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投票02  

「公民聯合行動」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與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舉辦「2017特首民投」,  其中的網投驗證採用Telegram通訊程式進行, 已被質疑有泄露個人私隱風險, 亦被質疑過份收集個人資料,

筆者疑惑, 這等由戴耀廷發起的所謂 " 民投 ", 為何都是委託由港大鍾庭耀的民研計劃進行, 方式亦是偏重網上投票而忽視街頭實體投票,

以往鍾庭耀涉及政治範疇的民研每受質疑, 猶其在違法佔中事件中, 鍾庭耀的態度曖昧, 而相關的民研數據亦令人質疑, 與社會輿論及廣大市民的反響有極大的落差, 令人對鍾庭耀領導的民研計劃在涉及與政治相關議題調查上, 是否純以學術上的專業進行而沒有受到其他範疇的影響,

網上投票每受到弄虛作假的 ( 網絡科技 ) 投票所影響, 認受性不及嚴謹的街頭實體投票,

在違法佔中時, " 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 " 進行了反佔中簽名, 在網上及街站進行, 全港各區設立了468個簽名街站, 簽名人士要出示身份證核對資料, 以免有重覆簽名現象的產生, 為期一個月的簽名運動, 有150萬名市民簽了名, 其中街站簽名有118萬人, 網上簽名有近13萬人, 團體簽名有近20萬人, 在網上的簽名因受到干擾, 最終剔除了3千多個可疑的簽名,

而佔中團體當時亦發起為期10天的 " 6.22民間全民投票(亦是由鍾庭耀領導的民研計劃進行) ", 投票除網上投票外, 亦包括14個正規票站及七個附屬票站, 投票結束後, 組織者公布總投票人次約為78萬, 網上投票有73萬5千人, 而到票站投票的衹有近7萬人, 在網上有問題投票被剔除的有1萬3千人, 街站投票被剔除的有113人(港大民研相關資料),

由上述數據可見, 鍾庭耀領導的的調查衹偏重於網上進行, 投票人數亦反映出這點, 網上與街站投票人數是十與一之比,

反觀 " 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 " 的反佔中簽名, 網上與街站簽名人數是反過來的一與十之比, 這反映出究竟那種方式的認受性較強?

反佔中簽名投票人士為何不採取方便的網上簽名方式, 而要親自到街站出示身份證去簽名? 可見這是給簽名的市民一個親自表態的機會,

回看今次代表民主派的 " 民主300+ " 發起的 " 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 " 計劃, 327個選委代表了大部份民主黨團組織, 照理發動民主黨團組織的團體力量, 協助民調計劃設立投票街站不是難事(看看遊行時的籌款站多如牛毛便知), 為何整個計衹有寥寥可數的3個街站投票(港島九龍新界各一), 還限定投票時間(3月12日及3月19日上午10:30至晚上10:30), 可見投票街站的設立衹是虛應故事, 主力是在屢具爭議的網絡投票上,

而今次採用的Telegram通訊程式進行投票認證亦備受泄露私隱的質疑, 那為何仍把主力放在網絡投票上而不增加街站的數目, 讓投票人士安心放心? 是街站投票不比網上投票容易做手腳嗎? 抑或是這次有反向投票, 恐怕會弄巧反拙, 所以嚴控街站投票的數目?

筆者質疑, 無線攪的網上投票活動, 都有邀請專業會計師對調查過程作出監察, 港大民研計劃一些涉及重大政治民生的民調投票, 為何沒有邀請專業會計師作監察, 而是自己說了算的 " 黑洞 " ?

後記 :

今次的 " 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 " 計劃把已公開宣布有意參選官方的2017特首選舉的人士 " 自動 " 納入, 成為「2017特首民投」參選人, 問題是計劃是否徵得人家同意? 因為一旦公開宣布有意參選特首的人士, 任何涉及競選的活動, 都要報銷活動經費, 這次的 " 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 " , 是否會被視作競選活動的一部份? 這要問問選舉委員會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PopVote普及投票」Telegram收集個人資料被指可還原 私隱專員公署強烈要求停用
明報即時新聞   2017年2月13曰
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70213/s00001/1486989950308

「公民聯合行動」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與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的「2017 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之「PopVote 普及投票系統」,讓用戶以Telegram通訊程式進行投票。私隱專員公署表示,強烈要求停止不公平收集個人資料及停用所涉的Telegram通訊程式。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PopVote 普及投票系統」有關活動進行時,由於涉及收集個人資料,而有關活動和收集的目的透明度不足,尤其是沒有說明有關活動與現行法例下的機制和程序的分別,有誤導公眾和損害公眾利益之嫌。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指,任何人藉現行法律或機制的名義或性質,進行法律或機制外的活動,期間收集個人資料,但沒有清楚說明收集目的和用途的合法理據,尤其是活動擬定的目的和後果涉及公眾關注和受影響的重大議題,因而誤導參與活動的人士(或部份參與者),及資料和數據有被誤用或濫用之嫌,屬違反了《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公平收集個人資料的原則。

另外,有資訊科技專家和組織指出,PopVote的系統將收集的個人資料「去識別化」的技術,輕易便能被即時解讀而還原成可識別的資料。而 PopVote 以即時通訊程式 Telegram 來驗證參與者的身份以進行投票,其做法亦已被電腦保安專家質疑。存在一定程度的私隱風險,不單有機會帶來無法彌補的嚴重後果,更可能違反條例的資料保安原則。

公署表示,強烈要求有關機構立即停止不公平收集個人資料及使用有關的 Telegram 通訊程式;一般市民應在參與活動前清楚了解所帶來的私隱風險和相關後果。公署並已就事件展開循規審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