《文匯》《大公》歡迎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壹錘定音》屈穎妍棄寫專欄 明報員工即場歡呼叫好 [ 李慧玲 ]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5月20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20/19154248
經常撰文撐政府和警隊的專欄作家屈穎妍昨在《明報》發表一篇題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文章,稱從此停寫《明報》專欄,「這是最後一篇,不想寫了,因恥與《明報》為伍,講完!」《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收到風,《明報》高層前晚看大版的時候,見到屈穎妍專欄的內容,才知道她停寫《明報》專欄。
慧玲指《明報》高層當場朗讀屈穎妍的專欄內容,很多編採部同事聽完以後,即場歡呼叫好。不過慧玲獲悉《明報》已邀請曾為梁振英助選、被網民戲稱為「爆咪姐」的潘麗瓊,代替屈穎妍在副刊寫專欄,但未最後作實。
《明報》高層的想法是,屈穎妍離開之後,盡量想以類近她政治觀點的人接替。
屈穎妍在專欄裡表示自從寫完撐警文章後收到恐嚇,不滿《明報》落井下石。慧玲說︰「我認識很多《明報》行家,對於屈穎妍說與他們道不同不相為謀,覺得是一個莫大的讚美。」
屈穎妍並在專欄裡點名批評記協沒有為她發聲,亦點名批評《明報》採訪智障人士家長會。慧玲認為當中有些觀點值得商榷︰「我覺得屈穎妍千萬不要希望記協幫你發聲,記協會在甚麼情況下去幫一個人發聲呢?就是那個傳媒人被炒,抑或被斬,或他不能上大陸,又或者他上大陸被拘捕後,不能返回香港,這樣記協就幫你發聲。」
慧玲強調記協不會因為有人在網絡上被人批評便發聲,除非批評你的人叫梁振英,向你發律師信或者在施政報告裡點名罵你。不過慧玲不禁問︰「屈穎妍會不會被梁振英發律師信?會不會被梁振英在施政報告裡點名責罵?」
另外,慧玲指出根據屈穎妍的文章中,沒有指責《明報》的報道寫錯任何事實,「如果事實沒有搞錯,那《明報》喜歡如何報道就如何報道,關其他人甚麼事呢?」再加上《明報》有找屈穎妍回應,只是她不回應而已。
屈穎妍又在文章中說劉進圖曾經跟她說過將《明報》變得「蘋果化」,但劉進圖已否認,並澄清他只是想弄得年輕化。
慧玲說︰「那屈穎妍弄錯事實冤枉劉進圖,是否應該向劉進圖道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筆在妍 - 人間裂痕 [ 屈穎妍 ]
香港晴報 2015年5月21日
http://www.skypost.hk/column/屈穎妍/007001004073/%E4%BA%BA%E9%96%93%E8%A3%82%E7%97%95/178509
朋友在臉書上留言:「如果你認為相同政見比友誼重要的話,我無話可說了……」看得出,又是一場unfriend戰。暴動過後,有多少這樣的裂痕在人間蔓延着。身處風眼的我,天天在專欄撰文議事,當然不能倖免於難。
我其實不是常上臉書的人,偶然進去看看,都會碰到有認識的人在毒駡我,或者冷嘲熱諷。我從不回應,也沒有unfriend,我只會默默記着名字,不是駡我那些,而是沒有按like或者搭嘴落井下石那些,我感謝他/她們,因為臉書其實看得出每個人的政見,你們肯定不同意我,你們或許已不把我當朋友,但你們沒有參與批鬥、欺凌,我已經很感恩。
這大半年來,有一些恒常聯絡的朋友,忽然消失,而且消失得很徹底。這陣子我常常牽涉到時事風眼中,被起底、被網絡攻擊、被恐嚇、被圍攻,有些幾十年沒聯絡的舊同學,千方百計找我問候;有些朋友的朋友、搭上搭的陌生人,想方設法給我送上祝福、支持。倒是這些年常常WhatsApp、定期約會的,卻突然人間蒸發。不用問,我懂的,仍感恩,至少你們沒有現身多踹兩腳。
政見與友情共容,要靠道行,我有一位在某報當要職的好朋友,是一個EQ極高的前輩,論政見大家南轅北轍,但一需要幫忙,他兩脇插刀;一知我受傷害,第一時間傳來鼓勵。我們甚至可以談見解,駡完辯完,一笑泯恩仇,再談幾時約食飯。這段日子,我學懂分辨甚麼才是真正的友誼。
昨天,有朋友給我傳來這句話:「孤獨,其實是另一種福氣和修煉。」福氣,還未領略,修煉,仍在進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言雋語:言論自由大細超
香港太陽報 2015年5月21日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0521/00418_006.html
專欄作家一篇撐警文章引發軒然大波,有網民甚至出言威脅其家人安全,作家日前宣布停止撰寫多年的報章專欄,最後一篇文章火氣十足,聲言恥與該報章為伍,憤懣之情躍然紙上。事實上,今次並非該作家第一次「劈炮」,去年佔領期間她辭任大學新聞系兼職講師一職,也說出類似的話:「我痛心,因為這是我陌生的大學、陌生的新聞界。請辭,是因為不想教,更是因為不懂教。」
平心而論,作家的諸多觀點,筆者並不苟同。就說那篇激起千重浪的專欄吧,對警方處理案件的手法,僅不痛不癢地說句「錯就要認,打就企定」,反而強調僅警方一發現告錯即放人,凸顯香港的文明,標準也嫌定得太低,但怎麼說也好,也是理性討論而非罵街,怎樣也不值得被網上欺凌。
諷刺的是,言論自由作為香港核心價值,本該超越政治立場,然而民主鬥士們沒一個站出來為作家說半句話。老實說,這種「大細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親反對派名嘴被封咪,撻伐之聲鋪天蓋地;建制派健筆被報章中止專欄,同一班人連屁也沒放一個。有人說,今時今日社會上只有二元對立,同一陣營互壯聲勢,從沒想過如何理解對方的想法,透過討論改變對方,但僵化還僵化,當對手是跟自己有同樣權利的人,是起碼的要求吧。一句話,我反對作家的觀點,但撐她的言論自由。
陸智豪 傳媒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環High Tea - 林慧思Vs屈穎妍 [ 黃麗君 ]
香港頭條日報 2015年5月21日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330805§ion_name=wtt&kw=26
大約兩年前,小學教師林慧思以粗口辱警,收到附有兩吋長刀片的恐嚇信,聲稱要把她殺掉,事件惹起傳媒關注,有廣泛報道。今天專欄作家屈穎妍以文章撐警而惹來網上留言恐嚇,說她和丈夫一家五口「應當滅門才合理」。事件在網上有很多討論,但主流傳媒關注有限。類似的被恐嚇處境,但傳媒處理手法相異,分別是否在一人辱警、一人撐警?
屈穎妍在《明報》寫專欄多年,周一,她在專欄寫了告別篇,要離開《明報》,因為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在文中,她這樣說:「上星期,全家收到死亡恐嚇,有人甚至把我家地址放上臉書,欺凌已成暴力,唔飱聽就滅門,請問我的言論自由哪裏去了?」她也說:「記協、政客動不動就為誰的言論自由受損發難,大半年來,我寫文章被狙擊被恐嚇,你們卻從未發聲,原來,言論自由只是黃色的專利。」
主流傳媒對屈穎妍被恐嚇事件的關注,及不上林慧思的情況,也許是屈穎妍沒有接受訪問,也沒有拉大隊去報警。又或者是大家認為林慧思有收到刀片,但恐嚇屈穎妍者停留在網上,所以情況及不上林慧思受嚇的程度嚴重。但網上留言的實質內容,真的不構成事件的嚴重性?傳媒的判斷到底以甚麼作為基礎呢?
網上留言對屈穎妍的威嚇,是將她家居地址放在網上,還說要為她的「三個女兒送上祝福」,同時也號召網民有所行動,邀請他們在她的電台節目播送的當天晚上組織「鳩嗚團」到廣播道港台狙擊,結果當晚真有一群人到港台外舉黃傘和標語等候她。上述的網上欺凌手法再擴散到有實質行動的實地狙擊,對一個以文字工作作為職業的個人而言,絕對會感到被脅逼,這難道還不值得傳媒或記協等捍缳言論自由的組織的關注?林慧思講粗口辱警後被威嚇,真的比屈穎妍作為一個寫作人,寫她心中所想後被威嚇更值得關注?
辱警撐警處理相異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容納不同人有不同觀點、意見,不同的人不能用威嚇手段,去掩蓋持不同觀點人士的言論,否則已經失去了捍缳言論自由的立足點。今日,社會上有人不滿,或者是極度不滿警方,錯誤拘捕智障男事件,因而不同意屈穎妍撐警的文章,但意見可以不同,表達方式卻絕對不能粗暴,否則已經失去了香港作為一個文明社會的本質,而面對粗暴威嚇文字工作者的情況,記協作為言論自由捍缳者的角色,絕對不應視而不見,聽若罔聞,捍缳言論自由是中性的,不應有藍、黃之分,否則只會印證了屈穎妍所言:「言論自由只是黃色的專利。」
針對屈穎妍的網上起底和威嚇留言,不能當作是只屬她個人的一樁事,激進抗爭者若沒有社會壓力向他們明示香港社會不容忍這一套做法,只會覺得網上威嚇不過是閒事一樁,他們會以為只要能達到狙擊目標,甚麼事也可行。這種心態若變成香港政治文化的一部份,結果只是進一步踐踏我們的言論自由,摧毀我們的核心價值,言論自由捍缳者能不慎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付笑談中 - 勿讓民主社會變非洲森林 [ 麥國華 ]
香港新報 2015年5月21日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Detail/index/589881
專欄作家屈穎妍一篇為警方誤拘智障人士解說的文章,招來激進份子的恐嚇留言,稱屈一家五口均應滅門,雞犬不留。
難怪記者協會每年的年報都說香港的新聞自由下降,原來打壓新聞和言論自由最烈的並非政府,也不是自我審查的傳媒,而是口口聲聲說要真普選的人士。他們這次打壓異見不單止用粗言穢語,還恐嚇應殺掉異見者全家,與恐怖份子的口吻不遑多讓。相信記協今年的年報應可再大書一筆了。
為警發聲 作家遭恐嚇
屈女士收到的恐嚇留言並非無的放矢,恐嚇者起碼知道屈女士的丈夫是誰,還知道她有三名兒女。或許大部份人都未必相信恐嚇者真會動手殺人,但會不會有其他人看到這則留言後對屈一家不利,相信也沒有人可以說得準。又或許即使屈本人認為邪不勝正,了無懼色,那她的孩子呢?年輕人未經風浪,又是否能坦然面對威嚇,當作沒事發生呢?無論如何,可以相信心靈創傷是免不了的。恐嚇者既挑戰法律,也踰越了禍不及家人的底線。
網上欺凌不是今日始發生,不少來自自稱爭取民主的所謂網民,他們恣意以暴力語言圍攻不同政見者,甚至將受害人的身份和個人資料公開,用白色恐怖的手段迫使異見者噤聲。遭到各方指摘或被控諸法庭時,該等人便變身受害者,賴說當局「以言入罪」,「講吓都要拉要鎖」,將「語言偽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爭取民主 也需要守法
的確,語言是一種武器,可以傷人,視乎動機和手段,絕對可以構成「罪行」。若訴諸情理,當然不應負上刑責,但若是誹謗他人,甚至煽動暴力和恐怖活動,自然不容於社會。即使在民主派奉為神壇的美利堅合眾國,若有人在網上教人製造炸彈攻擊政府,中情局也不可能認為是「講吓啫」,早早給關進關塔那摩監獄。
推動民主,爭取自由,是文明社會畢生追求的目標,但絕不能犧牲法治以換取民主自由,因為法律是社會的規範,足以保護弱者免遭強者欺凌。自由是人們應享有的權利,守法是人們應負的責任。假若任人假民主之名,罔顧法律,放任地以自己的自由去損害別人的自由,則民主社會最終只會變成非洲森林,弱肉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