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寬容,少一點理直氣壯 文﹕蔡子強
香港明報 2014年4月24日
http://news.mingpao.com/20140424/msa1.htm
【明報專訊】老實說,從小到大,自己都算不上是一個好好先生,脾氣頗為火爆,自恃口齒伶俐,嘴上不饒人,到了40歲以後才開始懂得收斂,當然,這要歸功於歲月的沉澱,遇過足夠多的人,碰過足夠多的事,讀過足夠多的書,這都會讓個人的修養有所變化。
一位台灣五星級飯店領班的自白
例如,我便曾經讀過以下一篇文章,題為〈鐵血消費者——少一點理直氣壯〉。這是由台灣一位五星級飯店領班徐正雄先生所寫的,或許旁人眼中他天生注定是「吃這行飯」的,但文中他卻說,他差一點與這個行業擦肩而過。
他說永遠忘不了10多年前,初出茅廬時,在一家五星級飯店工作的一件往事。那是他第一次打翻東西,把托盤上的一杯冰凍啤酒倒在客人身上。經理立即趕過來向客人道歉,拿來乾布讓客人抹身,還差他到吧台拿來一杯鮮橙汁給客人下火,當他誠惶誠恐的把橙汁放下,並猛賠不是時,客人卻笑了,旁邊的客人也為他「解圍」,開玩笑說要他把啤酒倒在他們身上,因為他們其實也想喝鮮橙汁。
結尾他寫道:「事後我常常想起這個客人,如果當時他要我賠償,我想,後來的我,絕不會充滿熱情的繼續從事餐飲業,原來他是我的貴人,因為他寬容我,給我機會。我想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會碰上這種事,當別人犯錯時,不知道你是否願意給他一次機會﹖」
你的寬容也許可以改變犯錯者的一生
最後,他更寫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說話:「也許,你的寬容可以改變犯錯者的一生。」
我慶幸自己讀過這篇文章,這是我人生因緣的一部分,讓我提醒自己要謙卑,要包容,提醒自己,要善待服務業裏的基層員工,我的一個自以為理直氣壯的投訴,隨時會為別人帶來連串的效果。
或許,商台真的是失去了王牌節目《風波裡的茶杯》太久,太過緬懷這個黃金時代,於是該台的節目主持,最近也搞出了一幕「茶包裡的風波」。
「茶包裡的風波」
該節目主持大有名氣,在不同的媒體都曾經有過「地盤」,事緣她與親友在酒店餐廳叫了3杯「English Tea」,並要求每杯加多一個茶包,侍應詢問經理後回覆,若然要兩個茶包便要給兩杯錢,主持便發晦氣說:「你敢收就得﹗」結果酒店真的收了,她便勃然大怒,先在自己電台節目,後再在自己facebook,公開點名投訴以至唱衰該酒店,並呼籲「請廣傳」,而更惹人爭議的,是她更開名指斥那位侍應,並恥笑他為「蠢侍應」。
究竟事件中孰是孰非,最近兩個星期大家已經討論了很多,是非對錯似乎已經頗為清楚,我相信自己也不再需要加把嘴,反而這件事讓我想起前述那篇文章,於是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但願那位侍應,不會從此對餐飲業失卻熱情。
比起升斗市民,我們這類所謂「意見領袖」,在媒體上擁有很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老套的套用《蜘蛛俠》電影中的一句:「力量愈大,責任愈大」,因此更應懂得克制。正如曾志豪那篇文章〈(請廣傳)蠢侍應心聲〉,篇末最後那幾句:其實用那麼珍貴的大氣電波來投訴「茶包裡的風波」,又會否太過浪費呢﹖為何不用來監察社會其他不公義的事呢?
我們當然可以批評和投訴大機構,如果批評是合理的話,這可幫助它們做得更好。但當牽涉小員工時,卻請務必三思,想想是否可以門前留一線,畢竟他們不像我們,在媒體上不一定有發聲、為自己辯護的機會。點名指斥,甚至以自己的名氣,呼籲「請廣傳」,策動輿論公審一個小員工,我相信實無必要。小員工牽涉的又不是什麼彌天大罪,生活已經十分艱難,這樣若然打爛別人的飯碗,試問又於心何忍呢﹖
把脾氣留給權貴和社會不公
今天,我會盡量提醒自己少發脾氣,但若然真的要發脾氣,也把脾氣留給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例如特首梁振英、政府高官、大機構如TVB,以及其他壟斷資本等,因為,權力的天秤已經嚴重向他們傾斜,自己實在毋須太過謙恭,免得助長了他們的氣焰。相反,對於無權無勢者,則要反其道而行,免得一個不小心傷害了別人的自尊。
特首請吃飯可以不去,被邀出席一些「畀面派對」我也可免則免,但清潔阿姐、學生送來的糕點,無論喜歡不喜歡,都要欣然吃下;碰上特首和高官,不用那麼熱情,更不用笑臉迎人,打恭作揖,最多點一點頭,但碰上清潔阿姐、校巴司機、屋小巴司機、屋看更和管理員,就要盡量打招呼、講早晨、講唔該;對位高權重者,要不亢不卑,但對服務我們的工友,則要彬彬有禮。
這就是我的做人原則。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多一點寬容, 少一點理直氣壯 ", 蔡子強自詡遇過足夠多的人, 碰過足夠多的事, 讀過足夠多的書, 歲月的沉澱讓個人的修養有所變化, 懂得收斂, 舉台灣一位五星級飯店領班徐正雄先生經歷的文章, 慶幸" 自己讀過這篇文章, 這是我人生因緣的一部分, 讓我提醒自己要謙卑, 要包容, 提醒自己, 要善待服務業裏的基層員工, 我的一個自以為理直氣壯的投訴, 隨時會為別人帶來連串的效果。"
並以此月旦商台一名皇牌主持的 " 行為 " , 指 " 我們這類所謂「意見領袖」, 在媒體上擁有很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老套的套用《蜘蛛俠》電影中的一句 :「力量愈大, 責任愈大」, 因此更應懂得克制 " , 並引用曾志豪的說話 : " 其實用那麼珍貴的大氣電波來投訴「茶包裡的風波」, 又會否太過浪費呢? 為何不用來監察社會其他不公義的事呢?
指 : " 我們當然可以批評和投訴大機構, 如果批評是合理的話, 這可幫助它們做得更好, 但當牽涉小員工時, 卻請務必三思, 想想是否可以門前留一線 " , " 小員工牽涉的又不是什麼彌天大罪, 生活已經十分艱難, 這樣若然打爛別人的飯碗, 試問又於心何忍呢?
然後筆鋒一轉, " 我會盡量提醒自己少發脾氣, 但若然真的要發脾氣, 也把脾氣留給那些有權有勢的人, 例如特首梁振英、政府高官、大機構如TVB, 以及其他壟斷資本等, 因為權力的天秤已經嚴重向他們傾斜, 自己實在毋須太過謙恭, 免得助長了他們的氣焰 " , " 相反, 對於無權無勢者, 則要反其道而行, 免得一個不小心傷害了別人的自尊 " , " 對位高權重者, 要不亢不卑, 但對服務我們的工友, 則要彬彬有禮 ",
網友看了蔡子強這篇撰文, 有何感想? 當然, 對蔡子強的 " 謙卑包容, ", 善待服務業裏的基層員工, 謙謙君子的行為留下深刻印象, 但看到末尾就壞了, 原來對服務業的基層員工, 就要 " 謙卑包容 ", 對特首梁振英、政府高官、TVB, 以及其他壟斷資本等, 因為權力的天秤已經嚴重向他們傾斜, 自己實在毋須太過謙恭, 免得助長了他們的氣焰 "
這 " 謙卑包容 " , 是屬個人修養範疇, 但對特首梁振英、政府高官、TVB 等, 蔡子強卻認為 " 毋須太過謙恭, 免得助長了他們的氣焰 " , 問題是梁振英、政府高官、TVB 什麼地方犯了蔡子強?
說到權力的天秤已經嚴重向他們傾斜, 梁振英、政府高官的權力是法律所授予的, 政府行為受到議會及傳媒監察, 如果蔡子強指 " 權力的天秤嚴重向他們傾斜 " , 這是議會及傳媒的失職, 而蔡子強這等 " 意見領袖 " (不知是誰封贈他的呢?), 也可在自己傳媒的地盤作出批評月旦, 蔡子強又是否要問責呢? " 意見領袖 " 嘛!
而TVB是根據法例取得廣播牌照, 這是相關政府政策規定, 何來會被認為是 " 壟斷資本 ", 蔡子強何來會認為" 權力的天秤嚴重向他們傾斜 ", TVB有的衹是第四權, 傳媒的監察權, 這是自由民主的社會, 傳媒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立場, 在新聞自由編輯自主的大前提下不受干擾, 蔡子強可以不認同TVB的的方向和立場, 但卻不能指 " 權力的天秤嚴重向他們傾斜 ", 扣上這麼大的帽子, 可以說是欲加之罪, 何患無詞,
蔡子強這篇撰文一如以往的不忘綁上梁振英, 現今更加上TVB " 齊齊過堂 " , 對於蔡子強的批評指控, 是否可以說得具體一點呢? 一句 " 權力的天秤嚴重向他們傾斜 " , 就有如 " 曾參殺人 ", 可能令對方受到傷害, 蔡子強不要忘記, 他是 " 意見領袖 " , 對社會有 " 影響力 ", 說話要有根有據, 不能信口雌黃.
看蔡子強的撰文, 愈來愈令人有千篇一律公式化的罐頭文章的感覺, 首先是拿時事政事來叙述一番, 再加上自己的 " 感覺 ", 然後加上泛民黨團或人士的 " 配菜 " , 最後不忘綁上梁振英作結尾 " 三國盡歸司馬懿 ", " 責任都是梁振英 ", 就此收筆, 領稿費去了.
後記 : 蔡子強文首所指的 " 茶包裡的風波 ", 主角是蘇絲黃, 連日來被網民圍插, 已暫時潛水去了, face book 雖然是個人社交工具, 但如果開放給公眾瀏覽, 猶其是公眾人物, 就應有其專業操守與個人修養, 蘇絲黃無疑是公眾人物, 又屬傳媒人, 她的 face book 有不少捧場人士, 在這裡抒發一些認為 " 不平 " 的遭遇, 無可厚非, 但是否可以隱去涉及的人物地點以存忠厚呢? 是否一定要把人往死裡整, 請網友廣傳這麼絕呢? 值得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