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馬拉松 - 昨日的我 [ 屈穎妍 ]
2019年2月26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190226/743602/
近日炒作的厲害的一個數字是一百五十,反對派把所有社會問題歸咎到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名額上,彷彿什麼事都關新移民事、都是那一百五十個名額惹的禍。反對派議員更提出要「源頭減人」,從根本解決問題。
說到根本,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事實,這一百五十名額的根本,源出何處?
其實,把單程證配額由七十五加至一百五十,是英殖年代的決定。一九八二年港英政府與內地政府達成協議,每日給予配額七十五個內地人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為了人道立場及家庭團聚,在一九九五年再把配額加大至每日一百五十人。
二○○二年,時任特首董建華向中央提議削減單程證數目,希望騰出名額轉為吸納內地專才和優才來港,以減輕社會福利壓力及人口資源錯配,可惜最後在社會反對下無疾而終。二○一三年,毛孟靜、范國威等議員為了反對時任特首梁振英的覓地政策,把房屋問題歸咎於一百五十個配額,提出取消名額的「源頭減人」概念。當時,張超雄、胡志偉、涂謹申、郭榮鏗、莫乃光、梁繼昌、葉建源等共二十一個反對派議員聯署反對,認為家庭團聚是基本人權,支持維持配額。這些人,今日仍健在,卻坐在議事堂反起新移民來。
人權當然是冠冕當皇的借口,當年他們反對「源頭減人」,是因為反對派視這些人口是他們的新票源,根據《獨立媒體》當時一篇李柱銘專訪,他是這樣說的:「希望泛民將焦點放在爭取新移民支持,而不是爭取減少新移民數目上。我堅信,當大陸一個家庭來到香港,是因為大陸沒有自由,如果七年我們都不能夠令他們愛上自由民主,那就是民主派的失敗。」有趣的是,當年寫這篇專訪的記者,就是今日站在歧視新移民最前線的議員朱凱迪。
原來,神又係佢哋,鬼又係佢哋,大家應該明白,什麼叫做「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對派議員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已不是新鮮事物, 他們衹是為反對而反對, 從不回顧過去自己說過什麼做過什麼, 因為市民健忘, 媒體包容, 從來不會抽反對派議員的後腳, 黃媒如是, 非黃媒亦如是,
屈穎妍抽反對派議員的後腳, 無疑是有新聞價值, 令市民對反對派議員的言行回憶過去, 比對現在, 在未來的選舉中能有所選擇, 不會誤選非人,
可在黃媒黃議員大力推動 " 源頭減人 " 的浪潮下, 非黃媒的媒體卻對反對派議員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默不作聲, 十分包容,
其實事件是十分有新聞價值, " 源頭減人 " 是一個很好的社會議題, 值得媒體跟下去, 剖釋新移民是否令特區社會資源有所負擔, 抑或是對特區經濟發展有所貢獻, 這是一個很大議題,
家庭團聚配額源於中港婚姻, 無論在人道立場, 或是反對派議員的恐共抗共立場, 都應對家庭團聚的基本人權予以支持,
上世紀的中港婚姻, 多是基層港男, 在經濟上難以覓得對象, 內地改革開放後, 以港人的身份在內地找尋對象比較容易, 就造就不少中港婚姻, 產生了家庭團聚的問題,
而當年的來港審批是由內地主導 ( 至今仍是 ), 香港沒有任何角色, 在回歸前後才達成每日來港配額的制度, 直至今日,
每日150人說多不多, 說少不少, 但說這每日150人分薄社會資源就見仁見智, 首先, 在上世紀的中港婚姻多是中年男士居多, 在就算婚後立即申請單程證來港, 也要排三五年才能批出單程證, 來港後要住滿7年才能享受資助房屋福利, 這與資助房屋輪候時間長並無連帶關係,
持單程證來港的女士, 通常在內地一孩政策下, 衹攜一個未成年子女來港, 子女尚幼未能就業幫補家計, 而丈夫多是基層人士, 入息不高, 在經濟上就有困難之處, 所以申請公援的著實不少, 但這衹是過渡期, 當子女達到入學年齡, 妻子便可就業幫補家計, 最多是在家居附近找尋兼職幫補家計, 自食其力, 就毋須仰賴公援了, 相信網友都會認識不少這等自食其力的新移民,
這等新的勞動力為香港的就業市場注入新力軍, 由於香港實施中小學免費教育, 學歷較高的人每每響往白領的工作, 比較辛勞的工作每每欠缺人手, 新的勞動力就填補了這等空缺, 不能說是新移民搶了香港人的飯碗, 衹是香港人不願做而已,
現今反對派議員與黃媒力炒 " 源頭減人 " , 無疑是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衹聚焦在新移民分薄社會資源, 卻把新移民填補香港勞動力的空缺略而不談, 這不公道,
筆者質疑, 在上世紀末因恐共而移民外地的人士, 在移民後如果受到當地市民排斥, 指會分薄社會資源, 這又有何感想,
何況不少在97前移民外地的人士, 都紛紛回流香港, 對於這等經已宣誓效忠於他國, 持外國護照的香港人, 但又保留香港身份證, 享受著香港的社會資源, 這又有何感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自己人」批范國威毛孟靜排外分化
2013年11月2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11/02/HK1311020020.htm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及公民黨議員毛孟靜,早前在香港及台灣多份報章刊登廣告,聲稱新來港人士「掠奪」了港人資源,更於前日立法會大會上提出名為「港人優先」、實質涉嫌歧視新來港人士的動議,被社會各界狠批試圖撕裂社會,就連反對派中人也看不過眼:反對派22名立法會議員昨日聯同多間民間團體發表聯署聲明,批評范國威及毛孟靜不應作分化性言論,更不應視新來港人士為資源緊張的「代罪羔羊」,「牽頭教港人歧視『新移民』」,並與范毛兩人劃清界線。范毛兩人同日舉行記者會反駁,爆發隔空罵戰。
反對派22名立法會議員,包括民主黨、工黨、社民連,以及除毛孟靜以外的公民黨議員,昨日舉行記者會並宣讀「聯合聲明」,不點名批評范國威及毛孟靜等連日來發表的歧視性言論。
挺家庭團聚維持單程證配額
他們在聲明中指出,家庭團聚是國際人權,故支持維持以家庭團聚為目的的單程證配額,但要求特區政府「取回」或「參與」單程證的審批,讓審批制度「能彰顯家庭團聚的原則」,並強調香港社會應以包容及公義的原則對待新來港人士,不應將他們視為「掠奪香港資源」的負累,支持更民主及團結的香港,而不認同「排外」及「分化」言行。
責「有人」挑起仇恨令港人蒙羞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在記者會上稱,他們明白有市民因個人權益受損感到不高興,但這源於特區政府「施政錯誤」。該黨抗拒任何撕裂社會言行,並譴責「有人」挑起仇恨,認同絕對要善待新來港人士。該黨前主席何俊仁補充說,各個世代都有不少內地人移居香港,而香港人也會移居到海外,現代社會不容許及不應該歧視,「蝗蟲禍港」等字眼更令港人蒙羞。
不齒拿新來港人士「開刀」
工黨主席李卓人亦指,香港是個包容及公義的城市,不應該有任何「排外」言論,大家也不應因為「兩地矛盾」而「殃及池魚」:新來港人士不是香港面對的最大壓力,大家不應該將「箭頭」放到新來港人士身上。該黨議員張超雄則指,雖然他原則上支持「港人優先」,而社會發展的確出現了很多矛盾,更出現「資源爭奪」情況,但「有人」將焦點「投放在錯誤地方」。該黨議員何秀蘭也指,大家不應找新來港人士做「代罪羔羊」,更不應拿新來港人士來「開刀」。
「歧視人者日後必受歧視」
社民連主席梁國雄則稱,香港問題在於「內地資本」,而不是內地人民,「歧視人者日後必受歧視。我唔知佢哋(范毛等)想做咩,但肯定無運行。(范毛等)教人歧視人,遲早被歧視」,又寄語他們聆聽John Lennon的《imagine》,領會普世價值。
梁家傑迴避 拒談黨立場
與毛孟靜同黨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被問及該黨對單程證的立場時未有正面回應,只稱香港衣食住行受到壓力,源於香港人口政策問題。
同日,備受批評的范國威及毛孟靜在反對派22人記者會後發表有關「港人優先」聯署聲明,稱他們不認同任何「排外」的言行,而「港人優先等同歧視」是非常可笑的邏輯。范國威在記者會上稱,他們提出「港人優先」政策並非在緊張時間「無風起浪」,而是與「拒絕赤化」一脈相承的。
毛孟靜反咬箝制言論自由
毛孟靜則拉埋民主黨落水,指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曾提及「單程證輸出國安赤化香港」,「這是否分化?」她又批評其他反對派議員是在「箝制言論自由」:「講咩嘢?港人優先等同歧視?有冇更可笑的邏輯?言論太過分。任何社會以本土利益作優先,等同『阿媽係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訪李柱銘:不贊成「源頭減人」 倡泛民爭新移民選票
獨立媒體 2013年11月13日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8969
由一個〈抗融合 拒赤化 反盲搶地〉聯署廣告而引發,有關減少新移民人數的爭論,導致泛民主派出現新的分歧。廣告把梁振英政府粗獷式土地發展政策歸咎以單程證來港的新移民,提出「源頭減人」。部份民間團體批評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和范國威等廣告發起人鼓吹歧視新移民,反對和支持廣告兩派自此壁壘分明。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最近提到「幽靈選民」和參與審批單程證的問題,被兩位議員的支持者引為同道,以引證兩人的觀點。
李柱銘日前在金鐘的辦公室接受獨媒專訪,解釋他對這場爭議的思考。他强調香港人的上一代大部份人是為避共產黨而來的移民,港人在內地子女有權來港與家人團聚,港人不應歧視新移民。他不滿意的是「幽靈選民」(見另稿),但絶不認同歧視新移民。
應盡快令新移民得到更公平的待遇
甫坐下,李看到記者預備的「反盲搶地」廣告,就說「不喜歡他們這樣搞」。「我不贊成這種想法﹝即限制家庭團聚移民﹞,因為根據《基本法》,如果他真係有權,根本他自己也是香港人,我們怎能不准他進來,這是出發點。但如果我們的社會不能夠一次過讓他們全部來,不等於我們不可以有一個健全、透明度高、公平的制度,有次序地讓他們來.……如果有權來香港並且已經入境,雖然未住夠七年,未曾做永久性居民,我們不應該歧視地們,反而應該盡快令他們得到更公平的待遇。」
《信報》專欄作者練乙錚早前撰文,指爭取新移民的政治支持是泛民與當權派之間的「最關鍵博弈」。李柱銘也希望泛民將焦點放在爭取新移民支持,而不是爭取減少新移民數目上。「我堅信一點,當大陸一個家庭來到香港。大陸沒有新聞自由、政治自由,他們來到後見到這裏的不同,如果七年我們都不能夠將他們改變過來,令他們覺得自由和民主的可愛,那就是我們民主派的失敗。我到現在仍認為應該努力在新移民上,讓他們明白香港人為何要爭取民主。因為沒有民主就保障不到法治,沒有法治就保障不到自由……如果有七年這麼長,就算不能全部贏過來,也應該可以令到當中好多人覺得民主可愛。」
他不同意「源頭減人」,對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卻抱寬容的態度。他說在比例代表制下,「你講這些話想拿這些選票,講那些話想拿那些選票」,而反對新移民的心態亦不局限於香港,是世界性現象,源於擔心影響自己生活。「其實他們(毛孟靜和范國威)都是我的朋友,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看法,我覺得不重要,我亦不想跟他們說:『你唔好喎,你錯。』因為,這個議題沒有全黑全白,是灰色地帶,每個誠實的人都可以有不同意見。我們雖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要尊重他的看法……」
族群政治冒起 錯在共產黨不給民主
至於族群政治逐漸在香港冒起,並得到愈來愈大的支持,他認為責任主要在於北京政府不守承諾給予港人民主制度,令年輕一輩失望。「真的要香港獨立的人少之又少,示威時手持舊香港旗,不等於搞港獨。如果共產黨不是拖住香港的民主步伐,我不相信這班人會出現,而且就算有人這樣做,都不會有好多人支持。但現在事實上,行這條路線的人有一定支持,錯在哪裏呢?是共產黨不守諾言,將民主的諾言一路押後。如果年輕人覺得行唔通, 『跟住啲老野咁行, 依家行唔通喎』,我理解。我們自己也很不喜歡,很不舒服,很不開心。為何這麼久都不行?如果不是為何會有佔中呢?」
這次圍繞著新移民的爭論,已經由不同觀點的辯論,發展成對持不同意見者近乎人身攻擊的惡意中傷。這種以人身攻擊式言論去壓倒對方,令對方收聲的方法這兩三年愈來愈普遍。李柱銘表示,自己多次經歷泛民中人的不友善對待,演講被喝倒釆,助選期間被其他泛民人士「指手指鼻」辱罵,跟獨媒做這個訪問,他亦已有被罵的準備。但他說,即使不喜歡,只能一笑置之,「當然不希望人身攻擊,不是所有人這樣想,只能一笑置之。不能夠一言堂,一言堂就麻煩,要所有人完全一致,只有共產黨。」
記者問李柱銘如何用「民主的態度」面對政爭,他想也沒想就說出「網上潮語」:「包容。」
「有一句話:我完全不同意你所講,但我願意付出我的生命,令到你有權講這句說話。我們民主派的議員應該這樣看,其他人說話令我們不開心,刺激我們,甚至人身攻擊,但你記住,如果我們今日因為不喜歡某些人的講法,而令他停止講,他朝就算我講其他沒那麼刺激的話,一樣會有人來這樣做,最後就是共產黨一言堂。我們應該有這種醒覺……如果你沒有言論自由,我怎能相信我會繼續享有(言論自由)呢?」
記者:黎穎詩 Chloe Lai、朱凱迪
攝影:吳卓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