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6香港故宮博物館03  

 

挑機林鄭港大生司法覆核西九建故宮博物館

東方日報   201715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105/bkn-20170105143522827-0105_00822_001.html

on.cc東網專訊】 港府在無諮詢公眾及立法會情況下,宣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在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備受批評。民間團體「JR團隊」召集人、港大法律系學生盧俊宇今午(5)入稟高院就事件申請司法覆核。

盧指,西九管理局在簽署相關合約前沒有進行諮詢及討論,違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第61章第19條。他又稱,早前收集了3560個個人聯署及14個民間團體聯署,並於上周五(1230)以傳真及掛號郵寄方式,遞交予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惟林鄭月娥至今沒有任何回覆,遂決定提出司法覆核。

盧透露,會就案件申請法援,而因他本身修讀法律,故沒有委任律師行協助處理。至於何以選擇今日入稟,盧稱明日(6)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將召開特別會議,林鄭月娥將出席為事件解畫,是按市民要求,以及林鄭月娥早前處理皇后碼頭拆卸事件,其態度有目共睹,故決定今日提出申請。期間,盧曾一度哽咽及向公眾鞠躬。

對於政府突然將於下周一(9)開始,就博物館設計和營運等進行6星期的公眾參與活動,盧認為做法倉卒,亦質疑在簽署合作協議後再諮詢是違反程序公義,故會繼續相關的司法覆核程序。他另稱,事件涉及改變土地用途,故所有程序必須公開透明,如日後的做法符合程序公義及公開透明,會考慮撤銷司法覆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港深科技圜01

 

深港發展創新科技園 香港民間團體憂港人不能受益

自由亞洲電台 201715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cp-01052017102951.html

香港政府日前與深圳簽訂合作備忘錄,在位於香港與深圳交界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香港團體擔心港人不能得益。

港府與深圳市政府星期二簽署合作備忘錄,在87公頃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並確認長達20年地權爭議樣的河套區土地的業權屬港府,由香港方面管理和適用香港法律。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星期三在港臺節目中指,早年政府計畫在該區發展高增值教育,但現在的計畫完全改變了這一策略。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我估計很多公眾關心這事,不只是純粹是否要科技發展的問題,現在這種方式改變了諮詢的結果。可能去深圳簽了份協議,公佈前沒有通知過香港人,會否是一個西九故宮的翻版呢?

 

他擔憂這一合作發展計畫影響該地區附近城鎮的居住問題。

 

香港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則表示,深港雙方將研究為到科技園工作的內地人員提供出入境的便利措施,希望做到「一加一大過二」的效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注入新的經濟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繼有人司法覆核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亦有團體人士在電台節目訪問擔心(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人不能得益, 亦指政府改變了項目發展先前的諮詢結果(西九及河套項目),公佈前沒有通知過香港人, 會否是一個西九故宮的翻版?

電台的訪問可真及時, 與港大生司法覆核西九建故宮博物館相互呼應,都是撇開了項目是否對香港有利, 是否獲得市民大眾的支持, 把焦點集中在政府改變了項目發展先前的諮詢結果(西九及河套項目),公佈前沒有通知過香港人,

一些如果涉及境外的項目, 在商談過程中有許多變數, 亦可能涉及民眾及各方面的反應, 在香港建故宮文化博物館誠然對香港有絕大好處, 但毗鄰的澳門亦會問為什麼香港有而我們沒有? 這會給商談過程帶來許多變數, 所以在商談過程中有需要暫時保密, 待事成後才向外公佈,

至於澳門如果要分一杯, 有待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塵埃落定, 再作商討, 也許會在澳門回歸20周年時, 亦獲中央送同樣的大禮, 這是後話, 如果在香港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 被非建制議員及相關人士狙擊成功, 把項目拉倒, 那冷手執個熱煎堆的可能是決澳門, 到時港人要就近觀賞故宮珍藏, 可能要到澳門去了.

至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項目, 港方無疑是佔了大便宜, 但卻奪取了深圳的利益, 把本來是屬深圳的土地據為已有, 毗鄰香港邊界的土地價值比萬金, 如果用作地產發展項目, 收益是天文數字, 難怪就算中央開綠燈, 把這幅土地撥給香港, 深圳卻一直拖延, 甚至有涉嫌自行批出土地的情況, 如今在中央的"協助"下塵埃落定, 把河套撥給香港, 設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項目雙方共同發展, 這是雙贏局面, 港方可借助深圳科技發展的經驗及人才, 深圳亦可以藉港方的特殊地位,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引入高新科技研究設備, 以補深圳科技發展受局限的不足,

至於有所謂民間團體擔心港人不能得益, 這衹是一個為反對而反對的偽議題, 需知科研無彊界, 如果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局限於對港人有利, 要港人得益, 滲入了政治因素, 把港人以外的精英人才拒諸門外, 這是短視的做法, 看看我們的大學及科研機構, 究竟有多少人才是外來的?來自五湖四海的? 世界各地的精英學者教授來港培育我們的下一代, 便知這等所謂民間團體人士的目光是多麼的短視, 甚至有以政治操作凌駕於學術研究範疇, 損害香港科研發展之嫌,

如果說到 " 這一合作發展計畫影響該地區附近城鎮的居住問題 " . 則更是自打咀吧, 意圖挑撥鄰近新界居民的情緒, 這等所謂民間團體擔心港人不能得益, 無疑是質疑深圳科研人材比例會佔多數, 香港樓價租金高企, 深圳科研人材自然是返回毗鄰的深圳居住, 不會在港方居住, 就算是港方的科研人員, 也會選擇住在無論樓價租金甚至生活環境, 消費水平都比香港好,咫尺可達的深圳, 這又何來會"影響到附近城鎮的居住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