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定居内地退休長者的醫療問題,筆者又順帶談一談有關長者使用醫療券的問題,
現今政府發給合資格長者每年有2千元的醫療券,可用於特定範圍,但衹能累積5千元的上限,如超過這數額不用,5千元以後的餘數便會被註銷,據政府的解釋,這是是要鼓勵長者使用醫療券,
當醫療券累積到一定數目,而長者又身體健康,或正接受政府醫療系統照顧,暫時毋須用作額外醫療用途時,政府這等 " 鼓勵 " 長者使用醫療券的政策,便成為長者頭痛的問題,究竟如何使用將會超出累積上限的醫療券,而又不違反醫療券的限制,
近年最常見的便是長者把醫療券用作配眼鏡之用,但媒體發現有不少長者被 " 遊說 " 配高價眼鏡,以免超過累積上限的醫療券被取銷的情況,
為什麼會這樣呢?醫療券有特定用途的限制無可厚非,但設立累積上限的政策就有商榷之處,無疑,香港的私家醫療服務價格高昂,醫療券可作為一個補助,但長者非必要時都不會使用私家醫療服務(除了如發燒感冒肚痛等小病外),
但由於政府的醫療政策,一些檢驗或治療性及康服性的服務,雖則公營醫療系統可以提供,但排期時間往往長達數月甚至數十個月,不少長者未到排期日子就可能見上帝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被迫使用昂貴的私家醫療服務,私家醫療服務雖說可使用醫療券或政府轉介補助,但8千元的上限在支付檢驗費用後可能所餘無幾,
舉例說如長者最常見的心血管造影檢驗,私家醫院 (如持政府醫生轉介信) 而使用醫療券的話,普遍收取6千元(如不用醫療券自費的話則衹需4千元) ,由此可見,醫療券的8千元上限,在檢驗後餘下的款項,根本未必能支付後續的私家醫療甚至手術費用,
所以醫療券鼓勵長者使用的8千元上限,在必要時衹屬杯水車薪,當然,政府有其難處,人口老化,醫療系統肩負沉重的財政負擔,推出醫療券無疑可幫補長者使用私家醫療服務,減輕公共醫療系統負擔,
但為什麼又設立累積上限呢? 著實令人費解,醫療券不可轉讓衹限用於特定用途已足夠,照理長者的醫療券累積愈多,對於減輕公共醫療服務愈有利,長者可用以使用外間的私家醫療服務,醫療券的累積上限是一敗筆,
後記 :
政府近日宣佈合資格港人可獲派1萬元,目的顯然是鼓勵市民消費刺激經濟,以應對疫情對零售業帶來的影響,但卻沒有指定使用期限,
那為什麼醫療券要有累積上限呢?
同是政府已出之物,錢已落在人家的錢包(或戶口) 中,為何要設限迫使人家使用,很明顯就衍生了長者被 " 遊說 " 配高價眼鏡的問題,反映出醫療券設累積上限的不合理之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