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4習近平04    

橫眉冷看:做新聞不同於造新聞
東方日報 2017年7月4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704/00184_010.html

甚麼叫言論偏頗?觀乎壹傳媒處理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香港的新聞便是。《蘋果日報》報道習主席的三日行程,經常大字標題強調如何封路,如何擾民,市民某某埋怨上班要多花近句鐘時間云云。總之,報道盡量從負面處講,沒事也定要找出事來。

這是一種卑劣的煽動手法,完全不顧新聞工作者應具的操守與客觀性,看着這類報道,與其說令我反感,毋寧說讓我痛心。香港是一個言論開放的社會,傳媒有立場是合理的,你可以對共產主義政權表示不同意見,甚至對國家領導人作批評。但提出異議須得持平客觀,不能以偏概全。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一定會有國家元首來訪,來訪就一定要封路,要「擾民」。殖民地時期,英女王兩次訪港,當時是否就完全不必封路,是否就沒有一個市民會覺得生活受滋擾?九七年回歸後,美國總統克林頓伉儷亦曾在任內訪港,當時的保安不也同樣嚴密,很多地方都要列為禁區?保障來訪政要安全,是香港警方的基本責任,所謂「擾民」是迫不得已,也是大部分市民願意付出的代價。在七百多萬市民中,只要採訪時作適當誘導,報道時再加上技巧的剪輯,你當然可以找到說習近平訪港是擾民的所謂「民意」支持,但這就代表反映了客觀事實嗎?

保安措施是否過於嚴密不是不可以質疑,但必須持平中肯,例如先以習近平今次的保安規格,跟以往訪港的外國元首作比較。但就算比較出的結果是今次較嚴謹,也不能馬上作批評,還得考慮近年全球性的恐襲威脅增加了多少,再作綜合性的評估與評論才對。這才是做新聞的應有之義,而不是連續兩、三天,每天胡亂找一、兩個街坊來發表擾民論,就作重點新聞處理。這樣就只是在「造」新聞而已。

大學講師 陳偉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習近平來港, 警方將恐襲級別升為高級, 當然會被黃媒拿來大做, 但是為什麼習近平來港, 香港的恐襲級別會升級呢? 筆者給網友說一件事,

習近平來港前數天, 筆者友人自廣州東站乘直通車來訪, 發覺車站的安保措施升了級, 除了入站時, 行李要過X光, 乘客要過安全門外, 到了直通車入閘處更要過一重安全門, 所有行李都要打開檢查才能上車, 比機場安檢更嚴格, 

而友人走的時候習近平還在特區, 從羅湖口岸出境, 乘和諧號返廣州, 發覺深圳火車在乘客出閘處設置了四部X光機及安全門, 無論從省內或省外乘火車到深圳的乘客拍卡出閘後, 行李要過X光機乘客要過安全門才能出站, 進入深圳,

這表示些什麼? 就是習近平來港, 警方將恐襲級別升為高級, 防的不是國際恐襲, 而是國內的藏獨彊獨, 所以深圳提升了安保措施, 以防藏獨彊獨激進份子經深圳滲入香港進行活動, 廣州亦加以配合,

為什麼習近平來港, 鄰近的地區要提升安保措施為香港把關呢? 這就不能不提香港回歸20年, 還未訂立國家安全法, 令國家安全撕開一個缺口, 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軟肋,

國家領導人來港, 在沒有國家安全法的保護下, 著實令人擔心, 因為在世界各國及地區, 一旦觸及國家安全, 無論是否有所行動, 都可以 " 拉人封艇 ",

唯獨香港在欠缺國家安全法下, 安保部門無論在竊聽, 跟蹤監視, 搜集情報方面都有諸多制肘, 換言之, 衹要恐怖份子的行動尚在醞釀階段而尚未付諸實行, 都難以對他們採取行動,

就國家安全而言, 這是並不理想的應對措施, 一旦情報有誤, 對社會可能造成極大傷害, 重演當年藏獨彊獨在拉薩與烏魯木齊的恐襲事件, 令市民造成嚴重傷亡.

而國家領導人來港, 竟要鄰近地區安保部門為香港把關, 港人是否覺得心中有愧? 死命反對訂立國家安全法的又是一些什麼人? 訂立國家安全法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這令筆者想起一句諺語 " 平生不作虧心事, 半夜敲門也不驚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