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媒失去了公信 [ 周融 ]
晴報 2015年2月3日
信任是珍貴的資產。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到來,不過苦心積累後,卻可以不明不白消失。不見了後,要重新得到更是難上加難。人如此,傳媒更十倍之。
最近,愛德曼公關公司公布,第15年在全球27個國家地區做的「2015信任度調查」,香港整體信任度,由全世界最被信任地區的第五名,狂跌12位至排名17。其中最影響香港排名的是我們媒體的信任度,慘跌22%,由去年的63%跌至今年的41%,跌幅近三成半。
在27個國家及地區中,媒體受當地人信任程度,香港竟是最後一名,做了包尾大幡。原因何在?根據調查負責人說,香港的受訪者較大程度被佔中影響。
佔中期間,一些本地媒體及不少傳媒工作者,把獨立、中肯與不偏不倚這些傳媒金科玉律置諸腦後,公器私用,變身為積極參與者,甚至成為動亂的主催人,怎可能不引起公眾的反感及反彈?
在佔中期間全身投入及支持佔領行動的傳媒,無論在銷量及廣告方面已大受影響,但其他傳媒是否真的可以獨善其身?傳媒中人可以為自己、機構及香港做些甚麼?
首先,身為主管及管理階層的傳媒人必須有勇氣、有承擔,堅持立場中立,不偏不倚。不能因為下屬的個人偏見,聯羣結黨,威脅也好,惡言也好,影響自己的判斷,把傳媒道德斷送了。
大家必須明白,儘管報館或機構內的敗類能引來一些政客,甚至傳媒政治組織,惡意中傷或攻擊,身為傳媒道德最後防綫的守護者,一定不能退縮,必須堅持正確的事。傳媒中人,面對社會不法及有勢力之徒的威脅,一向半步不退,怎能在傳媒道德這重要原則上,卻藉口以和為貴或愛才護短,作出妥協?
一個不能保持中立,堅持出賣傳媒道德操守,來滿足自我政治企圖的人,其實不配以記者之名在傳媒工作。沒有他們不是損失,反而是專業之福。
香港傳媒能否再次取回公眾信任,決定權還是在各大傳媒負責人及主管人員的手中!傳媒公信受害已是定局,能否挽回,看你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香港傳媒能否再次取回公眾信任, 決定權還是在各大傳媒負責人及主管人員的手中!", " 能否挽回,看你們了!"
要挽回傳媒的公信力, 筆者質疑各大傳媒負責人及主管是否有著力之處, 現今香港傳媒編採不斷自我膨脹, 已嚴重侵蝕到傳媒負責人及主管人員的權力, 一些民主媒體委任老總要經員工 " 審核同意 " , 管理層要與員工簽署 " 新聞約章 "(這似乎是香港電台獨有), 而媒體的編採簡直不把傳媒負責人及主管人員放在眼內, 記者撰寫稿件一字不能改, 編輯所擬標題絕對不能易,日月神報前此曾鬧出老總抽換頭版頭條被編採聯同 " 外來勢力 " 圍插 ", 員工成立工會亦強調 " 捍衛新聞自由, 編採自主 ", 把老總排除於外, " 編採大晒 ", 日月神報亦曾被專欄作家形容為 " 穿了紳士服的蘋果 ",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 如何能令市民大眾對傳媒有信心? 市民就同一則政治新聞瀏覽不同的報張, 內容竟然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報導, 一些傳媒的所謂 " 新聞 " 已淪為編採甚或老闆的傳聲筒, 以 " 新聞+評論 " 方式對受眾 " 洗腦 ",
而一些記者組織的(敵我)立場 " 鮮明 ", 向媒體負責人及主管人員拖壓保護 " 自己友 ", 再加上 " 外來勢力 " 的政治黨團組織人士內外夾攻, 在這種情況下, 要傳媒負責人及主管人員撥亂反正, 將媒體納回正軌談何容易!
其實過去曾有不少傳媒工作者對媒體的淪落感到悲哀, 對媒體人的偏離專業感到痛心, 但又無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給明報總編的信 [ 屈穎姘 ]
明報 新聞網 2014年11月5日
" 這些日子來,寫了很多對時局的感想,每次文章刊出,總有讀者來信如雪,認同與咒罵的比例,是九比一,或者十比零。
他們都是沉默的聲音,沒有地盤、沒有平台、沒有時間,於是一直被代表,話語權一直被扼殺,難得找到共鳴者,寫一段心聲,不為發表,只為發洩。
因為當中許多人最後都提到明報,所以我決定借此一角,為部分讀者登出他們的心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說的都不敢說,怕被圍堵,要拜託你了!但這還是一個民主社會嗎?」
擇善固執 為公道說話
「我不明為何『學生』就一定要保護,『學生』的理想就崇高,『學生』就可以犯錯,『學生』就可以縱容?」
「難道真是歷史自有公論?我不敢跟人講,這次『佔中』行動給了我一些體會,不論誰對誰錯,到最後關頭,政府警告要清場,叫你走你就好走啦!鎮壓行動發生了,學生都有責任!」
「香港現在比共產主義更甚,用最不民主的方式說民主,其他一概格殺勿論;我們的學生比紅衞兵更厲害,全方位批鬥,不遺餘力。」
「我的朋友群裏,大多是希望和平理性的,但卻是沉默大多數!因為,我們欠缺的是:勇氣!」
「我聽到街上有學生說,去佔中也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再細問下去,問學生學到甚麼,終歸又是人大、梁振英、普選……問題愈簡單,愈易指示一個人的視野眼界。」
還有很多,不能盡錄了。為甚麼這些意見要特別寫給明報總編?因為,來信的這些讀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覺得明報已不是他們認識的明報,而是穿了紳士服的蘋果。這些讀者,有的在數算日子,看還能忍受多久;有的,已經放棄了,不再買明報,能看到我的文章,都是在WhatsApp人家轉傳過來的。
都是些很有學識、很有質素的讀者,老總,或者你們不稀罕,但我希望你們知道,很多幾十年的忠實擁躉,正為今天的明報痛心、死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網友當日的評論 :
白色恐怖 [ 石鏡泉 ]
skypost 2014年11月7日
http://www.skypost.hk/column/石鏡泉/007003002016/白色恐怖/159490
十分羨慕屈穎妍的讀者來函,認同與咒罵的比例是九比一,或者十比零。筆者的讀者回應就有這麼手下留情。罵的人不少,而罵得兇,「石狗公」、「賣屎忽」等髒話都有。所以筆者幾年來的《點石成金》欄終要收工,並要改名《政‧經‧頑石不低頭》。正名後,謾罵情況稍見改善,因為筆者企硬,我係我。
不過筆者所知的一些在其他報章的作者就不能想企硬就企硬,文章如有任何反「街霸」之言,均被刪去,有部分作者更被「忠告」,所以如果大家在未來如見到有些欄目消失了,都是因反街霸而起的。
跟朋友談起今時「佔中」和「街霸」對港的最大禍害是破壞了法治,扼殺言論自由,大律師公會、律師公會、法庭、都指出今時的「佔中」已是違法,更重要的是「佔中」者無視法庭頒令不能再佔,但當有關申請禁制令的團體,要執行法庭頒令時,佔中人士仍違令反抗,不讓拆圍堵物,但支持佔中的媒體和在前綫報道此事的新聞工作者,並沒有中肯地指出佔中者這種作為是違法,是藐視法庭,徹底破壞法治。
這些傳媒和新聞工作者,已明顯作了自我審查,選擇性地報告他們眼中合意的新聞,這就是扼殺言論自由,更甚者,一些編輯更刪去反對「佔中」、「街霸」者言論、批評,不單想將謊言講一百次去將謊言變成事實,更將另類聲音壓下去,這就是一些新聞工作者,口中所謂的新聞自由?不,這是白色恐怖。
無聲暴力 比真正暴力更可怕
今時網絡上,傳播不少自拍短片,有些針對所謂「警察暴力」的,就是將之前的示威者武力衝擊警方的鏡頭刪去。你不去正確地播出一對夫婦明媒正娶,只播出其抱子薑酌,就謂他們生私生子,無媒苟合。這種偷狗摸貓行徑,就是你們新聞系導師所教授的?新聞工作者不是不可有立場,但請分清楚,中肯報道,與選擇性地報道新聞是跟做新聞無分別。
不過筆者清楚知道,這些人仍是以破壞法治為扼殺言論自由為己任,如斯暴力,目前確奈你們不何,因你們是「霸」,街霸、法霸、言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陌生的大學 陌生的新聞界 [ 屈穎妍 ]
明報新聞網 2014年11月11日
那天,在無綫新聞看到商人顧明均先生的訪問,解釋他何以婉拒浸大頒他名譽博士,指出今日這世界如何「大教壞細」,痛斥大家難道沒看到警隊盡忠職守……我動容了。
這位低調商人,原來已給浸大捐了一億元。問題不在錢,在痛心。
早前,俊和發展集團也因為不滿大學學者及學生參與佔中,決定終止港大、中大及理大的獎學金。事件曝光後,我看不到有社會反思,反而見到有中大講師在網上宣布:「那家建築公司,一年才給兩萬元就可以在媒體也文也武,我就很氣很氣。我的朋友為了哄我,就在WhatsApp說:『我們這個group,每人夾一點,都有啦!』於是,就着我處理這件事情。
我把簡訊和這個瘋狂意念告訴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他理順了一些行政手續後,已口頭上答應獎學金計劃……由本學年起,中大新傳學院將設立一個『正直的人』獎學金。形式非常簡單,中大新聞系的學生,可以隨便交一份他們做過的報道,而主題,就要跟『社會公義』有關……被選中的同學,就會得到一萬元獎學金。」
我不質疑發起者的熱誠,但我為「捐兩萬元就也文也武」的心態心寒,更何况,誰定誰是「正直的人」?如果學生做了個「為警察爭回公義」的報道,能不能拿下這獎學金?新聞,是判斷誰正直誰不正直的嗎?我迷惘了。
早前藍絲帶活動出現打記者事件,有學者對新聞如此詮釋:「宣傳性質的活動、讓記者有危險的活動,可以不採訪。」我奇怪,那以後新聞發布會可以不去了,因為都是宣傳的;字典也該刪除「戰地記者」四個字,因為太危險。
忽然驚覺,原來我已經不懂新聞。
秋風中,一個又一個荒誕大學畢業禮在進行,打傘、柴台、叫喊、送臀、打叉……我在想,大學教育,究竟所為何事?滿腦子學問,卻連尊重都不懂,這就是今日的教育結果?
這天,我送了封辭職信給我兼教的浸大新聞系,我痛心,因為這是我陌生的大學、陌生的新聞界。請辭,是因為不想教,更因為不懂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筆者當日的評論 :
四十多天來發動佔領的組織團體已成市民眾矢之的, 完全失卻市民的支持, 保普選反佔中的簽名運動共收集到180萬個市民簽名, 其中市民親身到街站簽名, 並出示身份證給街站義工核實身份的市民有就130萬個, 這是不能抹殺的民意, 請問口口聲聲得到市民支持, 發動佔領行動的的組織團體對此有何話說?
如果以市民代表的身份繼續佔領行動, 無疑是強姦了廣大市民的意願, 瞪大眼說瞎話, 這等人是否會覺得羞恥?
不過筆者卻關注到資深傳媒人及專欄作家屈穎妍宣佈辭去浸大新聞系兼職講師一事, 屈穎妍在日月神報的專欄發表 " 陌生的大學,陌生的新聞界 " 一文, 道盡大學與新聞界內部的畸形現象, 部份學者及傳媒人在佔領事件發生後已偏離了本身的專業操守, 職業道德, 向佔領一方傾斜,
一些學生在這等大學學者的 " 陶薰 " 下, 每每幹出出格的事, 還以為自己在申張正義, 而一些傳媒人在 " 編輯自主 " 的旗號下, 騎劫了媒體, 以不盡不實的 " 報導 " 對受眾洗腦, 其實大學與媒體亦是受害者, 衹怪當初太縱容大學學者與媒體編採, 逐造成現今尾大不掉的局面, 大學與媒體都要負上責任,
看看港大學生圍校長, 罵校長無恥, 要求校長下台, 日月神報編採圍新任執行總編, 迫執行總編 " 選邊站 ", 迫令媒體簽署約章, 這不是典型的紅衛兵造反, 有當年文革的架勢嗎?
看看上面屈穎妍發表的兩篇撰文以及網友的評論, 令筆者對現今的大學與傳媒業界感到悲哀, 就像面對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樣, 身體內的癌細胞正蠶食著病人的身體, 醫生卻又無能為力, 因為殺死癌細胞少不免連好的細胞也一併消滅, 清除這等害群之馬少不免會觸及學術自由與新聞自由, 大學與傳媒業界陷於兩難局面, 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