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炒姜事件看新聞管理(文:蘇鑰機)
香港明報 2016年5月12日
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0512/s00022/1463016349749
上月《明報》突然表示因財政問題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員工認為原因不明不白,引來社會各方關注,有些專欄作家「開天窗」抗議,又有團體發起在明報門前集會,明報工會更考慮罷工。上周管理層開始釋出善意,邀請前資深員工梁享南出任代執行總編輯,雙方有意願化解危機。
最近我和陳淑薇編輯的新書《領導的藝術:新聞老總談管理》剛出版,此書源於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新聞教育基金、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記者聯會舉辦的一些研討會,有很多老總級人馬分享了他們的管理經驗和智慧,其中內容對「炒姜事件」可以有5點啟示。
應「領導」而非「管理」員工
第一點啓示是管理和領導的分別。邱曉文指出,新聞人不喜歡被管理,所以主管應該去「領導」而不是去「管理」員工。「管理」是技術性的,管理者置身事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處於對立,後者被前者擺佈。「領導」則是一種藝術,領導者和被領導者都是事物內部平等的元素,兩者目標一致。邱曉文認為管理是媒體經營的必要之惡,而且傳媒非常特殊,因為傳媒人要有自由和獨立思考,這和管理格格不入。
陳景祥認為,領導是指帶領一伙人做出比期望還要高的成績。領導者要有遠見,能夠洞察公司的前景如何,然後要有人負責和執行。領袖的特質是有遠見和有行動,而有遠見但無行動的是夢想者,有行動卻無遠見的是實務者。
嘗試了解衝突 化解誤會
第二點啓示是老闆和員工應如何相處。盧永雄表示,多些從老闆的角度看事情,不等於是認同老闆的看法,但要懂得老闆的思考方式,爭取妥協雙贏。員工只想打工賺錢,同時追尋理想做好新聞;但老闆冒風險做生意,始終要求賺錢這個目標,員工可能沒太理會。這是傳媒行業永恆的錯配。
第三點啓示是怎樣溝通及建立團隊。人們常以為領導一般都是要操縱和改變別人,作出許多改動,但陳景祥認為領導者能和人溝通是最重要的。陳淑薇說大家要懂得易地而處,做起事來一定會更好,對彼此的體諒也會更多。我們要嘗試了解兩邊的矛盾衝突,嘗試化解誤會。
所有從事管理的人都需要有團隊精神。陳早標談及建立團隊的3個難題,包括時間不足、人才不足和資源不足,並提出解決之道。李月蓮指出,世界趨勢是邁向知識社會,傳媒高層不要把作為知識工作者的記者視為下屬,應視他們為工作伙伴,就如交響樂團的指揮和樂師一樣,大家各有職能。網絡世代興起,如何管理年輕人也是個重要議題。他們有其特點,管理者要激發他們的熱誠,欣賞和鼓動他們,要能將心比己,欣賞他們的優點。
不斷求變 才能適者生存
第四點啓示是如何面對危機及作出改變。在逆境中求存,關偉深有體會。他指出香港傳媒要不斷求變,才能適者生存。當時他在亞視工作,老闆會不斷地提醒大家是在逆境之中,要經常警惕自己和有危機感。壓力可轉化成動力,使大家不斷產生新構思。
我和新聞業友好曾經參觀很多美國和歐洲的新聞機構,看到外地媒體近年的12個新趨勢,涉及改變內部運作、重組架構、設立新部組、改變思路、轉移重點、與其他機構合作競爭等。新聞界要配合科技的變化和受眾的需要,要時常在變。單志民和趙燕萍也看到媒體數碼化帶來的巨變。新聞工作者都要能夠寫文、拍片、出鏡、配音、在網上編輯搜尋。大家天天在鬥快、鬥準、鬥深入,還要努力為公司增值,開發新產品。
求同存異建互信 走向雙贏
第五點啓示是危機發生後,如何檢討及解決問題。有關今次事件,明報管理層及員工應該把握契機,盡量減低事情的不良影響之外,並發揮正面思考,在烏雲中找到一點亮麗的銀邊。其實大家的共同願望是把明報辦好,這個願景有利於公司、讀者和社會。重要的是員工和管理層能夠找到共同點,求同存異,建立互信,走向雙贏。雙方應該多找機會真誠討論,一起解決現有及以往累積下來的問題。
長遠而言,明報可以邀請讀者、作者及其他相關人士集思廣益,一起探討並重新確認辦報的核心價值。除了公開表示「編採方針保持不變」之外,或許更可因應時勢在執行方面作出修訂改良,令明報辦得更符合大家的理想。
總括來說,希望新聞界的高層不單止是管理員工,還要懂得領導。傳媒高層可以更善待員工,記者也要多明白老闆的心態和困難。大家能夠經常溝通,建立有效團隊,應付內部及外部出現的各種問題,及作出適當反應改變。當出現危機後,要迅速檢討及解決問題,力求達到「烏雲銀邊化」的效果。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神報解僱執總姜國元事件本已告一段落, 但餘 " 聲 " 未了,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以 " 從炒姜事件看新聞管理 " 為題, 在發表撰文, 從炒姜事件闡釋新聞管理 ,
文章指出 : 應「領導」而非「管理」員工
------ " 第一點啓示是管理和領導的分別。邱曉文指出,新聞人不喜歡被管理,所以主管應該去「領導」而不是去「管理」員工。「管理」是技術性的,管理者置身事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處於對立,後者被前者擺佈。「領導」則是一種藝術,領導者和被領導者都是事物內部平等的元素,兩者目標一致。邱曉文認為管理是媒體經營的必要之惡,而且傳媒非常特殊,因為傳媒人要有自由和獨立思考,這和管理格格不入。
陳景祥認為,領導是指帶領一伙人做出比期望還要高的成績。領導者要有遠見,能夠洞察公司的前景如何,然後要有人負責和執行。領袖的特質是有遠見和有行動,而有遠見但無行動的是夢想者,有行動卻無遠見的是實務者。"------
筆者對此有所保留, 就媒體架構而言, 編輯部與行政部是分工的, 編輯部負責編採, 行政部負責管理行銷, 編輯部由老總領導, 行政部由社長管理, 在媒體文化而言, 老總被視為媒體編輯部的領導人而不是管理者, 一向在相互尊重的情況下進行編務運作, 但最終拍板出街的權力在老總, 這是制度, 因為要為出街資訊負上法律責任的是老總, 傳媒人的自由和獨立思考不能逾越老總的職權, 或替代老總的法律責任, 這是很清晰的,
------ " 第二點啓示是老闆和員工應如何相處。盧永雄表示,多些從老闆的角度看事情,不等於是認同老闆的看法,但要懂得老闆的思考方式,爭取妥協雙贏。員工只想打工賺錢,同時追尋理想做好新聞;但老闆冒風險做生意,始終要求賺錢這個目標,員工可能沒太理會。這是傳媒行業永恆的錯配。"------
" 多些從老闆的角度看事情, 不等於是認同老闆的看法 ", 這是對的, 易位思考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但有多少傳媒人做的到成疑? 但老闆投資媒體是商業決定(政治決定例外), 往往已定出了媒體的文化與發展路向, 邀請相同理念的老總掌舵,老闆不可能亦不會插手媒體編務(民主報的肥佬黎則例外) 所以老總往往多少也承接了老闆的理念掌管媒體的路向, 員工如堅持自己的理念而忽視老總的意見, 甚至超越了職權範圍, 老總在別無選擇下衹好讓員工離去, 這與老闆(或老總)和員工相處無絕對關係,
------ " 第三點啓示是怎樣溝通及建立團隊。人們常以為領導一般都是要操縱和改變別人,作出許多改動,但陳景祥認為領導者能和人溝通是最重要的。陳淑薇說大家要懂得易地而處,做起事來一定會更好,對彼此的體諒也會更多。我們要嘗試了解兩邊的矛盾衝突,嘗試化解誤會。
所有從事管理的人都需要有團隊精神。陳早標談及建立團隊的3個難題,包括時間不足、人才不足和資源不足,並提出解決之道。李月蓮指出,世界趨勢是邁向知識社會,傳媒高層不要把作為知識工作者的記者視為下屬,應視他們為工作伙伴,就如交響樂團的指揮和樂師一樣,大家各有職能。網絡世代興起,如何管理年輕人也是個重要議題。他們有其特點,管理者要激發他們的熱誠,欣賞和鼓動他們,要能將心比己,欣賞他們的優點。"------
從日月神報事件上我們可以看到黃絲編採的 " 團隊精神 " 爆燈, 可惜不包括老總在內, 沒有把老總視為 " 工作伙伴 " ,這從鍾天祥逋到日月神報便被黃絲編採圍堵要求他表態選邊站便知, 日月神報黃絲編採有懂得 " 易地而處 " 嗎? 有體諒鍾天祥雖為老總也要向老闆負責嗎? 可見 " 團隊精神 " 在日月神報觸礁的責任不在老總而在黃絲編採,
------ " 第四點啓示是如何面對危機及作出改變。在逆境中求存,關偉深有體會。他指出香港傳媒要不斷求變,才能適者生存。當時他在亞視工作,老闆會不斷地提醒大家是在逆境之中,要經常警惕自己和有危機感。壓力可轉化成動力,使大家不斷產生新構思。
我和新聞業友好曾經參觀很多美國和歐洲的新聞機構,看到外地媒體近年的12個新趨勢,涉及改變內部運作、重組架構、設立新部組、改變思路、轉移重點、與其他機構合作競爭等。新聞界要配合科技的變化和受眾的需要,要時常在變。單志民和趙燕萍也看到媒體數碼化帶來的巨變。新聞工作者都要能夠寫文、拍片、出鏡、配音、在網上編輯搜尋。大家天天在鬥快、鬥準、鬥深入,還要努力為公司增值,開發新產品。"------
" 如何面對危機及作出改變 ", 日月神報面對的業績已達嚴峻地步, 在同業相繼裁員的情況下, 日月神報亦難以獨善其身, 雖裁撤姜國元未必涉及裁減人手, 但在日月神報的業績可看出經濟壓力甚大(見筆者前此 " 日月神報不裁員能否繼續撐下去 " 一文), 但在黃絲編採的壓力下承諾年內不會裁員, 無疑是飲鴆止渴,
------ " 第五點啓示是危機發生後,如何檢討及解決問題。有關今次事件,明報管理層及員工應該把握契機,盡量減低事情的不良影響之外,並發揮正面思考,在烏雲中找到一點亮麗的銀邊。其實大家的共同願望是把明報辦好,這個願景有利於公司、讀者和社會。重要的是員工和管理層能夠找到共同點,求同存異,建立互信,走向雙贏。雙方應該多找機會真誠討論,一起解決現有及以往累積下來的問題。"------
" 危機發生後, 如何檢討及解決問題 " , " 其實大家的共同願望是把明報辦好 ", 但問題似乎不是這樣, 老總與黃絲編採 " 把明報辦好 " 的理念似乎有方向上的差異, 以往曾發生老總更改標題而被黃絲編採聯同外界同路人 " 圍插 " 的局面, 如果老總在編輯不能作最終的決定, 又如何可以承擔可能有的法律責任? 但這就發生在日月神報了,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 老總與黃絲編採何來會有相同的理念? 共同的願望? 老總身為媒體的領導人, 希望把媒體辦好是不容置疑的, 但黃絲編採又是否一致呢? 而不是把自己的理念凌駕於 " 把媒體辦好 " 之上, 亦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媒體造成傷害,
在巴拿馬文件事件中, 日月神報黃絲編採把城中一眾富豪名人一鍋端 " 擺上枱 " 大爆他們離岸公司的財務安排甚至個人私隱, 可又提不出他們 " 為富不仁 ", 以違法手段獲取財富, 甚至成立離岸公司違法逃稅的證據, 可能令媒體帶來法律訴訟及影響廣告的收入, 身為管理層的可以不聞不問嗎?
蘇鑰機所指的數點, 在正常的媒體, 正常的傳媒人無疑是金石良言, 但日月神報(甚至香港電台)是屬正常的媒體嗎? 編輯部最高負責人的老總是否能確實執行其職務成疑, 控制了編務的黃絲編採是否有意願與弱勢的老總 " 找到共同點, 求同存異, 建立互信, 走向雙贏 " 成疑.
後記 :
蘇鑰機在撰文裡始終迥避談及姜國元被炒的原因? 以及老總在面對手下編採拒絕執行指示時的應對揩施, 全文的核心衹是和溫水式的 " 以和為貴 ", 忽視在一向行之有效的媒體管理制度下, 老總及社長職權應受到尊重, 編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逾越, 就算意見不合, 也不能超越本身職權範圍, 對媒體造成可能的傷害, 如果編採認為是站在理上, 可以掛冠而去, 但老總及社長亦不應迫人太甚, 不讓辭職而要撤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