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PVWRjw  

/tmp/phpJOjNu4  


中環High Tea --- 馬仲儀靠估抗疫 [ 黃麗君 ]
頭條日報專欄 2020年8月27日


特區政府在下周二推出全民免費病毒檢測,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計劃受到部份醫護人員胡亂抹黑,當中表表者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學醫本來是一門科學,但這位醫生以「靠估」的論述抗疫,誤導市民,莫此為甚!


馬仲儀昨天在電台節目上發表她的靠估言論,質疑全民檢測的成效。她說了甚麼呢?有幾個重點。


首先是關於隱形病人的言論。她說:「其實好大可能,我哋搵到o依家嘅所謂隱形病人,佢哋呢造成傳播嘅機會已經好細,因為雖然佢身體仍有少量嘅病毒,但係呢啲病毒可能係已經有啲抗體依附住喇。你喺呢個勞民傷財嘅情況之下去搵少量嘅隱形病人,會有啲乜嘢嘅反效果呢?」

 

馬仲儀講隱形病人造成傳播機會好少,原因是他們的身體只有少量病毒,甚至已經有抗體依附着,又說檢測只會找到少量隱形病人。她說出這些結論,有甚麼科學根據?有甚麼數據支持?她可以說明嗎?若她沒有任何根據而作出這些結論,是靠感覺還是靠估呢?


除了講隱形病人,她還說出一番偉倫講檢測結果。她說:「呢個病每一個測試呢都有『假陰性』同埋『假陽性』嘅問題。咁如果有市民佢哋做咗測試,佢自己心安理得,咁樣就開始鬆懈,呢個係好大問題。」


馬仲儀講到「每一個測試」都有「假陰性」和「假陽性」的問題,有甚麼事實根據呢?現在特區政府已進行的測試,真的是每一個都有「假陰性」和「假陽性」問題?如果不是的話,馬仲儀所說的若不是靠估,就是危言聳聽,誤導市民不信任檢測。


她說市民做了測試之後,會對抗疫鬆懈,這個說法又有甚麼事實根據?很多香港人都做過測試,這些人已經沒有戴口罩、沒有保持社交距離嗎?


馬仲儀靠估、靠嚇,另一位醫護人員則靠亂吹。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在本周二對傳媒說,全民檢測是政府一個政治任務,除此之外,則無其他原因。她說有很多專家、學者說全民檢測不切實際、沒有用、勞民傷財,同時檢測過程中會有人群聚集,反而會增加感染風險。余慧明講特區政府做全民檢測是為政治任務,但事實是否她本人才是把檢測政治化?


疫症在社區爆發,政府進行全民檢測是盡快截斷傳播鏈的方法,有疫症爆發而不做檢測,真的是處理大型公共衞生事件應採取的態度和方法?她有沒有違背自己的專業去亂吹這種檢測無用論?


醫護人員做的是專業工作,但他們若讓自己的個人喜好、個人政見凌駕專業,誤導市民,便是專業失職、失德。馬仲儀和余慧明抗拒內地協助香港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靠估、靠嚇、靠亂吹的做法去影響市民的看法,抹黑政府的抗疫計劃,她們有把市民的健康利益放在心上、放在首位嗎?她們還配當醫護、做一個專業人員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奇怪,照常理而言,醫護人員應該支持政府推行全民檢測,找出沒有病徵的隱形(或感染初期) 患者,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同時亦減輕醫療系統與醫護人的風險壓力,


這也是的,能儘快找出沒有病徵的隱形患者,送院隔離治療,對醫護人員而言是減低了染疫的風險,因為有個案顯示,因他疾病但沒有新冠肺炎病徵的病患者到醫院求診,被當作普通病患者處理,收入普通病房,


直至多日後病徵逐漸浮現,作核酸檢測才確診是新冠肺炎患者,但已對有緊密接觸的醫護人員及同一病房的病人構成感染風險,


新冠肺炎感染者初期可能還未有病徵浮現,很易被醫護人員忽略,增加感染的風險,全民檢測就是要找出這等感染初期沒有病徵,甚或是完全沒有病徵但卻帶有病毒的隱形患者,將之隔離治療,減低醫護人員面對隱形患者的風險,亦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馬仲儀指 " 其實好大可能,我哋搵到o依家嘅所謂隱形病人,佢哋呢造成傳播嘅機會已經好細,因為雖然佢身體仍有少量嘅病毒,但係呢啲病毒可能係已經有啲抗體依附住喇。你喺呢個勞民傷財嘅情況之下去搵少量嘅隱形病人,會有啲乜嘢嘅反效果呢?" ,


筆者不是專家,但亦覺得馬仲儀的論據有問題,首先,隱形病人體内病毒的傳染性有多高誰也不知道,可能如馬倩儀所指,造成傳播嘅機會已經好細,但亦有可能是具高度傳染性,衹不過是病徵還未浮現,就醫學角度而言,又是否可以置諸不理呢?


可能馬倩儀認為政府攪全民檢測,可能成效不彰是勞民傷財,但政府在現時疫情嚴峻,社區爆發情況嚴重,要截斷傳播鏈最適當的做法就是全民檢測,把社區的隱形患者 " 揾得一個得一個 ",


在疫情爆發下,政總不能袖手旁觀,被動的待患者找上門而什麼也不做,防疫抗疫措施不能以衡工量值來衡量,亦不能以付出多少就應收回多少作準則,


預備新增建的方艙醫院及臨時醫院,建成後可能疫情已受控,確診患者入住率不高,但面對高傳染風險的疫症,有備無患總是金科玉律,


回顧疫情初起時,全球的防護裝備都嚴重缺乏,這不獨特區而言,那時期衹有人指責政府儲備不足,而沒有人會認為防護裝備儲備過多是浪費公帑,


其實這與政府推動全民檢測是同一道理,投入資源作預防性防疫措施,不能計較是否值得,


政府大量儲備防護裝備,用不到時就被指是浪費,濫用公帑,一旦疫症爆發,儲備不足以應付需求時,卻被批後知後覺,沒有危機意識儲備足夠防護裝備一樣,


筆者質疑疫症爆發初期,特區醫護的防護裝備嚴重缺乏,馬倩儀是否亦有批評指責政府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儲備足夠防疫裝備,如果有的話,那她如今批評政府推出全民自願檢測,又是否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對政府的抗疫措施有雙重的標準呢。


而馬仲儀指 " 隱形病人造成傳播機會好少 " 真令人難以相信是出自曾受醫學訓練的醫生之口,未知馬倩儀這說法是否有醫學根據,有數據支持嗎?


但近日爆發的社區確診病例,不少是無法追縱的個案,比例令人憂慮,證明社區內確實存在隱形病人,亦證明這等隱形病人極具傳染性,可令接觸者受到感染,不少未能追縱個案的出現,令馬倩儀的 " 傳播的機會好少 " 論備受質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