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臉部辨識自助登機12秒完成安檢 組織憂當局利用資料追蹤民眾
明報 2018年10月20日
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81018/s00004/1539833718788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引入臉部辨識技術自助登機,大幅縮減辦理登機手續的時間,一分半鐘便可完成,當中安檢僅需12秒。有國際人權組織擔心,內地當局會利用這些生物辨識技術,記錄及追蹤民眾,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上海虹橋機場1號客運大樓周一(15日)啟用,機場引入8套自助安檢驗證設備。旅客只需掃描身份證及進行人臉識別,便可自助完成安檢。到上機前,旅客同樣只需通過掃描身份證或登機牌,及再次進行人臉識別後,便可完成自助登機手續。
中國境內許多機場已使用臉部辨識技術,但虹橋機場這次啟用的設備,則是中國第一個全自動系統。虹橋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是工作人員用肉眼判斷,核對人臉,自助安檢是通過數據分析、肖像比對、自行通過,大幅提高安檢效率,基本12秒就可以完成一個人(安檢)」。
春秋航空是虹橋機場內,第一間使用這套自助系統的航空公司,現時只有中國身分證持有人,才能使用系統。春秋航空表示,乘客普遍接受這套自動化登機系統,啟用第一日,乘搭春秋航空的5017名乘客中,有87%乘客使用自助登機服務;自助登機亦大幅縮減辦理登機手續的時間,一分半內便可完成。
不過,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亞洲區中國部研究員王松蓮(Maya Wang)擔心,「當局正利用生物辨識與人工智能技術,記錄及追蹤民眾,以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美聯社/中央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引入人臉辨識技術自助登機, 大幅縮減辦理登機手續的時間, 一分半鐘便可完成, 當中安檢僅需12秒。有國際人權組織擔心, 內地當局會利用這些生物辨識技術, 記錄及追蹤民眾, 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引入臉部辨識技術衹是用於自助登機, 就引來國際人權組織擔心 " 內地當局會利用這些生物辨識技術, 記錄及追蹤民眾, 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問題是乘客就算不使用臉部辨識技術自助登機系統, 也要在航空公司櫃檯辦理相關手續, 乘客資料一樣會輸入中央資料庫核實身份, 衹不過是核實程序由人手改為自助而已,
不明在航空公司櫃檯辦理相關手續, 就"不擔心"內地當局會利用這些生物辨識技術, 記錄及追蹤民眾, 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而使用臉部辨識技術自助登機系統, 就"擔心"內地當局會利用這些生物辨識技術, 記錄及追蹤民眾, 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這位國際人權組織研究員王松蓮究竟是怎樣的邏輯, 令人費解,
事實證明, 上海虹橋機場引入人臉辨識系統自助登機後, 辦理登機手續的時間大幅縮減, 對乘客而言是好是壞有目共睹, 如果 " 擔心 " 當局會利用這些生物辨識技術, 記錄及追蹤民眾, 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大可仍舊往航空公司櫃檯排隊辦理相關手續,
不過內地高鐵早已廣泛採用人臉辨識系統自助入閘, 這位國際人權組織研究員王松蓮又是否後知後覺, 到今時今日才來 " 擔心 ", 而日月神報編採亦煞有介事的當作 " 新聞 " 來報導, 而內地運輸系統採用人臉辨識系統自助入登機和入閘的 " 舊聞 ", 當真是這麼有新聞價值嗎? 抑或報導重心衹聚焦在 " 內地當局會利用這些生物辨識技術, 記錄及追蹤民眾, 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