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廣東話的餓狼 [ 屈穎妍 ]
hkgpao 2018 年10月10日
https://hkgpao.com/articles/230169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於電台節目談自己對廣東話和普通話的看法,踩中黃色地雷,連日來被黃媒、黃網、黃絲轟至體無完膚。有人罵他「詆毀粵語」,甚至說他「提倡共產漢語荼毒學子」。
看到這些批鬥,大家應該習慣找回當事人的原話來細看。
訪問是在香港電台「舊日的足跡」節目,局長是這樣說的:「廣東話對香港來說是一種優勢,古典詩詞歌賦用廣東話讀出來更見韻味,我們要保持這種優勢……但看遠一點,全世界學中文,你想想有哪些地方用廣東話?沒有,即是說,整個世界的中文發展,都是以普通話為主。香港這個700萬人的社會,用廣東話學中文,長遠來看,會不會令我們失去優勢?這個要專家去研究。」
在這種訴心聲人物訪問節目,不打官腔,說點個人看法,滲點人味、人情,原來都有罪。
其實局長已說得很安全,他只是提出疑問,希望專家研究,如此而已,卻被標籤為「反廣東話」甚至「反教育」。
在電視教人講粗口的前大學講師Ben sir拍片反駁:「我哋點解要跟住個世界走?乜唔係我哋領導世界?如果乜都跟世界走,高錕教授就發明唔到光纖喇!」
影帝黃秋生在臉書諷刺:「全世界邊個地方用廣東話學中文?全世界又有邊個地方喺小島起咁多高樓大廈?咁係咪要拆曬啲樓?」
藝人歐錦棠更用上粗言:「所以佢咪送X曬佢啲仔女過英國囉!官喎!」
像餓狼看到獵物,有理冇理撲出來咬了再算。黃媒強調全球說粵語的人不只七百萬,是一億,Ben sir說大灣區9+2個地區都是說粵語,這些本土派硬把廣東省拉進來壯大自己,卻忘了,這些說廣東話的地區,通通都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老實說,普教中已行了18年,是時候來個大檢討,有人說普教中與粵教中成績不見得有大差別,但可有想過,那不是普通話的問題,而是教者的問題。
生活的普通話跟教學的普通話是兩回事,沒有三、五年的語境浸淫,很難說出流利標準的教學普通話,詞不達意,自然教不暢快,學不深入。
爭拗了18年,與其繼續膠着,不如重新檢討。大勢如斯,如Ben sir之流說要逆流而上,以700萬帶領14億,我想,可以的,他帶領的廣東粗口,早已令香港的沉淪領先國際。
原載: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8/1010/186940.html
原圖:大公報、歐錦棠 Facebook截圖、黃秋生 Facebook截圖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7/0824/3486226.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謂廣東話, 嚴格來說是廣府話, 因為廣府話衹是廣東省地方語言的一種, 其他還有潮州, 客家等地方方言, 各自成一系,
在推倒滿清後, 當時的政府曾研究討論以何種語言為官方語言, 孫中山是廣東人, 革命骨幹亦以廣東人為骨幹, 本來採廣府話無可厚非, 但廣府話的軟肋是雖則有音有字, 但字多是古字, 經過歲月的洗禮, 早已湮沒遺忘, 很多是有音無字, 除非是專作研究的學者, 否則有字的廣府話早已被遺忘或被相約成俗的字詞所替代, 如果以廣府話為官方語言, 那究竟是以古字還是成俗的字詞作為根本呢? 何況古字已湮沒多時, 要翻出來再教育下一代無疑是事倍功半,
而普通話有其優勢是屬可寫出來的語言, 經過時日的發展, 文字的流傳完全沒有問題, 沒有如廣府話般有俗字與古字之爭, 所以政府最終還是採用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
明白了普通話與廣府話的區別, 就不難了解為什麼廣府話在學術領域未能走出國門, 因為與之相配合的語文要深入領悟與學習殊不容易, 就算是有語言天份的外籍人士(如印裔), 來港多年能操流利廣府話, 但要他寫出真正 ( 廣府話 ) 文字就難以應付, 普通話則不同, 可以我手寫我所講, 對於語文的流傳事半功倍.
至於 " 廣府話粗口文學 " , 衹可說是屬另類文學, 筆者相信這等樣人亦不知道他們所說的 " 廣東話粗口 " , 原來許多亦有古字的, 他們所認識的衹是相約成俗的俗字而已, 如果如他們把如此堅持廣府話的地位, 就理應把 " 廣東話粗口 " 的古文也寫出來向社會推廣, 這才是學術研究的態度, 不要一方面要堅持廣府話的地位, 另一方面卻竊用普通話的文字,
至於語言的流行多由經貿交易帶動, 世界上所有經貿活動的語言都不離經貿交易的框框, 上世紀是英語的天下, 但自從上世紀末中國改革開放後, 強勁的經貿活動帶動的經濟活動語言, 普通話已追上英語, 成為第二大經濟活動的語言, 到中國來投資營商垮國機構派駐的人員, 很多都是中國通, 普通話瑯瑯上口, 要和中國人做生意, 懂得說中國人的語言無疑在溝通方面佔了不少便宜, 同聲同氣嘛, 自然好商量, 至於廣府話嘛, 離開廣東就沒有了優勢, 換著你是要到中國來投資營商的人士, 你會選擇學廣府話還是普通話呢?
以澳門為例, 葡文是澳門官方語言, 但卻不及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香港發展迅速, 因為上世紀經貿活動的語言是以英語為主, 可見經貿活動是語文的推手, 但到了本世紀這情況便逆轉了, 外國的高等學府都加入中文及普通話的進修課程, 這是大勢所趨,
記得上世紀開革開放初期, 由深圳帶動珠三角城市起飛, 當時有一句順口溜 " 東南西北中, 發財到廣東 ", 北方人南下 " 發財 " 多少也學幾句廣府話方便與廣東人溝通, 但時至今日, 廣東省內碰面的都是說普通話人士, 廣東人普遍都能以普通話與人溝通, 這就是大勢所趨,
如果還沈醉在上世紀開革開放初期, " 東南西北中, 發財到廣東 " 時期廣府話的超然地位, 那是不肯面對現實, 如果是以政治理由撐廣府話排普通話, 這是超出了學術研討的範疇, 淪為政治操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