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六四21  

【新論】 各自表述六四 香港政治難尋共識
新報  2014年06月4日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Detail/index/373324

在1989年,中國發生了「六四事件」,震驚了世界,也震驚了香港。香港人馬上成立了「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為「支聯會」,組織了百萬人大遊行,抗議「六四事件」,也支援中國的民主運動。

燭光晚會參加者漸減

在這個時間,當時的600萬香港人萬眾齊心,聲討中國政府殺害學生的暴行,而且,也一心要幫助中國的民主運動,甚至是左派的中堅份子,也和香港人聯合成為一線,左報社評開天窗,老左派脫離共產黨,甚至連當時的梁振英,也加進了譴責中央政府的陣營。

然而,過了多年之後,中國共產黨政府非但沒有像很多人所預計般倒台,反而穩定了局面,而且,經濟發展還蒸蒸日上,這令到很多人大跌眼鏡。

另一方面,一些民運份子逃到了去外國,一部份人努力上進,成為當地的菁英,另一部份則沒有謀生能力,仰賴美國政府的資助,互相進行內鬥攻擊,其品行風評並不太好,也引起了部份港人的厭惡。還有就是,一些有關「六四現場」的資料,開始洩露了出來,證明當年學生的處理手法,也有不對的地方,這是無可否認的。

這些事件,漸漸引起了一種新的意見,就是中國政府處理「六四事件」的手法固然是不對,有欠道德,可是卻有其實用性,因而維持了中國政局的穩定。換言之,這是以不道德的手法,但卻成就了正當的目的:如果沒有「六四事件」,中國陷進了動亂,哪有這二十多年的穩定和繁榮呢?

以上的這兩種意見,主宰了香港人的主流思想。民主派抱持着譴責「六四事件」的態度,但是建制派卻只提「六四事件」鎮壓學生的實用意義,對於其道德層面,卻是絕口不提。每年一度的維園燭光晚會,從最初幾年的十多萬人,跌至十多年前的幾萬人。在2009年的20周年,回升至15萬人,跟着又慢慢下跌。然而,在這幾年,卻發生了一個變化,就是開始有大量的內地民眾參加,相信是因為「自由行」的關係。

紀念活動見證港分化

到了這兩年,事情又發生了變化。由於本土派的興起,他們根本不想和內地牽扯上關係,自然也不會悼念「六四事件」,例如說,「香港人優先」便會到中環的英國領事館外集會,反對英國將香港交還給中國政府。此外,也有人雖然認同支持中國民運和悼念「六四事件」,但卻並不認同支聯會的作法,所以另起爐灶,在上水港鐵站搞「六四燭光,遍地開花」。此外,「熱血公民」也會在尖沙嘴文化中心舉行紀念「六四」的活動。

至於支持建制的人們,也開始有了新的說法,就是在25年前的6月4日,學生有發生暴亂,也有殺死解放軍,並且展示出大量照片,以資證明。這些團體之一是「愛港之聲」,今天也會在天后港鐵站附近擺設街站,向市民解釋「六四真相」。

無論如何,「六四事件」過了25年後的今天,已經從當年的萬眾共識,急變成為了今日的「一宗事件,各自表述」,而這種變化,恰好也標誌着香港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嚴重分化,而各方各派在政治立場上,並沒有一個可以並存的最大公因數:如果連在「六四事件」的立場,大家也找不出共識來,香港的政治又怎能不分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六四20

每年的六四遊行與六四晚會已變成形式化, 誠如另起爐灶, 在尖沙嘴文化中外的露天廣場攪六四集會的激進黨團所言, 支聯會的六四晚會儼如「拜山儀式」, 年年如一日, 25年來如一日,

支聯會全名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宗旨應是以愛國為核心價值, 這亦是當年學生集會, 要求國家改革的核心價值, 可惜支聯會在六四後, 就完全扭曲了學生集會的目的, 以 " 平反六四 " 作為主旨, 愛國就不談了, 將資源全投放在 " 平反六四 " 的行動上, 偏離了「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的名稱, 支聯會是否應正名為 「香港市民支援平反六四運動聯合會」, 更為貼切,

更有甚者, 去年支聯會攪六四遊行, 六四集會, 以「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 平反六四, 永不放棄」為口號, 竟引起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的狠批, 指「愛國」已被中共曲解為「愛黨」, 因此不同意「愛國」口號, 並講了重話 :  " 不要濫用六四遇難者的資源 ", 

而其中又發生一段小插曲, 支聯會前常委徐漢光在支聯會內部討論時, 指丁子霖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但討論紀錄卻 " 不知何故 " 循內部電郵傳送到丁子霖手中, 引起丁子霖極大不滿, 指徐不應在六四前夕對六四死難者家屬說出如此不敬的話, 事件引致支聯會在燭光晚會撤去「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口號橫額, 李卓人並親自致電丁子霖道歉, 涉事的徐漢光亦辭去支聯會常委職務,

筆者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就徐漢光事件向丁子霖道歉沒有異議, 但對支聯會撤下「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口號就不以為然, 根本這是兩碼子事, 一件是個人範疇, 一個則是涉及大是大非, 對國家民族認同的範疇, 「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有什麼不對?

共產黨扭曲愛國為愛黨是一回事, 香港市民是否認同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種非理性的思維出現在丁子霖身上並不出奇, 但不能認為香港市民都認同丁子霖的思維, 認為愛國就等同愛黨, 就要抗拒「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的口號, 丁子霖能代表了香港市民嗎?

而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又接納丁子霖的 " 意見 " , 撤下「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口號更屬荒謬, 一個以「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為名的團體, 竟被丁子霖牽著鼻子走, 不敢談愛國, 不敢提愛民, 李卓人這支聯會主席可當得窩囊透了.(詳情見延伸閱讀)

今年的六四晚會集會人數, 在25周年的效應下比去年有所增長, 支聯會公報的集會人數水份亦頗為克制, 衹誇大一倍, 比諸去年滲水三倍已有所收歛, 這也是的, 連集會人數也造假, 教人如何相信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談支聯會
新浪博客 - 普通人語  2013年6月15日
http://skwmse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143543

今年6.4燭光晚會因天氣問題被腰斬, 是24年來首次, 今年支聯會流年不利, 先是因"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的口號引起軒然大波, 除了被本土派狠批, 晚會被杯葛分裂, 另起爐灶攪6.4燭光晚會外,

還被支聯會的主要精神領袖, 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狠批, 指「愛國」已被中共曲解為「愛黨」, 因此不同意「愛國」口號, 並講了重話 :  " 不要濫用六四遇難者的資源 ", 除了"愛國愛港, 香港精神"的口號風波外,

支聯會前常委徐漢光在支聯會內部的討論時, 指丁子霖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但討論紀錄卻循內部電郵, 被傳送到丁子霖手中, 更引起丁子霖極大不滿, 指徐不應在六四前夕對六四死難者家屬說出如此不敬的話, 事件引致支聯會在燭光晚會撤去"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口號橫額, 李卓人並親自致電丁子霖道歉, 涉事的徐漢光亦辭去支聯會常委職務,

其實徐漢光批丁子霖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與今年紀念6.4主題"愛國愛港, 香港精神"並無直接關係, 一個是涉及對丁子霖的人身攻擊, 丁子霖反應激烈可以理解, 但丁子霖對"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口號的抗拒, 而支聯會又接納並撤下, 就有值得商榷之處,

問題是"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有什麼不對? 共產黨扭曲愛國為愛黨是一回事, 香港市民是否認同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種非理性的思維出現在丁子霖身上並不出奇, 但不能認為香港市民都認同丁子霖的思維, 認為愛國就等同愛黨, 就要抗拒"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的口號, 丁子霖能代表了香港市民嗎?

筆者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就徐漢光事件向丁子霖道歉沒有異議, 但對支聯會撤下"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口號就不以為然, 根本這是兩碼子事, 一件是個人範疇, 一個則是涉及大是大非, 對國家民族認同的範疇,

李卓人因丁子霖個人的思維與反應, 因而放棄了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這是背棄了發起89民運學生們的愛國思維, 亦是違背了支聯會成立的宗旨--- "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 ", 國不愛了(因為丁子霖說被共產黨"曲解"了), 民也不愛了(被愛國口號連坐撤下), 但沒有了民, 不去愛他, 又何來談的上爭取民主?

李卓人是被丁子霖的" 不要濫用六四遇難者的資源 " 狠話震懾了, 就背棄了發起89民運學生們的愛國思維, 違背了支聯會成立的宗旨, 他這個支聯會主席是怎樣當的?

至於徐漢光批丁子霖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風波, 他今天在民主報撰文"講清楚"愛國口號的始末, 回應李怡在民主報撰文的批評指支聯會是迎合喬曉陽談話才提出愛國愛民的口號, 又稱自己 " 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個辭彙一知半解, 是"用錯詞闖禍", 寫在內部電郵裏, 後來知道用錯了, 立即誠意向她(丁子霖)道歉,

李怡在民主報撰文指支聯會是迎合喬曉陽談話才提出愛國愛民的口號, 不談也罷, 李怡穿鑿附會的撰文還少嗎? 前此汶川地震被形容為"天譴", 更是李怡的"代表作",

徐漢光是教協理事, 是教育專業人員, 對於徐漢光辯稱, 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個辭彙一知半解, "用錯詞闖禍", 實在難以令人接受, 他是資深教育專業人員, 是退休教師, 不是不識之無的市井之徒, 這個名詞的含意, 相信連中學生也不會攪錯, 他這個教育專業資格真不知如何得來, 令人疑惑?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的素質真令人擔憂,

昨晚的6.4燭光晚會, 支聯會公佈有15萬人出席, 但回顧歷年6.4燭光晚會出席人數紀錄, 就發覺有一怪現象, 原來維園的足球場與草坪是橡皮做的, 據民主報報導歷年的6.4燭光晚會, 2006年燭光晚會坐滿4個足球場, 支聯會宣佈有4萬4千人出席, 但到了2010年, 燭光晚會坐滿6個足球場+中央草坪, 出席人數竟上升至15萬人, 去年(2012)支聯會更公佈有18萬人出席,

地還是那些地, 2006年燭光晚會坐滿4個足球場, 支聯會宣佈有4萬4千人出席, 去年及今年, 就算6個足球場+中央草坪, 人數寬鬆的加大一倍, 也衹是9萬人, 何來會有15萬甚至18萬人之多, 原來足球場與草坪當真是橡皮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