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曼儀:行政跟政府 港台非官媒 下月退休 籲守住《約章》:外面怎爛,自己不可爛
明報2020年10月19日
【明報專訊】香港電台機構傳訊及節目標準組總監伍曼儀下月退休,回顧過去一年,港台成為風波裏的茶杯,有建制派稱港台是「官媒」,理應效忠特區。
伍曼儀則說︰「我(在港台)做了31年,從不認為自己是『官媒』,或者是一個『官』」,稱港台不能做任何人的「喉舌」,港台頭上有兩頂帽:一是公共廣播機構,二是政府部門,「我們在行政上跟政府,但做節目便是做回傳媒」。
離別在即,她寄語港台堅守公共廣播的初心,保持中立原則,「一個鐘擺左右走容易,要停下來很難,但我們正要做到這個難度」。
明報記者 張彤
港區人大代表吳秋北早前表示,港台作為「官媒」,向特首負責、效忠政府是本分。伍曼儀形容港台頭上有兩頂帽子:一是傳媒機構,二是政府部門,港台在雙重身分下從事公共廣播的工作,她從不認為港台是「官媒」。
伍曼儀說港台是「小香港」︰「外面嘮嘈,我們也嘮嘈」,無法獨善其身,唯有守住《香港電台約章》、《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等港台基石,「外面怎麽爛都好,自己不可以爛,中間的東西(原則)更不能爛」。
籲堅守中立:鐘擺左右容易 停下難
伍曼儀1981年畢業於浸會學院(今浸會大學)傳理系,約40年間,傳媒生態變化甚巨,她說現在市民能點出各家媒體的政治取態︰「我讀書不是這樣教的,那時說『唯真為善』(傳理學院院訓),你講truth(事實)的時候不能將個人意見放進去,為什麽現在沒有了?」伍直言痛心。
也知道有市民認為港台代表了「某種立場」;她寄語港台抓緊宗旨:「同事是黃、藍無所謂,但不要(將政見)放在節目當中……為何港台會給人量出是黃、藍?是靠節目。
節目誰做出來?肯定是同事,那為何同事的stance(立場)會放了出來?」回歸初心,伍曼儀始終認為公共廣播需容許不同立場的人發聲,「製作人員應堅守平衡與中立;一個鐘擺左右走容易,要停下來很難,但我們正要做到這個難度」。
《頭條》需檢討:裁決「唔錯得晒」
通訊事務管理局5月裁定《頭條新聞》其中一集污衊和侮辱警方等投訴成立,表示該節目多年來被標示為「個人意見節目」,須遵守《電視節目守則》中尊重事實、盡量讓多方面意見表達的原則。
伍曼儀認為有關裁決「唔錯得晒」,對於有港台員工認為「(頭條新聞)過往一直都是這樣做」,她說一貫做法不等於全然正確。有意見認為《頭條新聞》屬諷刺性質節目,伍曼儀解釋兩類節目各有製作要求,「如果想做一個諷刺時弊節目,又要是個人意見節目,我想這件事不可以」。
然而,伍承認平衡意見的工作有實際困難,「當你每做一個題目,你都要找兩個陣營來說,我不如做《城市論壇》?」她認為《頭條新聞》「絕對需要檢討」未來製作方式,包括探討在今天時局下,如何做好諷刺時弊節目。
回應利君雅「講人話」事件:
態度或需改 追問無問題
作為本港唯一公共廣播機構,伍曼儀強調港台舉足輕重,記者形象如「大家閨秀」,行事應要有「港台格」,但沒有「(記者)不該問」的問題,惟要注意用字、態度,不贊成粗魯提問、無理高聲呼叫。
港台助理節目主任利君雅曾在去年的記者會上,促特首林鄭月娥「講人話」,伍稱留意到公眾對利君雅有讚亦有彈,她認為利君雅當時是追問問題,態度或需調校,但追問本身無問題,內部會從新聞專業角度處理事件,「上司說的話和外面公眾的反饋亦會不一樣」。
離別在即,伍曼儀重申公共廣播是一個平台,「讓接收者看到、聽到他們認為的東西,而不是我們引導的東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港台的太后終於退休了,一路以來,港台節目出了事,都是由伍曼儀站出來 " 頂 " , 反而廣播處長兼港台總編輯卻躲在伍曼儀身後,不敢面對公眾,這就造就了伍曼儀的特殊地位,
伍曼儀的職銜是香港電台機構傳訊及節目標準組總監,顧名思義是對節目的製作有監察的責任,節目出了事由她出來 " 解畫 " 無可厚非,但當社會的矛頭指向梁家榮要求梁家榮出來交代時,仍由她來頂是否有點超越呢?
日月神報這則報導,顯然是意圖為伍曼儀的退休作一註脚,在她 " 監管 " 下的港台節目備受社會批評,讓她在退休前作出辯護,
記者指 " 回顧過去一年港台成為風波裏的茶杯 ", 不知記者是有意或無意。把 " 茶杯裡的風波 " 扭曲為 " 風波裡的茶杯 ", 蓄意淡化港台 " 過去一年 " 備受社會批評,其實那止過去一年,多年來港台某些節目被相關監管部門譴責及被社會批評還少嗎?
猶其自有違法佔中及港獨黑暴亂港事件以來,港台節目取態偏頗有目共睹,否則何以會引來相關監管部門的譴責,
再看看自港版國安法頒佈實施後,港台節目的取態與港版國安法頒佈實施後有顯著的不同,以前的肆無忌憚都轉為 " 地下活動 " ,採用旁敲側擊的手法,取代以往的公然在節目中宣揚港獨支持黑暴,這等轉變又是否代表前此的作為,就算港台的編採監製也心裡有數,是屬違法,所以不敢挑戰具針對性的港版國安法,
伍曼儀指 " 在傳理學院時,院訓是『唯真為善』,你講truth(事實)的時候不能將個人意見放進去 " , 也知道 " 有市民認為港台代表了某種立場 " ,
她寄語港台抓緊宗旨:同事是黃、藍無所謂,但不要(將政見)放在節目當中……為何港台會給人量出是黃、藍?
是靠節目,節目誰做出來?肯定是同事,那為何同事的stance(立場)會放了出來?」,
伍曼儀明顯的知道同事將政見放在節目當中,所以說出這番說話,但這正正就是她這節目標準總監的職責所在,為何她不加以糾正?將節目納回正軌,以向社會交代,
至於伍曼儀指頭條新聞需要檢討,有關監管部門的決定 " 唔錯得晒 ", 這還算是 " 講返D 人話 ", 節目辱警環節已超出 " 嬉笑怒罵 " 的底線,令社嘩然,否則就不會引來監管部門的譴責,
至於利雅君事件嘛,衹能說政府弱雞,導致官員變成任人魚肉不敢還拖,如放在美國白宮記招場合,早已被大咀吧總統修理並列入黑名單,取消參與白宮記招權利,
而所屬媒體亦會採取處分行動,因為這位記者的行為已違反了傳媒專業操守,對官員作出具侮辱性的不當行為,更影響了媒體聲譽,
但伍曼儀認為利君雅當時是 " 追問問題 ",追問問題叫官員 " 講人話 " , 誠然是極具侮辱性,意下是不把官員當人來看待,就算牛頭角順嫂也知道利雅君想表達些什麼,
訪問最後,伍曼儀重申 " 公共廣播是一個平台,讓接收者看到、聽到他們認為的東西,而不是我們引導的東西 ",
筆者不同意伍曼儀的結語,公共廣播是如伍曼儀開首所指的 " 講truth(事實)的時候不能將個人意見放進去 ",不能把個人意見(政見) 放進節目中 , 猶其是新聞時事範疇,
要讓受眾接收到真確的訊息,而不是受眾 " 認為 " 的訊息,更不是媒體 " 引導 " 的訊息,
如果要讓接收者看到、聽到他們 " 認為 "( 例如太子站死了人) 的東西,無疑是脫離了傳媒專業,淪為取悅受眾(自己友) 的宣傳機器,就如黃媒衹發放受眾 " 認為 " 的訊息一樣。
後記 :
利雅君不是華裔人士,她的廣州話說的流俐沒錯,但她對於廣州話語匯的了解,誠然不能與說母語的廣東人相比,筆者質疑她對於 " 說人話 " 語句的含意了解多少?就在記招中沖口而出,
筆者疑惑,在港的非華裔人士使用的廣州話語匯,很多時都是上一年代廣東人所常用,但到今時今日已漸次淡出日常交談使用。
這可能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與家中長輩相處中吸收了長輩的用語,代代相傳,長大後不自覺的便順口而出,對於某些語匯的含意未能深入了解,可能引起對方的誤會,至於利雅君 " 講人話 " 事件是屬無心或是蓄意的冒犯侮辱,那就見仁見智了,
不過,伍曼儀 " 人之將走,其言也善 " , 沒有如一路以來的硬撐 " 自已友 ", 總算是 " 講返D 人話 " , 有部份的說話筆者還是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