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滅聲遊行集會 大會:6000人 警:2200人
香港東方日報 2014年2月24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224/00176_017.html
【本報訊】一個記者團體發起「企硬!反滅聲」遊行並到特首辦公室門外集會,反對新聞界出現接二連三的「滅聲」事件,大會指有六千人參與遊行集會,但警方就表示遊行高峰期有一千六百人參加,集會期間高峰期則為二千二百人。由三個親建制團體組成的監察傳媒操守議會則在毗鄰的政府總部唱對台,批評部分傳媒報道偏頗失實。
遊行人士昨日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政府總部的特首辦門外,多名新聞人物先後上台發言,包括早前被商台解僱的主持人李慧玲、菲律賓人質事件生還者易小玲及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等。團體負責人岑倚蘭表示,新聞自由受損,公眾將成為最終受害者,她指全靠有傳媒踢爆前特首曾蔭權接受富豪款待,公眾才知道曾蔭權的貪婪行為。集會尾聲,市民將象徵新聞自由的藍絲帶綁在特首辦門外。
黎智英被斥打壓異己
在政府總部外,三個親建制團體舉行集會,批評部分傳媒報道偏頗失實,主辦單位指有一百三十人參與,警方則指有八十人。正義聯盟召集人李偲嫣狠批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經常報道失實,如誣陷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歧視新移民、誤報有警察在東莞召妓被捕等,道歉的篇幅卻甚細小,高呼「罷絕毒蘋果」。她指斥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濫用傳媒滲透己見,十多年來傷害無數服務香港的官員和市民,又以失實報道打壓與他意見不同的人士,偏幫個別政黨,有違傳媒操守。
《明報》公信第一拆招牌
香港行動召集人冼澤正亦指證《壹週刊》去年八月的報道失實,報道指他和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前警司劉達強曾在七十年代捲入一宗疑犯死亡案,他堅稱自己從未和二人共事,狠批報道損其聲譽。有集會人士亦指《明報》去年報道出錯八十六次,終要自拆「公信第一」招牌,認為更換總編輯合理,不應用政治打壓作掩飾。現場亦播放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錄音,指自己曾被一份報章「滅聲」,但有關團體並未施以援手,質疑並不公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強調重視珍惜新聞言論自由
星島日報即時新聞 2014年2月23日(16:17)
http://std.stheadline.com/breakingnews/20140223a161759.asp
香港記者協會23日發起「企硬反滅聲遊行」。就今日的遊行活動,政府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和市民大眾同樣尊重和珍惜香港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
發言人指出,行政長官已公開申明,特區政府和他本人都十分重視香港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過去如是,今日如是,將來亦如是。
發言人表示,香港要維持國際大都會的地位,社會能夠持續發展,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是其中主要的元素,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維護這些重要的核心價值。
就社會人士對近年個別傳媒機構人事變動的關注,發言人強調,特區政府不會、亦不可能干預傳媒機構的編輯自由、獨立運作和內部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昨在特首辦外的集會, 記協聲稱有6000人參與, 警方則指高峰期有2200人參加集會, 但根據行政署的資料, 特首辦外的示威區衹有24平方米, 就算開放對出的道路, 是否能容納6000人成疑? 當年2011年民陣發起的倒林瑞麟遊行集會, 3000人遊行至政府總部1000平方米的示威區集會已是迫爆, 難明日昨記協6000人集會竟可擠在衹有24平方米, 特首辦外的示威區,
傳媒人認為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受到遏制, 要站出來表達訴求這是他們的權利, 受到基本法保障, 但為什麼公佈的集會人數與警方統計數字相差達兩倍, 而特首辦外小小的面積竟可擠上6000人, 更令人疑惑數字是否有滲水,
問題是傳媒人不是要 " 說真話 " 的嗎? 衹有 " 說真話 " 才能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持與信任, 猶其今次的遊行集會是要喚起公眾對言論自由, 對新聞自由的關注, 就更應向公眾展示 " 我說的都是事實 ", 是 " 真話 ", 怎地卻在遊行集會人數上的不合理令人質疑, 有這樣的需要嗎?
不啻是自毀長城, 令市民對遊行的核心價值失卻信心,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應建基在事實基礎上, 沒有事實基礎的言論與新聞, 那能獲得市民大眾支持, 亦屬違背傳媒道德與操守, 當然, 亦會有基於個人理念或政治立場的市民, 支持這等媒體甚或他們的傳媒明星, 但這不會是社會的主流民意,
日昨的反滅聲集會有不少聲稱被打壓的傳媒人上台 " 講話 ", 聲稱遭到 " 不尋常 " 的對待, 有的是親身經歷, 有的是 " 聽來的 ", 不過令人奇怪的, 是這等上台 " 講話 " 的人, 大都是在傳媒業界有資歷有影響力的傳媒人, 筆桿子在他們手上, 咪高峰在他們手上, 甚至可以在電子傳媒的鏡頭下說話,
為什麼遭到 " 不尋常 " 對待的當時沒有向市民揭發申訴, 是什麼原因? 前此資深傳媒人呂秉權在港台節目接受訪問時, 透露在內地進行採訪活動時曾被官員臨時取消媒體已被安排的位置, 而劉銳紹則在港台城市論壇指自己曾被內地相關部門官員指罵達半小時, 這些可能都是冰山一角,
問題是為什麼這些情況社會大眾都不知道? 沒有被報導出來? 是傳媒自我審查還是當事人沒有說出來? 如果這等情形一有發生便被曝光, 對這等遭到 " 不尋常 " 對待的事件無疑會有阻嚇作用, 事情發展到如今, 忍隱的傳媒人是否亦應負上責任,
當然, 當事人可以辯說是在編輯甚或老闆的 " 關注 " 下被 " 滅聲 ", 但如果傳媒人能如日昨遊行的口號般 " 企硬 ", 大不了便辭職, 編輯甚或老闆又怎能奈的你何, 當然, 這企硬要有實質證據的支持, 不能憑 " 感覺 ", 聽聞 ", " 據傳 " , " 消息指 " , 甚至 " 我就是證據 " 就企硬, 這是傳媒專業道德與操守, 要看道理在那一方,
日昨的集會變成批判大會是可預見的, 集會人士都聚焦在日月神報撤換老總, 某些報紙被抽廣告, 李慧玲被商台解僱的事件上, 記協因而發起「企硬反滅聲遊行」到特首辦要求梁振英履行競選時的承諾維護特區的新聞自由,
問題是梁振英如何去維護特區的新聞自由? 採用些什麼手段? 運用影響力 " 關注 " 媒體撤換老總嗎? 運用影響力 " 關注 " 商業機構抽廣告嗎? 運用影響力 " 關注 " 李慧玲被解僱嗎? 為什麼記協要拉隊到特首辦集會? 是要求梁振英 " 運用影響力 " 介入媒體內部事務, " 維護 " 特區的新聞自由嗎?
特區政府已就此第一時間發出聲明, 指政府 " 不會、亦不可能干預傳媒機構的編輯自由、獨立運作和內部管理 ", 道理在那一方大家可自行斟酌, 當然, 如果以陰謀論, 這一切打壓傳媒, 遏制新聞自由的幕後黑手是梁振英, 那拉隊到特首辦抗議就順理成章, 但亦有一說是阿爺才是幕後黑手, 甚至呂秉權與劉銳紹亦舉出親身經歷被內地官員干預與指罵, 那記協為什麼不拉隊到中聯辦反拉隊到特首辦呢?
今日有一份報張的社論談到 " 甚麼是言論自由和編採自主? ", 指出 " 一個傳媒,例如一份報紙,其政治立場,應由誰人去作出決定?是記者、是編輯、是總編輯、是社長,抑或是其老闆?所謂的「言論自由」和「編採自主」,究竟又是怎樣的一回事?這是不是一份報紙辦了出來,便得由記者、由編輯、由總編輯,自我去決定所有的新聞報道和報紙立場,而負責投資出錢的老闆,卻不得置喙?"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 傳媒機構成立的立場是什麼? 有既定政治立場的, 例如大公文匯, 已停刊的香港時報等, 都是政治立場編採方向鮮明的, 傳媒人應徵到這等機構做事, 就要有心理準備要跟傳媒的方向去走, 否則就不要到這等傳媒機構去打工, 自尋煩惱, 這是傳媒業界的潛規矩,
就有如你應徵到肥佬黎的傳媒集團打工, 不認同肥佬黎插手編務(已是公開的秘密)的行為, 堅持 "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 " 義正詞嚴 " 的一而再再而三在媒體作出 " 關注 ", " 作出追蹤報導 " 看看後果如何? 這亦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 亦有傳媒人說 "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 我要說真話, 老闆亦 " 冇面俾 ", 但老闆亦 " 有權炒你 ", 因為 " 你與機構文化格格不入 ", 反而一些傳媒機構成立的宗旨是為著賺錢的, 就比較自由, 沒有既定立場, 編採可自由發揮, 老闆衹 " 睇住盤數 ", 有錢賺就笑呵呵, 蝕本就面黑黑, 對於政治不感興趣, 亦不會輕易干預以免惹禍上身, 這就是現時特區傳媒的現狀,
當然, 有理想的傳媒人大可為自己的 " 理念 " 自行集資做老闆開辦媒體, 但這又回到當初的問題, 老闆是否可以決定媒體的立場, 編採又是否可以無視媒體的立場與文化, 自行其是, 老闆又是否可以對這等無視媒體的立場與文化的員工採取行動? 相信當有理想的傳媒人為自己的 " 理念 " 自行集資做老闆辦媒體時, 便會體會到其中不同身份的衝突.
最後, 筆者希望大家留意, 自香港回歸以來, 傳媒圈子出現不少變化, 一些 " 呃飯食 " 傳媒人的興起, 佔據了傳媒地盤, 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 " 搵食 ", 以 " 評論 " 的包裝有立場的月旦政事, 低俗的表達方式, 道聽途說的消息也可 " 當真 ", 甚至並非紅褲子傳媒專業出身的人也可當上媒體副老總, 媒體老闆在投鼠忌器的情況下, 就長時間姑息這等 " 呃飯食 " 的傳媒人, 這樣的傳媒生態環境真令人看傻了眼, 著實令人擔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論】甚麼是言論自由和編採自主?
香港新報 2014年02月24日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Detail/Index/77429
昨天,香港記者協會發起了一個名為「企硬反滅聲」的遊行,去撐言論自由,宣稱有數千人參加。這一次的支持言論自由的遊行,是由近來發生一連串被懷疑侵犯言論自由的事件引起,舉其大者,一共有三件:
1. 《明報》撤換了其傾向於民主派的總編輯劉進圖,換上了馬來西亞籍的鍾天祥。
2. 免費報章《AM730》的中資廣告明顯地大量減少了。
3. 商業電台的著名節目主持人李慧玲遭到商台的「炒魷魚」。
以上的三件事件,在同一時間發生,因此記者協會有理由相信,這是一項有計劃的侵犯言論自由的「滅聲」行動,因此才發動昨天的遊行。然而,這事件的主因是「言論自由」,以及「編採自主」,在去搞清楚一切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去分辨清楚,究竟甚麼是言論自由和編輯自主呢?
一個傳媒,例如一份報紙,其政治立場,應由誰人去作出決定?是記者、是編輯、是總編輯、是社長,抑或是其老闆?所謂的「言論自由」和「編採自主」,究竟又是怎樣的一回事?這是不是一份報紙辦了出來,便得由記者、由編輯、由總編輯,自我去決定所有的新聞報道和報紙立場,而負責投資出錢的老闆,卻不得置喙?
報紙立場由老闆決定
很明顯,這並非是健康的做法。傳媒的力量很大,記者的權力很大,編輯的權力更大,如果沒有人去監察,任由他們去憑着其專業知識去自我把關,那麼,這將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由傳媒老闆去決定報紙的政治立場,是很普通的事,因為這比將把關的位置放在編輯之上、留在記者之上為佳,因為,無論哪一個人,都可能會被收買,收買記者和編輯,至少比收買傳媒老闆容易得多。
所以,在全世界的言論自由社會,報紙的立場都是由老闆所決定,除非是由政府負責發牌的電子傳媒,對於其政治立場才有着更加嚴格的規定。然而,如果按照以上的大原則,《明報》老闆決定採用甚麼政治立場,那是他作為資本家的個人自由,旁人又怎能有置喙的餘地?
反過來說,如果每個去辦報的人,都不能夠自我決定其政治立場,而像記者協會的想法,統統都由前線記者和總編輯去決定政治路線,我們認為,這才是對新聞自由的最大傷害。因為現時的資本主義制度,是不管是誰,只要有錢,便可以去生產一份「啱自己聽」的傳媒,去招徠與自己同一想法的讀者,這才是自由社會的新聞自由。
至於所謂的「編採自主」,則是和政治立場無關的一回事。假設有一宗醜聞,涉及的是老闆的至交好友,抑或是他所親密的政治盟友,這應不應該報道呢?按照新聞記者的大原則,凡是大新聞,不能不報道,不管這新聞是和誰有關,都應該報道出來,這就是一種編採自由。以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為例子,其管理層以不專業的決定,去干預報道,結果犯下了彌天大錯,這就是侵犯了「編採自主」了。
先搞清楚自己的理據
換言之,「編採自由」的本質,只是僅限於其專業,而不能據此而去決定傳媒的最高立場。在中國,向來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但是,所謂的「君命有所不受」,只限於這位將軍在外打仗的一切,而這也是有利於國家的基本立場的,如果這位將軍的「不受君命」,是不去打敵國了,改去打國家的盟國,這叫做「亂命」,那就是超出了其自主的範圍了。
這又好比李慧玲在被炒魷魚之前,連月在公開場合,指罵商台,到了這個地步,已經脫離了言論自由和政府收緊的問題,而變成了她的本人和商台高層的私人恩怨,這也自有取炒之道了。
我們並非不同意,政府正在企圖收緊言論自由,但是,在提出申辯和控訴之前,應該先去搞清楚自己的理據,這申辯才會有力,放諸四海皆準老話「請用道理說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