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橫洲發展03  

巴士的點評 - 後真相政治   [ 盧永雄 ]
頭條日報專欄   2016年9月20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417/20160920/494763/

自從朱凱廸當選立法會議員後,由受到恐嚇開始,發酵到元朗橫洲公屋計劃的所謂「官商鄉黑」勾結事件,再發大到特首梁振英是禍首不可以再做特首,話題轉變之快,龍門搬動之速,年紀大一點者,一定跟不上。

我今天和一個都不太喜歡特首的公營機構高層談起此事,他也大搖其頭地說︰「我不支持CY,但一個橫洲發展計劃,由政府和受影響民眾摸底變成勾結,由CY是工作小組的會議主持,變成他是勾結總責任人,聽收音機個個主持都話『梁振英瀨嘢,唔可以做特首』,開過會就瀨嘢?個邏輯有無跳得快咗啲?有甚麼證據支持因為此事『梁振英瀨嘢』?」

公營機構高層講起,政府也好,公營機構也好,有新政策新措施要推出,事先一定會和受影響的社群溝通,不溝通,自然會被人批評為漠視民意一意孤行。溝通,若對方有反對意見,一人行一步,亦好正常。相信只有北韓金正恩政府才不用摸底,愈民主的政府,推出新政時,摸底的工作就愈多。如今這些溝通摸底工作,就變成了官商鄉黑勾結,該公營機構高層話,以後就好難做了,客觀效果就是政策直接放到枱面,一下子被打殘,甚麼事情也做不了。

政府提出在元朗橫洲起一萬七千個公屋單位,政府摸底之時,發現地區人士以交通配套不足為理由,反對這樣大規模的公屋計劃,結果採用先易後難的方式,先起四千個單位,其餘的單位將來再算,就被質疑官鄉商勾結。

整件事的龍門不斷搬。保育人士初時是整個橫洲計劃都要推翻,四千個公屋也不要起。到今天要解答甚麼也不起,如何解決年輕人上樓的問題,就變成先叫原居民全部不要在附近地區起丁屋,即使規劃了可起丁屋的地也不要起,原居民當然反對。這種建議等如「追求一件完全無可能的事」,做不到也是政府無能。

如今狙擊者誓要把矛頭由政府聚焦到特首,要搵出誰決定起四千個公屋,由於那個邏輯是決定「只」建四千個公屋的就是「勾結者」,若特首決定或有份決定,他就是勾結者。但邏輯應否如此?

如今有些人太喜歡倒梁了,只要能達到此目標,不理邏輯跳躍,只要能倒梁就好了。我三十年前讀政治時學到,西方民主制度講究程序公義,合理的程序,得出的結果即使不好,也要忍痛接受。而專權政體講究結果公義,為了政客口中遠大的理想,不擇手段,要走向理想國,中間怎樣做也不重要了。目前玩政治的手法,就是如此。

問題若是不理程序,強詞奪理都得,指黑為白亦可,明明起得四千間公屋好過拗十年一間公屋也起不好,但為了反梁,就將現實的妥協說成勾結,那麼即使換了其他人做特首,政府的施政會好一些嗎?

剛在《經濟學人》雜誌睇到一篇文章,題為「後真相政治,說謊的藝術」(Post-truth politics. Art of the lie),文章話如今環球政客,都愛講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迷惑世人,他們為求達到目的,真相完全拋諸腦後。它以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為例,他可以話奧巴馬的出生證明是偽造的,話美國總統創立伊斯蘭國、克林頓是殺手等等。

過去政客指控人還要找證據,如今的「後真相政治」,只要隨口講,令人覺得是真,已不用有事實支持,這種粗野手法,還被視為敢於挑戰精英的證據。香港好的不學,這種「後真相政治」,很快就學到十足了,隨口講講,就信到十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法會選舉後, 香港的亂局已成, 進入戰國時代, 由前此的建制與泛民對峙局面, 變為 " 多元化 ", 建制陣營明顯有暗湧, 自由黨在被搣柴的田北俊帶領下, 早已成為反對派, 把被搣柴(私人恩怨)的的怨恨發洩在梁振英身上, 事事與特區政府對著幹, 這種以私人恩怨凌駕於市民公眾利益之上的行為, 難以為市民接受, 就在選舉中反映出來, 遭遇滑鐵盧, 這怪的了誰,

至於泛民黨團, 激進本土(港獨)勢力的興起, 令傳統泛民陣營受到威脅, 其中傳統泛民陣營的瀲進黨團就被搶去不少選票, 轉到激進本土(港獨)勢力參選人身上,

而朱凱迪的追票當選, 可算異軍突出, 但在他以菜園村模式, 為受政府收地影響的村民 " 爭取 " 超額賠償的操作下, 取得了不少村民的支持, 未上任就拿橫洲事件大事炒作,

橫洲事件錯綜複雜, 涉及政府數百億的收地賠償, 是一件 " 肥豬肉 ", 無論持有地皮的地方勢力, 居住在發展區內的新界村民, 甚至大發展商都虎視眈眈, 這等大規模的發展計劃, 收地是一件複雜的程序, 涉及公帑的使用, 土地擁有人的權益, 如果不能與土地擁有人達成賠償協議, 則政府衹有強制收地, 所以政府與土地擁有人的商討, 希望不需用強制方式收回土地是(民主社會)必要的, 這不能說是 " 勾結 ",

而新界的地方勢力亦分傳統鄉事派與激進鄉派, 本來傳統鄉事派一向與政府合作無間, 但由於 " 話事人 " 交棒與兒子, 能否壓的住陣成疑, 一些激進鄉派乘時攪些小動作以求取得更多的 " 話事權 ", 就造成政府在發展新界項目上遇到困難, 橫洲發展便是很好的例子,

而另一方面, 居住在發展區內的新界村民, 以往都是唯鄉事派馬首是瞻, 但經菜園村一役, 自己的房屋農地原來可以爭取到更高的超額賠償, 以朱凱迪為首, 打著保護新界居民居住與農業發展權益的組織便成為 新界村民的寵兒,

無他, 這等在發展區內的村落業權分散, 地方勢力要收購據為己有殊不容易, 又不想為政府當說客, 衹有放軟手腳, 犧牲村民的利益, 把焦點放在自己在發展區內擁有的土地上, 以爭取更高的賠償, 朱凱迪便成為這等村民的救星, " 不遷不拆 " 的口號可以換來超額賠償, 前此菜園村的例子足可令村民另建菜園新村(是整條村)更有可以復耕的農地, 難怪朱凱迪亦要遷到新界自己地頭居住, 連女兒的名字也改作 " 不遷 ", 戰績彪炳嘛, 可憐朱凱迪女兒終身都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出生證名字不能更改的),

但令人疑惑的是, 朱凱迪是候任立法會議員, 應該為全港市民服務, 看的應該是大方向, 解決市民的房屋需求是政府與立法會議員的共同目標, 應予配合, 但朱凱迪死咬著橫洲發展意圖將之 " 煲大 ", 更為區內村民打出 " 不遷不拆 " 旗號, 意圖製造出另一個友取超額賠償的菜園村,

其實橫洲發展由萬多個公屋單位減至4千個, 衹是可以動工的地段, 其他涉及的私人擁有地皮尚在洽商中, 不可能在完成全部收地程序後才動工, 那真不知要拖到何時何日, 先行動工一些地段, 甚至更改發展地段, 不向私人收地, 這是收地的策略, 令擁有私人地皮的業主不能 " 吊高嚟賣 ", 當然, 政府可以強制收地, 但在民主社會這是最後無法可行的才能用的方法,

朱凱迪死咬著橫洲發展項目, 無疑是迫令政府向私人地皮的業主妥協, 以不合理的價錢收購土地, 以及用超額賠償向涉及村民收購業權, 根本不是為橫洲發展興建的公屋單位大幅縮減(政府已聲明衹是先行動工)為市民請命,

誠然, 朱凱迪的 " 不遷不拆 " 為新界村民可以爭取到超額的賠償, 但卻為急待解決, 市民對公屋的需求製造障礙, 令政府須要付出不合理的賠償去收地興建公屋, 更拖延了公屋建成日期, 把受收地影響新界村民利益凌駕於全港市民利益之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