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三聯書店01  

灣仔三聯新店爭議書「隱形」
香港蘋果日報   2016年3月12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3/19527764

【本報訊】灣仔三聯書店搬遷後昨首日試業,一如其他分店,政治書種不多,較受爭議的書籍消失無蹤。非書籍精品則由以往兩成增至近四成,並設有咖啡店,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10時,周五、六及公眾假期前夕更營業至凌晨12時。有讀者認為新店抄襲台灣誠品,失去原有特色;也有學生指佈置較以前舒適,能享受閱讀氣氛,但書種不及以往多。

增文具精品及咖啡店

三聯董事助理總經理詹玲莉表示,去年三聯營業額按年增長5%,但現時經營書店不能再單靠賣書,新店欲打造一個文化創意空間,增添文具精品及咖啡店,讓顧客邊閱讀邊品嚐咖啡,延長營業時間也希望方便讀者及增加人流,冀帶動整體銷量增加一成以上。

新店書種與舊店相若,政治書不多,大多是與歷史相關,如《香港工運史》及《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等,較受爭議如陳雲《香港城邦論》及傘運書均未見放在當眼位置,至於涉及內地政治的書籍,也以中共領導人傳記為主,如涉及內地政治的書籍。店內也新設電子閱讀區,供讀者搶先試閱未出版的實體新書。

記者 伍雅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筆者日前曾轉載了一篇 " 解毒傳媒(一) 傳媒天職 = 批鬥政府? " 的撰文,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 " 傳媒在社會上擔當重要的資訊傳播角色, 他們站在事情與公眾之中, 扮演傳聲筒的角色。社會失去了傳媒的話, 公眾根本不能在短時間內得知天下事。但同時, 傳媒亦因為操控着這個傳播公器, 他們可以按着個人主觀的方式把最客觀、最基於事實的第一手資料「重新演繹」一次, 包裝成他們理想的訊息傳播出去。"

今天民主報這則報導, 就正正反映出 " 傳媒亦因為操控着這個傳播公器, 他們可以按着個人主觀的方式把最客觀、最基於事實的第一手資料「重新演繹」一次, 包裝成他們理想的訊息傳播出去。" 的情況來,

灣仔三聯書店搬遷後日昨首日試業, 本來是普通不過的文化資訊新聞, 但經過編採的 " 重新演繹 " , " 包裝 " 成他們 " 理想 " 的訊息送到受眾腦中,

這則報導的標題開章明義就指 " 三聯新店爭議書「隱形」", 這「隱形」嘛, 給人的印象是 " 沒有了 ", " 被失蹤 " 的意思, 可事實卻不是這樣,

原來是有的, 沒有" 被失蹤 " , 衹是 " 政治書種不多, 較受爭議的書籍消失無蹤 ", 但 " 《香港工運史》, 《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 陳雲的《香港城邦論》及傘運書都有出售, 衹是 " 未見放在當眼位置 " 而已,

筆者就不明, 陳雲的《香港城邦論》及傘運書是否屬於 " 較受爭議的書籍 " 一類 , 民主報編採的 " 較受爭議的書籍 " 定義為何? 至於指這等書籍 " 未見放在當眼位置 " , 衹是書店的銷售策略, 又引起民主報編採的 " 關注 ",

三聯書店如同其他書店一樣, 將流行讀物放在當眼位置促銷, 而流行讀物多屬文學作品, 旅遊及經濟學, 當今中國甚至世界偉人傳記等書籍, 至於政治性書籍, 通常都不會放在當眼位置, 因這等類型書籍銷路不廣,  如果是有心要找 " 較受爭議書籍 " 的讀者, 大都是識途老馬, 會到銅鑼灣書店這等 " 專門店 " 去, 那裡的 " 較受爭議書籍 " 多的是, 至於內容又是否 " 較受爭議 " 是否 " 天馬行空 " 就見仁見智, 相信這亦是正統書店對這等" 較受爭議書籍 " 持審慎態度的原因,

不過, 三聯書店連陳雲的《香港城邦論》及傘運書都有出售, 還可以說些什麼? 難道 " 沒有放在當眼位置 " 在編採眼中都屬 " 不能接受 " 嗎 ?

一則簡單的文化資訊新聞, 經過" 重新演繹 " , " 重新包裝 " 後, 給人的印象就是 " 政治書種不多, 較受爭議的書籍消失無蹤 ", 透出的訊息是書店 " 自我審查 ", 這等滲入了個人" 意念" 的 " 報導偽術 " , 被民主報編採發揮的淋漓盡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