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醫改07  
雪地鴻爪:醫醫相護太醜陋
東方日報專欄2017年5月19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519/00184_007.html

本港醫療水平每況愈下,有觀點認為主要原因是醫生犯錯不必負責任,一來醫管局包庇護短;二來醫委會成員多為專業人士,自己人查自己人,往往變成「幫人等於幫自己」。藝人張崇德為不幸夭折的孩子討公道,前後花費近十年時間,幾乎傾家蕩產,揭示醫醫相護的醜陋一面,令人印象深刻。

再以好媽媽鄧桂思因醫療失誤而被迫兩次換肝為例,事後院方欺下瞞上,醫管局一心護短,激起全城憤慨,不少市民更以退出捐贈器官承諾以表達對醫醫相護的不滿。不料有醫界頭面人物倒果為因,竟然怪罪傳媒,指摘傳媒報道刻意將醫生與病人放在對立面,而其揚言醫界支持增加醫委會非專業人士,更與事實相差太遠。

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受主流民意支持的醫委會改革方案最終被拖垮,全賴一名醫界立法會議員的一夫當關瘋狂拉布所致。這份改革方案相當溫和,只是建議增加幾名非專業代表,並未改變醫生代表仍佔大多數的局面,但最終無法過關,醫界是否關心公眾利益,是否真心支持醫委會改革,公道自在人心。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美國、澳洲早就設立獨立機制處理病人投訴,而英國的醫委會二十年前已將非專業人士的名額提高至五成,體現醫界與非專業界的相互尊重,有助公正處理醫患糾紛。人家做得到,香港做不到,請問本港醫界,如何能洗脫維護小圈子利益的嫌疑?

評論員 香桐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醫生治療病人有許多不明朗不能預知的因素, 這是無法避免的, 但如果是出於疏忽的話, 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須知病人將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命交到醫生手上, 醫生應該慎而重之的去履行自己的職責, 貫徹自己的 " 醫師誓言 ",

誠然, 不可預知的因素與疏忽可能存在灰色地帶, 難以有明確的界線, 在普通平民百姓眼中, 一些醫療事故可能認為是疏忽, 但在醫生的專業範疇而言是屬不可預知的因素, 雙方的矛盾便因此而起, 形成醫患的對立與衝突, 這在內地屢見不鮮,

但一些很明顯的個案, 以鄧桂思事件為例, 顯然是首診醫生的疏忽, 導致失卻治療的最佳時機, 而接診的醫生亦有責任, 公立醫院的病人資料經已聯網, 接診的醫生應在網上資料庫取得鄧桂思前此的治療紀錄以及藥物處方, 應了解到鄧桂思首診醫生的疏忽, 是導致鄧桂思失卻治療最佳時機的主因, 但卻不向病人家屬說明, 令人質疑,

在傳媒的追蹤報導下, 首診醫生所屬醫院才向外界公報事件涉及疏忽, 所屬醫院亦未第一時間向病人交代, 而瑪麗醫院接診的醫生亦沒有告知病人家屬, 令人感到遺憾,

一些醫學界人士更站出來力撐自己人, 指責傳媒的報道, 刻意將醫生與病人放在對立面, 更令事件火上加油,  

鄧桂思事件很明顯的是涉及疏忽, 並無可以 " 撐 " 的餘地, 而一些醫學界人士指責傳媒的報道將醫生與病人放在對立面, 這與鄧桂思事件涉及醫生的疏忽根本是兩碼子事, 不能混為一談, 事件的迅速發酵, 是涉及的兩間醫院都未第一時間向病人交代, 並向醫管局通報, 經傳媒報導後引起社會的關注, 認為香港的醫務改革已到了不得不修改, 以保障病人權益的地步.

對於在鄧桂思事件中一些業界人士的反應及心態, 令筆者回憶起年前政府推出的, 受主流民意支持的醫委會改革方案, 最終卻被業界議員(梁家騮醫生)以點人數方式拉布拉倒醫改方案,

現時醫委會由 24 名醫生和 4 名業外委員組成, 業內委員與業外委員比例如此懸殊, 有關醫療失誤的投訴是否能獲得公平公正的處理著實令市民質疑,

在年前立法會審議醫委會改革方案期間, 竟有業界組織的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及前線醫生聯盟, 向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發公開信, 指如果將來無法確保由民選醫委會成員主持研訊會議, 業界或被迫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 以避免遭到投訴,

為著 " 避免遭到投訴 ", 就採用 " 防御性醫療 " , 把自身利益凌駕於病患者權益之上, 這等行為明確違反醫德, 虧相關組織團體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令業界蒙羞.

筆者當時亦撰文作出評論, 對這等反對醫改的醫生感到失望. 認為他們未能做到以病人福祉為依歸的專業道德操守, 更有違 " 醫師誓詞 " 的承諾.

[ 希波克拉底誓詞 俗稱醫師誓詞 ]

當我成為醫學界的一員: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會給予我的師長應有的尊敬和感謝。
    我將會憑著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我的職業。
    我的病人的健康應是我最先考慮的。
    我將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秘密,即使是在病人死去之後。
    我將會盡我的全部力量,維護醫學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僚將會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將不容許年齡、疾病或殘疾、信仰、民族、性別、國籍、政見、人種、性取向、社會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我的病人之間。
    我將會保持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尊重。
    我將不會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權和公民自由,即使受到威脅。
    我鄭重地做出這些承諾,自主的和以我的人格保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反對醫改的醫生還值得市民信任嗎?   [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
痞客邦網誌  2016年7月19日
http://unclepeterlee.pixnet.net/blog/post/44002678

一些醫生為著反對醫改, 在立法會外靜坐抗議, 代表醫學界功能界別的梁家騮醫生以點人數方式拉布, 拉倒醫改議案, 連帶緊隨其後的消防條例及骨灰龕條例都未能交付立法會討論,

梁家騮在辯論議案期間, 所提出的反對理由誠然是從醫生的利益出發, 認為醫委會加入4名業外人士, 會影響醫生的 " 專業自律 ",  " 專業自主 ",

更有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線醫生聯盟, 向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發公開信, 指如果將來無法確保由民選醫委會成員主持研訊會議, 業界或被迫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 以避免遭到投訴,

" 防御性醫療 " 是指醫護人員的診斷或是治療不是出於為病人的最大利益, 而是為了避免被病人責難甚至被病人提告而產生的醫療行為, 根本已偏離了醫生的專業道德與操守, 把個人利益凌駕於病患者利益之上,

筆者不相信醫生會把個人利益而凌駕於病患者利益之上, 認同這等行為的衹屬一小撮的業內人士, 但一粒老鼠糞攪壞一鍋粥, 拉倒醫改議案已影響到醫生的專業形象, 影響到市民對醫生的信任,

香港絕大部份的市民都是倚靠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服務, 他們根本沒有選擇醫生的權利, 何況醫生懂的病患者都不懂, 衹有信賴醫生的專業道德與操守, 如果醫生為了避免被病人責難甚至被病人提告而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 病人不懂亦不會知道, 這是極不道德的行為, 難明會有醫生組織會提出這樣的 " 被迫 " 宣言, 背棄了醫生的專業道德與操守,

說到責任問題, 當年沙士肆虐, 全世界都沒有有效的醫療方案可供參考, 醫生衹有摸著石頭過河, 而公共醫療系統完全承擔了對抗沙士的責任, 如果公共醫療系統的醫生在沙士一役, 為著避免病患者投訴或起訴, 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的話, 死的就不止299人, 沙士亦無法控制, 可能在社區大規模擴散,

沙士期間, 醫生採用特敏福治療患者, 誠然是有極大責任風險, 因為用特敏福治療沙士, 是前所未有的臨床病例, 後遺症相當高, 責任風險極大, 但為了救治患者生命, 根本不能考慮這麼多, 救得一個得一個, 這就是醫生應有的專業情操與專業精神,

回顧今時今日, 有醫生組織竟然會作出被迫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的宣言, 亦有醫生在立法會外抗議, 在立法會內拉布, 為的衹是醫改帶來投訴機制的改革會對醫生不利, 就拿 " 專業自律 "  " 專業自主 " 來作擋箭牌,

而外地來港醫生註冊制度的修改, 亦令醫生擔心這等醫生的水平與素質(會影響他們的飯碗才真), 但根據有關資料, 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未來欠缺500名醫生, 醫科生根本不愁出路, 何況這等外地來港的醫生(其實已獲得所在地的專業資格, 衹是香港不承認而已)要通過醫委會審核, 並在公共醫療系統服務一段時期, 亦要獲中大及港大的專業考核通過, 才能脫離公共醫療系統作私人執業醫生, 可能有等私家醫生的 " 眼光 " 太長遠了, 連未來可能影響到自己飯碗的問題也考慮到,

醫生, 是站在最前線與市民有最緊密接觸的專業人士, 為社會和市民服務, 猶其在公共醫療系統求醫的病患者, 他們不同於私家醫療系統的病患者, 他們根本沒有選擇醫生的權利, 衹能信賴隨機編排為他們診治的醫生, 如果醫生為著個人或業界利益反對醫改, 甚至奉行 " 防御性醫療 " , 受害的是市民大眾, 而醫生是否會有得益呢? 無疑, 在代表醫學界功能組別議員欠缺理性的操作下, 令致醫改不能通過, 但卻會令醫生們失卻市民的信任與尊重,

醫改中投訴機制的優化, 是對病患者負責, 無論以什麼理由去反對, 但目前對投訴個案的積壓(超過900宗)與調查時間(平均要58個月)根本就絕對不能接受, 連醫委會前後任主席也認為有需要改革, 醫委會前後任主席也是執業醫生, 身為局內人士也認為醫委會有需要改革, 難道他們就不知道醫委改革可能會影響到被投訴醫生的權益(拖得就拖)嗎? 但他們沒有把醫生的權益凌駕於病患者權益之上, 支持醫改,
在拉倒醫改一役, 代表醫學界功能界別的梁家騮欠缺理性的行為令人厭惡,

筆者不相信絕大部份有良知有專業道德與操守的醫生會認同他的做法, 更破壞了議會行之有效, 少數服從多數的議事投票制度, 以個人喜好令致整個制度崩潰, 下屆立法會是否應認真檢討一下這範疇的議事規則, 是否有需要修改, 以免再有個別議員欠缺理性的行為, 令致議會癱瘓, 更可能影響到政府的運作, 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後記 :

當年謝婉雯以8優成績入讀中大醫學院, 她在入學手冊中寫下自己的志願:" 加入醫生的行列, 為社會和人民服務, 更發揮自己所長 " , 2003年3月香港爆發沙士, 奪去299條寶貴的性命, 當中包括8名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 謝婉雯亦因救治病人而殉職。

反對醫改的醫生與泛民黨團人士一樣, 以 " 不信任政府 ", " 不信任梁振英 " 作反對主軸, 但這理由能為市民接受嗎? 這些反對醫改的醫生站在謝婉雯身旁, 是否覺得自己太渺小了一點, 更令謝婉雯蒙羞呢?

筆者希望傳媒訪問報名參選立法會的人士時, 在 " 指定動作 " 的 " 你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 " 問題外, 多加上市民甚至病患者更關心的 " " 你是否支持醫改? ", " 如果當選後, 你是否會以拉布及點人數方式去堅持自己的理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醫委會改革】前線醫生聯盟要求取消聆訊安排修訂 稱醫生或怕投訴只防御性醫療
明報即時新聞   2016年7月8日
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0708/s00001/1467955365390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線醫生聯盟,向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發公開信,希望高永文考慮取消《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中第11條的修訂,即有關聆訊安排的修訂。

聯盟指,他們希望保障醫生投訴能在醫委會得到公平審訊,如果將來無法確保由民選醫委會成員主持研訊會議,業界或被迫奉行防御性醫療(Defensive Medicine),以避免遭到投訴。聯盟指此舉的後果會令公立醫療成本以幾何級數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維基百科 - 防禦性醫療

防禦性醫療也稱為防禦性醫療決策,是指醫護人員的診斷或是治療不是出於為病人的最大利益,而是為了避免被病人責難甚至被告而有的醫療行為。防禦性醫療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醫療事故保險費用的持續上昇,另一方面是因為病人常會因為醫護人員醫療行為的疏漏或是延誤等醫療失當而提出訴訟,但不會因為過度診斷而被告。

美國醫師被告的風險相當高,因此過度診斷也相關普遍。最近幾十年來,美國針對醫師訴訟的比例持續的上昇,對醫師的行為以及醫療實務上也有相當的影響。醫師會為了避免涉及訴訟,會因此安排病人的檢查,而且可能會避免治療一些高風險的病患,或者是因為過高的保險費被迫停止醫學實踐。此一情形即稱為防禦性醫療:「防禦性醫療是偏離整全醫學實務的醫療行為,而原因主要是來自避免(賠償)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