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梁振英05  

中環High Tea  - [一男子」   [黃麗君]
香港頭條日報  2015年10月22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26/20151020/386139/

上星期有電視台播放了一條政情新聞,標題是「一男子關注立法會內副」,作為一市民的你和我,若只看標題,會否知道新聞是要講甚麼消息呢?

政情新聞即是講政治,說的是要拆解近期一件政治事件,便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正副主席的選舉。「一男子」的新聞報道說過去三年,立法會內會副主席都由當時原為公民黨黨員的湯家驊出任,因此泛民在內副爭奪戰中,也屬意由民主黨的單仲偕接任。

新聞報道續說︰「據聞,添馬艦『非超然』官員沒有太大意見,包括要每個星期都要與他見面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報道又說︰「不過,當傳到一男子耳中,事情就開始有變化。一男子曾向數名核心建制派人物提出,單仲偕五月到深圳時,曾於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面前追究梁振英的UGL事件,不希望由他出任內會副主席。」報道還說,據聞部份建制派與單仲偕有偈傾,沒有把一男子說話當成「硬任務」,不過他們其後陸續收到西環的信息,要集體踢單仲偕出局,不讓他做內副。

傳聞充當新聞

上述報道從頭到尾都沒有直接講明「一男子」是誰,但報道的後段則大講特首梁振英,觀眾用邏輯推理、前文後理,或可推斷出新聞所指的「一男子」有機會是指梁振英,但新聞,特別是電視新聞真的可以用這種猜謎式方法報道的嗎?新聞沒有引述任何具名的人士提供新聞內的消息和內容,取而代之是多次引用據聞甚麼甚麼來把一些傳聞寫出來,這種報道手法真的是新聞專業可採納的手法?傳聞當新聞,有沒有求證的過程?還是只要有人講,管他是張三李四說的也可以寫?廣播條例真的可以容許這樣報道新聞嗎?

我讀了四年新聞傳播學,從來沒有老師教過我和我的同學在新聞報道中,可以把新聞人物當作猜謎遊戲般寫出來。近年,有個別傳媒,喜歡在評論,甚至新聞把梁振英寫成「689」或者是「一男子」,這些「稱號」,政界和傳媒中人都略知一、二,但普通市民,若不留意政情八卦,會知道嗎?新聞的目的是要傳播訊息,還是要借新聞去傳達鄙視或不屑某些新聞人物?

報道手法愈見特別

我也曾當了十多年記者,從來沒有老總容許新聞標題用「一男子」或「一女子」去描述,除非涉事的「一男子」或「一女子」真的是身份不明。此外,涉及一些對人對事的指控,老總也會要求記者向有關的所有當事人查證,找出一些經不具名人士發放的傳聞是否真實,或是至少可讓當事人就傳聞作出回應。然而,上述這一條「一男子」新聞,從頭到尾未見有求證的相關消息和內容,這種做法,合乎新聞專業嗎?

近年香港新聞界的一些報道手法,愈來愈特別,我只能說,這跟我讀大學時所學的,完全是兩碼子事。今天部份新聞界的報道手法,愈來愈令人覺得陌生,專業何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梁振英02

黃麗君這則撰文, 開章明義就指 " 上星期有電視台播放了一條政情新聞, 標題是「一男子關注立法會內副」, 作為一市民的你和我, 若只看標題, 會否知道新聞是要講甚麼消息呢?"

筆者愚昧, 如果只看標題, 無疑就以為是香港電台的 " 大作 ", 再上網搜索一下, 原來是Now新聞台上星期三的政情專輯, 主持人是戴祖而及吳志賡, 再看看內文, " 風格 " 與 " 港台 " 及 " 被炒烈士 " 的 " 大口組 " 不相伯仲, " 一男子....... ", " 據聞....... ", " 打聽到...... " , 都是 " 不肯定 " 的語氣, 但竟然可在 " 新聞台 " 播出, 這究竟是什麼樣的 " 新聞 "? Now新聞台淪為電視業界 " 大口組 " , 步港台後塵令人慨嘆,

黃麗君說的對, 筆者亦從沒有見過在媒體的新聞標題用上 " 「一男子」或「一女子」去描述新聞涉及的人物, 除非真的是不明身份, 但這則政情新聞文末收筆卻有意無意的 " 帶出 " 梁振英的名字, 令人將兩者連在一起, 這種手法怎地與日月神報某些編採何其相似? 都是先來一番" 據聞....... ", " 打聽到...... " ,  然後就帶出核心人物, 把" 據聞....... ", " 打聽到...... " ,  " 不肯定 " 的消息將兩者梱綁起來,

這等 " 藏頭露尾 " 式的報導, 以往衹見於扒糞的小報或某些嘩眾取寵的網絡媒體, 但如今卻連正統媒體也 " 樂此不疲 ", 看看港台, 看看民主報, 看看日月神報, 但凡與中央及特區政府沾上點兒邊的事件, 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就蜂擁而出, 梁振英更是 " 眾矢之的 ",

黃麗君質疑這則政情新聞的報導手法 " 合乎新聞專業嗎? ", 慨嘆 " 跟我讀大學時所學的, 完全是兩碼子事 ", " 部份新聞界的報道手法, 愈來愈令人覺得陌生, 專業何在呢? ",

問題源自現在新聞媒體的架構制度完全被 "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 所扭曲, 本來 "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 是捍衛媒體對政府及對社會的監察, 但某些傳媒人自我膨脹, 把這等權力無限擴大, 把本來是對(媒體)外的堅持據為已有,

但凡涉及對個人 " 專業 " 的質疑, 無論是編輯甚至老總都被扣上干預 "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 的大帽子, 稿子不能改, 專訪不能刪, 改標題更是罪大惡極, 完全架空管理層的權力, 看看港台與日月神報某些傳媒人圍老總, 炮打司令部, 迫令簽署約章, 就不難了解到Now新聞台這輯 " 政情 " 何以能夠 " 出街 ", 相信就連老總也無能為力,  "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 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政情】一男子關注立法會內副
香港NOW新聞 2015年10月14日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4408

 【now新聞台】立法會正式復會,《政情》亦回來和大家見面。在沒有《政情》的日子發生了不少事,相信大家腦海裏都有不少問號。

返來就郁,我們先為大家拆解一件近期發生的事,就是立法會內會正副主席爭奪戰。一直由泛民出任的內副,在這一屆最後一年會期,終於被建制派收歸。

立法會內會的正副主席每星期都會與政務司司長會面,因此向來有不成文慣例。正副主席分別由建制及泛民出任,令政府在兩邊陣營都有溝通橋樑。

過去三年,一直都是由湯家驊出任。隨著他辭職,泛民亦要尋找人選接替,建議由民主黨單仲偕接任。據聞,添馬艦「非超然」官員沒有太大意見,包括要每個星期都要與他見面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不過,當傳到一男子耳中,事情就開始有變化。一男子曾向數名核心建制派人物提出,單仲偕五月到深圳時,曾於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面前追究梁振英的UGL事件,不希望由他出任內會副主席。

據聞部分建制派都認為,單仲偕相對溫和,與建制派「有偈傾」,沒把一男子說話當成「硬任務」,否決單仲偕擔任內會副主席。不過,他們其後就陸續收到西環的信息,要集體向單仲偕「say no」,「vote them out」先由內副開始。

這件事引起外界猜測,究竟北京在後政改期間,是否會鐵腕治港?在暑假期間,發生了不少事都令人有此感覺。遠的有兩名局長曾德成、鄧國威「被辭職」。有人提出,這是北京要整頓公務員和老左派。不過,我們四出打聽,政界人士都向我們說,「炒人」不是北京意思。

我們還打聽到,香港遞上北京的名單當中,還包括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但他們竟然獲北京力保烏紗。

近的一單,則是前行政長官曾蔭權。他九月還高調赴京閱兵,轉眼十月就被起訴。曾蔭權要上庭,據聞北京也不是很多人知道。不少內地的中間人,在消息公布後立即四出「收風」,想知發生什麼事。

梁振英由八十年代已經跟內地官員共事。眾所周知,他對國情和內地政情瞭如指掌。其施政緊跟北京路線之餘,還很懂得中央的底線,用盡手中的權力,營造出他與北京是命運的觀感。

在上屆特首跑馬仔期間,梁振英已經很懂得運用這一套技巧。餘下任期要爭取連任,這方面肯定完勝坊間其他挑戰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