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學聯02 

中環High Tea - 解決年輕人問題 由家教做起  [ 黃麗君 ]
頭條日報 2014年12月9日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311872&section_name=wtt&kw=26

因為佔領行動,我們的社會忽然廣泛討論青年人的問題。特首梁振英說今日的問題是青年人上流的問題,泛民陣營說不是經濟問題,而是青年人有參與權的問題,是關乎公義和民主大義的問題,但我想要解決年輕人的問題,還有家教的問題。今天,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對自己身處的社會諸多不滿,但這些不滿是否全部都合理的呢?年輕人自己是否也有責任呢?

需要扶助更需鍛煉

周前,施永青先生寫了一篇文章說「青年人需要扶助,更需要鍛煉」,實在是一針見血,他說他覺得今日成年人的一代已對得住年輕人有餘,成年人一代為政府留下大量盈餘,為下一代留下一個良好的司法制度、公平競爭的環境,留下了那麼多基本建設,經濟繼續增長,社會還欠他們甚麼呢?他還列舉了蓋茲曾經送給剛畢業的年輕人的忠告,以刺激年輕人思維,其中包括︰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2.你不可能一畢業就年入六萬美元,你得用自己的雙手令這變成事實;3.如果你以為老師對你過於嚴厲,等你見過老闆之後再說;4.如果你陷入困境,這不是你父母的錯,與其把應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他人,不如從中吸取教訓。蓋茲白手興家,成為全球巨富之一,他的心得來自個人經歷,對今天年輕的「我」世代,是十分到位的忠告。

「我」世代大部份時間只看到我和我的需要,他們習慣想要有的東西便可得到,香港不少中產和上層家庭,對孩子只有一個要求,便要讀好書,求取好成績,其他要的東西,父母千依百順,樣樣都辦得到。除了學業成績,孩子想要都有,久而久之,年輕人難免沾染了要有的東西不可能得不到的心態,如果得不到的話,問題不在自己,一定出於包括父母等等其他人。這種想有便有的心態,令孩子不懂得世界並不完美,不知事與願違的事,俯拾皆是。例如有一些人窮一生之力去求上進,求上位也是原地踏步,理實世界絕非想有便有。

 誰不是靠雙手努力

特首和一些社會人士說年輕人有向上流的問題,政府要予以扶助,其中一個方向是年輕大學畢業生有置業困難,因此要從這方面解決問題。但事實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大學畢業生難道沒有置業困難?誰不是靠自己一雙手努力,讓自己可覓得一份好差事,努力工作,以求安居樂業?或者,有人說今天樓價太貴,求職的機會不及以前,這是客觀事實,但政府有責任要讓樓價走回正軌,年輕人也有責任努力工作。政府最大的責任是搞好經濟,讓青年人有工作機會,有升級前景,有了願景,便要自己努力工作賺錢,而不是問政府幾時可以提供廉價房屋供他們購買。正如施永青所說,成年人一代已經留下了不少讓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予下一代,我們還欠他們甚麼呢?

今天,不少父母可能因為在學業上的要求給予子女不少壓力,因此在其他方面,全面投降,以作補償,於是孩子要甚麼便有甚麼,完全不經努力已經可以成功爭取,這樣做是助長孩子脫離社會現實的心態,愛兒變成害兒,青少年有怨氣,解決不了問題,不先問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只問其他人為何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有這樣心態的年輕人,社會的青年人問題永遠都解決不到。

沒有磨練,未受過磨練的孩子不會成功,我們希望孩子好,第一步由家庭做起,讓他們知道成功必靠自己努力,成材必要經歷鍛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世代01

上文作者這篇撰文 " 解決年輕人問題 由家教做起 " , 這又談何容易, 家教必先授權父母有處罰的權力, 沒有懲罰, 子女如何知悉自己的行為錯誤, 汲取深刻教訓, 得以改正錯誤, 但香港的環境特殊, 在英殖民地教育下奉行西方的一套思維, 父母教育子女不能打不能罵, 打子女可能惹上官非, 處罰責罵子女可能對他們成長造成障礙, 嚴重的可構成虐兒罪行, 子女舉報父母的個案不知凡幾, 被法庭判罰的個案亦有不少, 不能打不能罵, 不能處罰, 你叫父母如何教仔?

有專家指父母應當把子女當作朋友來溝通, 無疑, 這是恰當的做法, 但父母把子女當作朋友來溝通, 需要的是時間來與子女相處,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 對基層家庭而言, 這似乎是奢望, 家庭負擔重, 生活開支大, 屋租, 交通費, 水電媒氣, 膳食等費用不斷上升, 每年春秋二季子女開學的書簿費動輒千多二千, 最低工資的每月7千多元, 就算父母都外出工作, 也抵不上家庭的開支, 每每要加班甚至多找一份外快來補貼, 在這種情況下, 父母何來有時間與子女相處溝通, 這是基層家庭父母面對的困難, " 由家教做起 " 談何容易, 但這正正是年輕人德育操守的根基, 解決年輕人問題, 又似乎與基層家庭父母 " 滿足子女在物質上的要求 " 無關,

上文作者指 " 中產和上層家庭對孩子只有一個要求, 便要讀好書, 求取好成績, 其他要的東西, 父母千依百順, 樣樣都辦得到 ", 中產和上層家庭父母有條件可以做到滿足子女在物質上的要求, 亦可以比基層家庭父母有更多時間來與子女相處溝通, 但是否就是 " 在學業上的要求給予子女不少壓力, 因此在其他方面, 全面投降, 以作補償, 於是孩子要甚麼便有甚麼, 完全不經努力已經可以成功爭取 ",

筆者認為關鍵在於代溝而不是物質上滿足子女的問題, 在科技飛躍的年代, 很大一部份父母都與社會脫節, 跟不上社會科技學術的發展, 子女懂的他們不懂, 子女學的, 一上中學老一輩家長亦未必懂, 更遑論是大學了, 這種情況讓子女對父母敬畏之心大減, " 我懂的你們不懂 " 這種心態在年輕一輩普遍存在, 更由學術範疇漫延到個人品德及操守範疇, " 老一輩的思想在這年代是不行的了 ", " 個人品德及操守在這個競爭激烈弱肉強食的社會衹會害苦了自己 ", 我行我素這才是 " 真我 ",

這 " 真我 " 便造成了現時年輕人以我為尊, 以自己的思維為中心, 難以接受其他人包括父母在內的意見, 美國《時代周刊》去年5月一期的封面故事以「我、我、我世代」為題, 撰文的記者史坦尼把自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千禧世代形容為懶惰、自私、只講自己權利、欠缺同理心的一代(見延伸閱讀上文作者當時的評論),

在佔領行動中, 學聯與學民的領導人便適足為現時香港年輕人的寫照, " 只講自己權利、欠缺同理心 " , 在社會輿論甚至民調, 絕大部份都顯示佔領行動應適可宜止, 是時候應該退場, 還路於民, 可學聯與學民的領導人還在堅持自己是 " 代表 " 市民去爭取 " 真普選 ", 不會退讓,

無疑,  市民是支持爭取 " 普選 " 的, 大家對此都沒有異議, 但對於爭取的手段就有不同看法, 以堵路方式去 " 爭取 ", 無疑是犧牲市民的權益去達致自己的目的, 是否能獲得市民的認同, 猶其是受佔領行動影響的區內市民, 佔領行動在這種情況下, 得不到市民的支持是必然的事, 學聯與學民無權剝奪市民應有的權利, 但學聯與學民的領導人卻堅持自己是代表了市民, 為市民爭取" 真普選 ", 有佔領人士甚至不惜挑戰法庭禁制令的權威, 這顯然是無視現實, 極度自我的行為, 反映出年輕人以我為尊, 以自己的思維為中心的極端心態,

黃麗君與施永青都說得對, " 解決年輕人問題 由家教做起 " ,  " 青年需要扶助 更需要鍛鍊 ", 年輕人的品德操守教育要由幼時做起, 父母的身教猶為重要, 學校所教導的不應衹是學術, 也應包括德智體群美的範疇, 可惜現時香港的教育偏重 " 智 " 育的學術範疇, 忽視了其他四育, 教出不少 " 高分低能 " 的年輕人, 當出到社會做事時, 便經不起壓力, 造成憤世一族, 逃避現實, 埋首互聯網的虛幻世界之中, 支持佔領行動就有不少這類無視現實, 無視法紀, 極度自我的 " 網民 " 存在, " 青年需要鍛鍊 ",  要由學校階段做起, 把學生打做成德智俱備, 經得起考驗的人材, 在進入社會面對人生, 遇到困難能堅強應對, 而不是埋首沙堆, 委過於他人, 淪為憤世一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C觀點 - 青年需要扶助 更需要鍛鍊     [ 施永青 ]
am730  2014年12月02日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38820

近日,不斷有智庫及青年組織倡議,社會應讓年輕人看到前景,並為他們提供向上流動的渠道。這樣才可以避免年輕人對社會諸多不滿,甚至走向與社會對抗。

我不認同這個觀點。我認為我們的社會對年輕人的扶助已不錯,起碼有12年免費教育。只要他們學業成績好,他們要上大學也不成問題,拿不到獎學金,亦可以有學生貸款。社會能夠為年輕人提供的,就是接受教育的機會;之後,年輕人有責任回饋社會,而不是不斷地要社會扶助。

作為年長的一代,我覺得我們已對得住年輕人有餘。我們為政府留下這麼多的財政盈餘(很多西方國家,上一代為年輕人留下的,是一出世就得承擔的債務),社會若是想有所作為,亦不愁沒有資源。我們為他們留下一個良好的司法制度,令他們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並非我個人主觀判斷,而是多個國際上有公信力的組織的客觀評估)。我們留下這麼多的基本建設,大部分付清債務,可以靠經常性收入營運,年輕人不用靠自己的努力去建設,已可以享用。近年香港的經濟增長雖然慢了,但起碼仍是正增長;而且失業率這麼低,只有3.3%,年輕人不愁找不到工作。至於找到工作後,能否升職與加薪,那就只能靠個人的修為了。總不可能人人都做高管,沒有人做基層職員。

現時剛離開學校的年輕人,你們可曾為社會做過甚麼?為甚麼你們會覺得是社會欠你們?而不是你們欠社會?

我既不打算參政,亦不緊張生意,連人生餘下的日子也不多,所以我不用像政客那樣事事順著你們,才可以不留情面地提醒你們。現實世界可有別於理想世界,它是殘酷的,不會因為你年輕,就可以讓你不依循天道,也可以不用自食其果的。老子說:「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年輕人最需要的鍛鍊,就是要嘗嘗做芻狗的滋味。現在有那麼多人想捧年輕人為驕子,他們並非真正愛護年輕人,他們只會害死年輕人。

比爾.蓋茨曾經給剛畢業的年輕人十點忠告,我在這裡選了幾條讓年輕人刺激一下思維: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
2.這個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你要有自尊,就得先有所成就。
3.你不可能一畢業就年入六萬美元,你得用自己的雙手令這變成事實。
4.如果你以為老師對你過於嚴厲,等你見過老闆之後再說吧!
5.如果你陷入困境,這不是你父母的錯;與其把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他人,不如從中吸取教訓。
6.有些學校已沒有「不及格」的概念,會不斷給機會讓學生進步;但現實生活完全不是這樣。
7.善待你所厭惡的人,說不定有一天,你得為這樣的人工作。

我覺得比爾.蓋茨比那些討好年輕人的政客更愛護年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環High Tea - 「我、我、我世代」  [ 黃麗君 ]
頭條日報  2013年5月23日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239005&section_name=wtt&kw=26

美國《時代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以「我、我、我世代」為題,撰文的記者史坦尼把自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千禧世代形容為懶惰、自私、只講自己權利、欠缺同理心的一代。文章出街後很有爭議性,惹來不少討論和批評。

一代不如一代是不少年長的人的想法,不過史坦尼對千禧世代的評價並非老生常談,他引述了不少美國的數據,去反映千禧世代的面貌。例如一項於2009年進行的就量度大學生自戀指數的研究中,有接近六成的大學生得分較於1982年參與同類調查的大學生得分較高。

針對只講權利這方面,最近有一項調查發現,有四成的千禧世代認為,無論他們的工作表現如何,只要他們每工作兩年便應升職一次。

此外,史坦尼也說到千禧世代的特質也令家庭起了變化。五十年代的家庭會展示的家庭照片是結婚相、學校生活照,或者是家人穿軍服的照片。然而,今天一般美國中產家庭的家中,擺放的照片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寵物。

此外,自2000年起,量度千禧世代同理心的調查,也反映同理心指數急劇下降。史坦尼引述心理學家說,千禧世代太自我,其中一個原因是上一代太著緊於幫子女提高自尊心,以爭取可以有好表現,結果是在建立自尊之餘,也令千禧世代變得更自我。

 一直以來,東西方的養兒方法的分別,在於西方教育比較強調讓孩子在比較自由的氛圍下成長,讓他們要建立自信,以正面讚賞(Positivereinforcement)而非負面責罵,去令孩子有動力去學習和取得好的表現。

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比較濃厚,或多或少受到這套教學法影響。香港社會的生活模式一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千禧世代的父母較他們的上一代更受西方文化影響,大家也不難發現,香港的千禧世代的面貌,與美國的千禧世代相當接近。這種發展軌跡,對香港未來有甚麼影響?

香港的大學未知是否有進行類似美國對千禧世代的研究,但只要大家望一望身邊的千禧世代,上網看一看他們寫甚麼,也不難得出一些印象。

普遍而言,他們覺得自己的需要很重要,自己的意見應該受尊重,他們應該有很多權利,但很少會想到自己有甚麼責任和義務,長輩或老師向他們提出意見,他們第一個反應是「你做乜鬧我」,換言之他們是批評不得的。

今天有不少專家也不停教老師、父母不可嚴管,而是要用Positivereinforcement爭取年輕人聽教,但只講Positivereinforcement便真的能夠教出有毅力、有判斷、懂得面對生活和社會種種難題的下一代?

史坦尼的文章引述了一些專家的意見說,對千禧代只講自尊,而當他們要投入社會工作,而不能得到父母「只有認同沒有批評」的待遇,這個期望落差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既然香港千禧世代與美國的接近,我們是否也要正視這一種現象,研究有何對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