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尊師重道03  

人生馬拉松 - 迂腐一點又何妨? [ 屈穎妍 ]
頭條日報專欄 2017年10月17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171017/612488/

跟在港唸書或工作的港漂接觸,發現內地青年人有個共通點,就是喜歡稱呼別人做「老師」。朋友不習慣,每次聽到小妹「老師前、老師後」的招呼,總是這樣說:「哎呀,別再叫我老師啦,我又不是教書的……」

我勸朋友說:「你可以不習慣,但卻不應改變人家的教養。學好三年,學壞一朝,難道你喜歡港孩式的目無尊長嗎?不要因為你的不習慣,而破壞人家父母師長的心血。」

年前到內地交流,接待單位派了幾個大學剛畢業的妹子隨團照應,她們那句「老師」叫得非常順口,我特別提出疑問:「誰教你們稱呼別人做『老師』的?」妹子說:「自小在學校有教、父母也是這樣教,大家都習慣這樣稱呼前輩,倒不覺得有甚麼特別。」

  「但我們不是你老師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妹子說,就算不是學校的老師,也可以是職場的老師,甚至人生的導師。

少年強,則國家強,一個「老師」稱謂,反映出內地年輕人心態,就是要謙卑地向有經驗者吸收、學習。

這方面,香港是大落後了。女兒的老師跟學生說:「你們在街上碰到我,不要大呼小叫乜老師物老師,say個hi就可以了。」年輕一代教師,好怕被人指手劃腳知道他們是教書的;有些為了跟學生打成一片,甚至會跟孩子互叫英文名字,叫「老師」太迂腐了,現代社會不必講這種舊禮數。有次跟團去旅行,團友互報名字職業,惟獨兩個斯文女子支吾以對,直至最後那天,被八卦團友追問,才不情不願說出自己是中學教師,我奇怪,又不是見不得光行業,為甚麼要遮掩忸怩?

連教師都看不起自己,孩子忘了誰師誰生,失掉尊重尊卑,也是理所當然。

新世代覺得稱謂是一種迂腐,但看到大學生指着校長搞批鬥、圍着校監講粗口,忽然覺得,迂腐一點又何妨?好東西要學,重整香港下一代的教養,不如就由學習叫一句「老師」開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於現時身為老師的要跟學生 " 打成一片", 筆者疑惑是否屬 " 買怕 ", 因為師生關係攪不好, 學校對老師的評價自然有影響, 但對付頑劣的學生又不能體罰, 硬的不成, 自然是要用懷柔政策, 埋學生堆, 與學生打成一片,

這點在小學還未明顯, 老師的威嚴尚在(被黃獨洗腦的小學生尚未成氣候), 一到中學, 黃獨學生已與黃獨老師打成一片, 不埋堆的老師衹好 "隻眼開隻眼閉 ", 以免被黃獨學生(老師)聯同街外人 " 修理 " (你懂的), 

及至大學階段, 黃獨學生羽翼已豐, 插手校務是必然的事(奪權嘛, 好一批紅衛兵), 那能讓一個反黃反獨的人出任校長及校監, (紅衛兵)批鬥校長, 批鬥校監, 辱罵校長無恥, 已是(紅衛兵)指定動作, 甚至選聘校長要經學生審查政治立場, 

由中學而大學, (在黃獨父母的身教, 黃獨老師的培訓下)小學淪陷亦為時不遠, 至此大中小學全面染黃甚至染獨, 那些不埋堆的老師衹為未能教好學生感到慚愧, 卻又無能為力,

猶其教協打著教育專業人員組織的幌子, 多年來行政治操作之事, 令同業蒙羞, 令社會側目, 身為教育專業人員雖未必會是教協會員, 但面對市民大眾異樣的目光, 也覺愧對市民, 愧對家長, 愧對學生, 又那會願意表露教師的身份呢,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教協落得這般田地, 令教師尊嚴掃地, 令業界蒙羞, 教協歷屆諸位領導人難辭其咎, 誤人子弟, 帶來千古罵名, 教協誠然會在香港史上佔一 " 重要席位 ",

筆者憶起雍正年間大將年羹堯的一則往事, 年羹堯家塾聘請老師待遇優渥, 但要求亦高, 在家塾堂前貼著一對聯:" 不敬先生, 天誅地滅, 誤人子弟, 男盜女娼 " , 不敬先生是告誡子孫, 誤人子弟是警惕老師, 語氣不可謂不重, 

年羹堯雖是粗人軍佬, 包衣僕從出身, 亦知尊師重道, 但對誤人子弟的老師卻毫不留情, 適足為老師戒, 教師要讓人尊重, 必先要尊重自己的專業, 不要誤人子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槍打出頭鳥 [ 屈穎妍 ]

hkgpao 2017年06月16日
https://hkgpao.com/articles/131413

這星期,小學生正在考BCA(基本能力評估,易名前叫TSA)。昨早七時許,一個叫伍嘉儀的家長,帶着未升小學的女兒,夥同補習老師王曦彥,來到九龍塘聖家學校門外,掛上寫着「罷考BCA」的標語,並在校門外焚燒模擬試卷。其間校長邵苑芬修女挺身阻止,撕去標語,並報警求助,指有人在校門縱火。

香港有五百多間小學,為甚麼這兩個跟學校毫不相干的人,要跑到此校門外撒野?原因,就是那位敢言的校長邵修女。

我不認識邵修女,但我早前看過她在報上發表的文章,當時她以洋洋灑灑數千字痛陳TSA的利弊,解釋評估結果對教學的重要性,有理有節,我看了文章,頓時對這個糾纏教育界的問題豁然開朗。

後來,TSA(現叫BCA)成了議會辯論議題,議員陳志全帶了一班小學生進立法會旁聽,看羅冠聰、朱凱廸、毛孟靜、葉建源、陳志全等反對派表演一幕議會內鬧爆局長、離位、舉牌、擲物、叫囂、示威……最後吵鬧收場。邵修女看了很痛心,於是在接受商台《政經星期六》訪問時公開批評這些政客:「為甚麼要帶小朋友去這種是非之地?那粗暴言語、粗暴行動,是很壞的教育,反對派是在荼毒小朋友。」

痛心之餘,邵修女仍努力為事件修補、建設。因為議會辯論中有三十六位議員反對BCA,於是邵修女連同十間支持BCA的小學校長搞了個分享會,邀請所有立法會議員來傾聽教者心聲,結果,只得葉劉淑儀及蔣麗芸兩位議員出席,作為教育界代表的葉建源,只派個助理來,羅冠聰、陳志全、毛孟靜那幾個在鎂光燈下罵得最聲嘶力竭的,連影都沒有。

全港只有二十六間小學不參加BCA,應考的有五百間,卻只有邵修女那間成為攻擊目標,箇中原因大家看清楚吧?反對派的槍總是對着出頭鳥,尤其那些不瘟不火便能把道理說清的人。

對抗歪理歪風,就是要支持敢言者,請大眾為邵修女這種掏心教者叫好,請警方嚴懲恐嚇學校的縱火狂徒。邵修女,放心,你並不孤單,我們會在教育路上與你同行!

原載:頭條日報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170615/575531/

圖:嘉諾撒聖家學校官網

http://www.hfkc.edu.hk/main.ht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