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網媒記者01  

屈穎妍日昨剛在媒體專欄撰文回應教協聲明指她 " 含血噴人(可真激), 另邊廂又批評記協對 " 所謂 " 網媒記者 " 激烈 " 行動的 " 不聞不問不評不判 " , 兩 " 協 " 與她當真 " 有緣 ",  不過兩協可不是省油的燈, 教協有八萬會員, 都是 " 專業 " 人士, 記協有四百多會員, 佔全港同業20%有多, 亦都是 "  " 專業 " 人士, 兩協的 " 影響力 " 非同小可, " 粉絲 " 眾多, 屈小姐 "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 的勇氣當真可嘉,

在反國教, 撐佔中, 反TSA, 撐陳文敏與反李國章等行動中, 教協支持兩學 " 瞓身演出 ", 更發動罷工罷課, 把擋路者 " 往死裡整 " 的氣勢, 認真震撼, 而記協也不遑多讓, 是自己友就 " 包容 ", 非我族類則抬出 " 新聞自由, 編輯自主 " 的大帽子一頂一頂的扣在非我族類頭上, " 公眾知情權 " 更成為記協為自己友媒體保駕護航頒贈的 " 丹書鐵券 ", " 免死金牌 " ,

屈穎妍另文又提到「香港版權大聯盟」的記者會被 " 網媒記者 " 攪黃了, 開不成, 損害其他記者的權益, 質疑記協對此 " 半聲不哼 ",

網媒記者 " 的問題不自今日始, 在去年違法的佔領行動中就突顯了問題的嚴重性, 一些所謂 " 網媒記者 "具備雙重身份 , 既是 " 示威者 " 亦是 " 網媒記者 ", 可以 " 網媒記者 " 身份自由進出警察封鎖區 " 刺探軍情 ", 轉身又可 " 融入示威人群 " 申張正義 ",

當被捕時又可指警察 " 打壓新聞自由 ", " 阻礙記者採訪 ", 更有記協作為後盾, 指責警察 " 暴力拘捕記者 " , 提供" 支援 " , 至於這記者是 " 堅 " 是 " 流 ", 是否有參與違法的佔中, 不在記協考慮之列, 總之是自己友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去撐,  認真 " 專業 ",

今次「香港版權大聯盟」的記者會, 有眾多媒體記者在場, 卻被所謂網媒的 " 記者 " 攪黃 " 了, 開不成記招, 在場的記者撫心自問, 是否認同這等所謂 " 同業 " 的所作所為? 是否打出 " 同業 " 的招牌, 就要包容而不計較他們的行為是否令業界蒙羞,

屈穎妍質疑, 記協對今次事件為甚麼半聲不哼, 令筆者回想起年前長毛在舊立法會辱罵文匯報記者的一段往事, 當時的記協主席麥燕庭如此回應市民對事件的投訴 " 我們絕不能憑空臆測, 更不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言, 這不是失語, 是不能語 ",

可能在今次事件中 " 沒有人 " 向記協投訴,  而記協一眾執委都是不聽電台, 不看電視, 不買報紙, 甚至不上網, 衹窩在記協 " 修行 " , 所以對外間事物一無所知, 所以就那半聲不哼, 那屈穎妍的撰文又算不算是投訴呢? 抑或是記協須要白紙黑字, 甚至須投訴人親自到記協 " 落口供 " 才能 " 立案調查 " 呢?

其實筆者對於網媒與網媒記者範疇, 在去年政府取締違法的佔中後, 經已在這裡撰文, 探討部份網媒以及網媒記者衍生出來的一些情況對社會及業界的影響, 究竟部份的網媒是否屬於專業媒體範疇? 以及這等所謂網媒記者又曾否接受過專業訓練? 而這等網媒有否遵從媒體專業道德與守則行事?

更引出現時的新聞媒體無論紙媒與網媒, 甚至電子媒體, 根本沒有一個由業界組成, 有法律授權的監管機構去監管, 這與其他的專業團體組織的業內自行監管制度不同, 為什麼會是這樣? 令新聞媒體在欠缺監管下變成獨立王國, 媒體記者變成真正的 " 無冕皇帝 " (筆者不認為這是褒詞 ), 媒體監察政府, 媒體監察社會, 但媒體又由誰來監察? 這問題值得大眾去思考.

後記 :

筆者找來去年違法佔中後一些有關探討網媒的資料, 放在下面與媒友分享, 資料有點多, 但希望網友能花點時間閱讀, 進一步了解一些網媒與網媒記者, 在違法的佔中行動後突顯出來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研究﹕網絡加劇社會兩極化
香港明報2014年12月7日
http://news1.mingpao.com/20141207/gca6.htm

【明報專訊】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自佔領開始後,facebook流量大增,「聽某ISP(互聯網服務供應商)講,這個月(11月)facebook瀏覽量多了3倍」。但他說,有傳facebook會根據你的閱讀習慣而提供news feeds,「很容易變成『自high』的行為,黃絲帶和黃絲帶傾偈,藍絲帶也是和藍絲帶傾偈」。有哈佛學者曾發表研究,指互聯網會強化大眾的既定想法,令社會更趨兩極化,不利民主社會。

方保僑又說,現時連傳統媒體都轉型做網媒,增加即時新聞,從市場來講,網媒對廣告業的好處是可以製作多些針對性和互動性的廣告,但對於讀者來說,他們選擇和自己立場相近的媒體,結果容易令自己更加「諗埋一邊」。方會選擇平衡閱讀,「少少都好,有時都會去看下『港人講地』,了解是否有謬論,我相信一般的網民不會這樣做」。

減異見者對話 不利民主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Cass Sunstein於2009年發表研究,指互聯網會令民主社會出現兩極化效果。他稱雖然互聯網可以讓大眾聯結一起,但網上組成的組群往往都是意見相近的人,他們自己選擇網上的組群,瀏覽自己立場的資訊,結果令到他們既定的想法加強,損害了與不同意見者作建設性對話的機會,而對話正是民主進程重要的一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民記者湧現 惹角色混淆質疑   網媒乘佔領彈起 有人邊採訪邊示威
香港明報2014年12月7日
http://news1.mingpao.com/20141207/gca1.htm

【明報專訊】佔領行動催生更多公民記者,需要的只是智能手機,上載短片到facebook,網上媒體的「讚好」更錄得「爆發性」增長,包括撐佔領的網媒如熱血時報、SocRec,連親建制的「港人講地」也受惠,人人直擊不用依靠主流媒體資訊。然而,部分網媒記者引來報道質素問題,有人在採訪時責罵建制派,混淆了「記者」與「示威者」身分,也有網媒記者在佔領區嗌咪。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冀專業記者可為公民記者提供培訓,「獨立媒體」亦計劃撰寫公民記者手冊,提供採訪指引,分清記者與示威者的角色。

本地網媒的報道、內容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聘請記者,一是靠支持者目擊新聞發生,以公民記者身分提供消息和相片等,兩者與一般傳統記者不同,或有鮮明政治立場,部分人更將記者與行動者或示威者的身分混淆。

曾有網記大罵李偲嫣

有主流傳媒記者說,學聯罷課期間,有網媒記者對來「探班」的香港家長聯會會長李偲嫣高呼﹕「無人想見到你呀,走啦你!」甚至提到「不如搵人打佢」,該網媒其後在報道中,卻指學生對李偲嫣大叫「走啦你」。目擊事件的記者不滿該網媒記者做法﹕「學生只係做糾察,無叫人走,叫得最大聲反而係網媒記者。」

獨媒特約記者吳卓恆上月曾在獨媒網撰寫手記,提到網媒部分採訪手法值得商榷,例如有記者在佔領區拿「大聲公」發言,難令人信服他的報道公正持平。吳又提到,網上報道不全面,只聚焦衝突場面,但其實這類記者也應求證消息來源,並給予被批評者回應的機會。

網媒記者人數大增,在今次佔領採訪期間,未必得到政府及警方承認。10月14日晚的龍和道衝突中,一名SocREC記者在添馬公園被防暴警察毆打,更被拖到旅遊巴,其間他不停展示記者證,卻換來警員反駁﹕「乜×№網媒?記者大晒呀?」後來另一警員確認他身分後才放行。其後獨媒、SocREC、社媒和本土新聞發表聯署聲明,譴責警方清場時暴力對待多名已明確表露身分的記者。

獨媒計劃撰寫手冊 訓練公民記者

為加強訓練公民記者,獨媒執委陳昕將撰寫公民記者手冊,暫定明年中完成,內容包括採訪技巧等,並會舉辦工作坊。她說﹕「報道要有質素,才可獲社會及政府重視,同時加強對公民記者的保護。」

對於網媒讀者急升,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㗖解釋,當大事件發生,市民對資訊渴求極大,網媒能提供持續更新資訊,故能在短時間內極速發展,惟他指網媒發展時間短、資源少,仍有改進空間。他又強調,任何記者戴上記者證後,不應做社運者的行為如叫口號、拉鐵馬等,報道的字眼描述也必須合理,不可因政治立場而過分渲染。他又質疑「有圖有真相」的說法,「衝突發生時,攝影師如何擺放鏡頭?遠距離拍攝示威者湧出龍和道,與近距離特寫血流披面,效果已經不同。如果有意識支持某方面,拍攝的影像也會傾向某一面」。

記協:要成為專業記者便要有規範

記協主席岑倚蘭說,公民記者大量湧現的好處是令新聞來源大增,惟公民記者多沒經訓練,要成為專業記者便要有規範,做到分辨真假,並以旁觀者而非參與者角度報道。記協最近收到一些電話要求發記者證給公民記者,但記協有責任保持專業記者水準,惟香港記者沒有註冊制,故記協只能要求會員至少要五成收入來自新聞工作、以新聞為志業作為區別。

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傅景華說,不擔心網媒政治不中立的問題,中小學可做好教育,讓學生看新聞時了解該傳媒的背後政治關係,分辨哪些信息可信。

明報記者 鄭佩珊 周展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筆者當日之評論 :

日月神報今天有關網媒的一系列報導, 編採的回歸專業令人感到意外, 與日月神報一貫的報導手法有所不同, 新聞尾亦沒有刻意加上 " 平衡 " 段落, 讓整篇報導的連貫性沒有被破壞而讓人感到編採患上思覺失調症候群,

相信日月神報的長期讀者對此會感到欣慰, 而對日月神報感到失望考慮放棄的讀者, 似乎可考慮再觀察一下才作決定, 看看這改變是否編務領導層有意回歸本位, 因而作出這系列比較持平中肯, 貼近事實的報導, 希望重奪 " 公信第一 " 的金漆招牌,

不過, 筆者亦留意到, 日月神報的文字版與網上版的編採取態有顯著的不同, 文字版比較平實, 而網上版則較 " 進取 ", 網上網的編採取態有較多的 " 個人因素 " 夾雜在內, 即時新聞的報導往往向某方面傾斜, 相對於其他範疇的新聞亦不成比例, 凌晨12時至早上8時一段時間的即時新聞, 有時竟然是炒日間新聞的 " 冷飯 ", 這算什麼 " 即時? ", 可見日月神報現時的文字版與網上版編採取態有著顯著的分歧, 對於媒體而言, 這不是正常的現象, 媒體網上版應跟隨文字版的大方向而不應是獨立自主, 否則就不應打著文字媒體的招牌, 令受眾有所混淆,

日月神報這系列報導對現時個別比較有知名度的網媒以及網媒記者身份的混淆加以報導分析, 更指有等網媒記者混淆了 " 記者 " 與 " 示威者 " 身分, 無疑是對前此有 " 記者 " 在示威集會中被捕引致業界的激烈反應作出質疑, 究竟被捕 " 記者 " 是否真的是 " 在採訪中 ", 抑或是利用 " 記者 " 的便利, 作出不符身份的行為,

其實這種混淆了 " 記者 " 與 " 示威者 " 身分的所謂 " 記者 ", 對業界而言是極為不利, 因為會令市民失卻信心, 原來是記者也是示威者, 打著記者的幌子便可為所欲為, 教警察如何執法? 業界其實應該正視事件, 讓警方調查清楚, 甚至讓法庭作出公正裁決, 揪出這等既是 " 記者 " 也是 " 示威者 " 的人士, 而不是即時就作出激烈反應, 令市民有業界包庇維護 " 自己友 ",  凌駕於法治精神的感覺,

在今次的佔領行動中, 市民在電子媒體鏡頭可以見到, 記者往往站在警察與示威者中間 " 採訪拍攝 ", 一旦有衝擊場面發生就令警察難於處理, 在混亂的情況下發生不少記者 " 中椒 " 事件, 亦有記者器材設備與警察碰撞而被捕, 在各執一詞, 事件未查清以前, 業界就作出激烈反應, 將矛頭指向警方, 是否又屬於 " 輿論審判 " , 濫用媒體權力呢?

後記 : 今日的網誌轉載了多篇日月神報的報導, 由於是相關連的系列報導, 衹有將多篇報導同時轉載與網友分享, 希望網友能透過這系列報導, 能了解近日在佔領事件中, 網媒以及網媒記者衍生出來的一些情況對社會及業界的影響, 究竟網媒是否屬於專業媒體範疇? 以及網媒記者又是否屬於專業媒體人範疇? 是否應受媒體專業道德與守則所規範?

更引出現時的新聞媒體根本沒有一個由業界組成, 有法律授權的監管機構去監管, 這與其他的專業團體組織的監管制度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 令新聞媒體在欠缺監管下變成獨立王國, 媒體監察政府, 監察社會, 但媒體又由誰來監察? 這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熱血公民200成員變佔區記者
香港明報2014年12月7日
http://news1.mingpao.com/20141207/gca2.htm

【明報專訊】《熱血時報》是「熱血公民」旗下媒體,會出版書刊及報紙,並設有網台,其facebook專頁於佔領期間的「讚好」增幅,幾乎是眾網媒之冠。熱血公民黃洋達稱自己是《熱血時報》老闆,身分尤如總編輯,過去只有3名受薪編輯負責審稿等工作,10多名熱血公民成員擔任記者,主要在遊行示威等社運及動漫場合採訪,另會參考不同媒體的報道撰寫新聞撮要及接受讀者來稿。

黃洋達:熱血時報非熱血公民喉舌

自佔領以來,約200名在各佔領區的熱血公民成員化身記者,發布即時資訊。黃洋達承認《熱血時報》立場傾向激進和本土民主派,「但它不是組織(熱血公民)的喉舌,我也不想它成為喉舌」,慶幸佔領報道擴闊讀者光譜。他續稱「不會以團體(熱血公民的政治判斷)把尺去度」新聞,如他個人認為佔中策略有問題,仍會刪除無理批評佔中的文章。

黃洋達擔心發展受限制,解釋《熱血時報》雖按《本地報刊註冊條例》登記,但仍被拒絕採訪政府活動,其網站早前連番遭黑客攻擊,本地及外國多間網絡供應商拒絕服務,只能將伺服器轉至克羅地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cREC:觀察新人 合格才發記者證
香港明報2014年12月7日
http://news1.mingpao.com/20141207/gca3.htm

【明報專訊】SocREC以發布即時消息及直播起家,負責人梁日明說,自佔領以來,約30名讀者主動要求加入採訪團隊,連同讀者報料等資訊,導致專頁發布的信息量大增,由過去每周30至50個帖子增至近250個,專頁「讚好」平均每周急增三四千,「愈多人採訪就愈多資訊,有事發生就會吸引人來看,專頁與社運活躍度成正比」。

報道約一周錯一次 有錯必改

梁說會先觀察新人表現一段時間,合資格才會發放SocREC記者證,內部暫有5名核心成員可決定什麼內容可以「出街」,出帖時大部分會註明出處,「公民記者用什麼去定義?並不是任何商業登記或有無受薪員工,而是就讀者觀感而言,這個媒體是否真的在報道」。

SocREC過去曾刊登評論文章,但佔領初期有人在旺角打邊爐,被批評為「嘉年華化」,有成員撰文批評是熱血公民所為,後證實與之無關,梁即澄清。偶有讀者會留言指某報道有誤,SocREC會即時道歉並修改,甚至邀請當事人專訪講述,現時出錯的頻率約一周一次。

梁指SocREC定位似通訊社,「我們不會成為主流傳媒的競爭者,反而發掘資訊讓他們作跟進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獨立媒體﹕採訪取材 出於記者關心
香港明報2014年12月7日
http://news1.mingpao.com/20141207/gca4.htm

【明報專訊】香港獨立媒體可說是民間最老牌的網媒,經歷10年寒暑,運作漸似傳統媒體,由以往社運人士投稿的模式,近年轉為由特約記者和實習記者撰稿。獨媒編輯Marco談到發展計劃,稱除了繼續做調查報道外,將來亦希望多做即時新聞,以回應讀者需求。

未來或多做即時新聞

獨媒風格是多做深入數據和理論研究,不少議題與保育有關,較多闡述朱凱迪等保育社運人士的立場論據。Marco說,以前獨媒是「行動者模式」,有較多個人觀點及色彩,但2009年開始已有特約記者,採取如實報道的方針,沒有特別偏幫任何一邊,「可能大家覺得是反政府較多,但亦是見到什麼就寫什麼」。

問及會否刻意不採訪建制派的觀點及新聞,Marco解釋是人手不夠,所以採訪取材是出於記者對事件的關心,出發點和有商業目的的主流媒體不同。獨媒有40多名記者,當中活躍記者有10多名,Marco是新聞系出身,兩年前到獨媒做實習記者,現在除編輯外,亦負責教實習記者採訪方法、新聞寫作方法等,為確保文章質素,獨媒亦有編輯團隊,當中包括大學學者、新聞系畢業生等,負責定採訪方向及審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港人講地﹕刊文須符社會利益
香港明報2014年12月7日
http://news1.mingpao.com/20141207/gca5.htm

【明報專訊】由「梁粉組織」齊心基金營運的「港人講地」,成為建制派主要網媒,現時在其facebook專頁按讚的網民多達12.9萬,比佔領前約7萬增加八成。「港人講地」多轉載建制派人士如行會成員張志剛,以及專欄作家屈穎妍等人的文章,但「港人講地」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強調,不會以政治立場和作家的政治背景決定是否上載文章,他們覑重文章的內容是否根據事實和符合社會大眾利益。

稱非以政治立場決定是否刊載

「港人講地」網站編輯室團隊約有10名人員,奉行編輯自主,當中羅致了一些前記者,如曾替梁振英助選的亞視前主播洪綺敏、前政治記者許紹基等,亦有一些前政府新聞處官員協助。發言人稱當收到文章、圖片或片段,一定會求證確認真實才會上載,不會刊出未能證實的觀感式留言、非網民第一身拍攝的圖片及錄像。

發言人表示,「港人講地」的宗旨是鼓勵各界以多角度分析、務實求真的態度討論時政和社會議題,並提出建設性意見。對於在專頁按讚人數增加,發言人估計是市民希望透過網絡平台多關注佔領運動的資訊和發展,以及多了市民認同「港人講地」的理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