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4港台10  

60億建新大樓立會否決撥款
東方日報  2014年1月4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104/00176_002.html

【本報訊】香港電台計劃耗資逾六十億元在將軍澳興建新廣播大樓,造價較當初估計的十多億元「超支」三倍,被批評過於奢華、浪費公帑,有關撥款昨日於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以十五票反對對十票贊成遭否決。預計政府須縮減大樓規模及撥款額,才有機會重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令興建新大樓的計劃隨時押後一至兩年。

工務小組上月首次討論有關撥款時,多名議員已狠批新大樓造價過高,設計過於豪華揮霍,要求港府主動撤回文件。工務小組昨日再開會討論撥款,港府未有縮減撥款規模,再次惹來議員狂轟。

議員王國興批評新大樓造價由十六億元狂升至近六十億元,是「超超超標」,「一個崩都唔減?好難支持」。鍾樹根質疑,港台口話推廣數碼廣播,但仍保留六個模擬廣播錄音室,「即係僭建」,他認為港台現有的四個錄影廠已是浪費,將來再加建是「浪浪費」。來自商界的易志明亦說,港台新大樓每平方米造價高達三萬多元,等同私人豪宅造價。

議員不滿鄧忍光語帶威脅

對於港台再三強調,現有大樓地方細及設施舊,議員譚耀宗認為港台現大樓「未去到破爛不堪」,同於廣播道的商業電台做節目時「連門口都用埋」,「(港台)唔好講到(自己)咁淒涼」。對於泛民質疑建制派以政治理由反對撥款,譚耀宗強調他們並非反對興建新大樓,而是質疑造價太高,「規劃、成本個個都話貴,冇人話平」,反責有人將事件政治化。

廣播處長鄧忍光警告,若立法會拒絕通過撥款,新大樓合約需重新招標導致延誤,造價隨時較現時再貴三成。議員麥美娟不滿鄧忍光語帶威脅,強調議員不應因政府自設限期而草率通過撥款。泛民議員陳偉業期間再次建議政府收回文件,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不為所動,撥款最後在建制派議員反對下遭否決。蘇錦樑會後對投票結果表示失望,未有回應會否原封不動「硬闖」財委會,還是會主動修改撥款規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電台向立會申請撥款60億興建新大樓, 昨被立會財委會否決撥款, 有議員指新大樓造價由十六億元升至近六十億元, 是 " 超超超標 ", 是難以接受,

無疑, 港台現時設施是多年前建成, 並不理想, 但如果如廣播處長鄧忍光所言, 全部都是 " 史前 " 設施, 筆者就不敢苟同, 位於廣播道30號的港台廣播大廈於1969年投入運作, 而原為佳藝電視, 位於廣播道1號A的港台電視大樓於1971年投入運作,  廣播道79號的港台教育電視中心, 則於1975年投入運作, 港台的設施相對於現時電台, 電視, 以及教育電視的人員編制製作而言, 都屬可以接受程度, 當然, 將來擴充後, 有自己的電台及電視的數碼頻道, 設施不敷應用是必然的事, 但是否有需要大事擴充成疑,

我們看看港台將來的擴充計劃, 電台轉用數碼廣播, 設施面積由15,400呎增加至26,600呎, 增設小型及大型錄音室, 但問題是仍保留設置六個模擬廣播錄音室就令人疑惑, 香港電子傳媒已進入數碼時代, 無論是電台或電視, 都朝這方向發展, 模擬廣播在不久將來被淘汰是必然的事, 為何港台仍保留設置六個模擬廣播錄音室? 其實廣播錄音室無論模擬與數碼衹是設備上的不同, 建造規格大致相同, 不明港台何以要分開模擬廣播錄音室與數碼廣播錄音室, 這不是架床疊屋嗎? 將來港台轉用數碼廣播, 這六個模擬廣播錄音室又是否浪費了呢?

在電視方面, 政府撥給港台的3條數碼頻道已在試播中, 可見所需器材早已添置, 將來遷往新大樓一樣可用, 未知新大樓的電視廣播器材設備有否扣除這筆開支?

政府撥給港台的3條數碼電視頻道的分工:

「港台31台」
屬綜合頻道, 涵蓋時事、教育、資訊、文化藝術及戲劇等,包括全新節目、外購節目、經典重溫、教育電視及天氣等, 以及原於兩家免費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的港台節目, 港台31台逢周一至周五下午5時至凌晨1時30分播放8.5小時節目, 周六及周日中午12時至凌晨1時30分播放13.5小時節目, 並將按年逐步增加製作量。

「港台32台」
逢周三直播立法會會議、重要記者會。

「港台33台」
24小時轉播中央電視台紀錄國際頻道的節目。

由上述的分工我們可以看到, 港台的3條數碼電視頻道主力在31台, 其餘32台及33台所需資源不多, 而港台31台的播放時間, 初期衹為逢周一至周五下午5時至凌晨1時30分播放8.5小時節目, 周六及周日中午12時至凌晨1時30分播放13.5小時節目, 製作量不大, 何況還有外判的節目製作輔助, 令人懷疑是否有需要設置5個大小不同的錄影廠,

其實論綜藝節目, 港台根本不是外間的對手, 由港台自行製作的綜藝節目水準可見一斑, 談到自行製作中長篇劇集, 港台是否有這樣的資源與能力, 亦難以達到外間的水平, 港台的強項, 是時事、教育、資訊、文化藝術及戲劇等小品節目, 這等節目所需資源不多, 港台不應捨長取短與外界競爭,

而港台新聞中心面積由2, 580呎大幅增加至20,600呎, 增幅達698%, 就令人疑惑, 電台新聞部所需資源不多, 但電視新聞則不同, 每次出動都要整組人員連同運輸工具甚或微波傳送設施, 現時外間的電視台已有即時新聞台, 人家資源比港台充足, 港台如此大幅度擴充新聞中心, 明擺著是要與外間的電視台爭一日之長短, 這是否合適呢?

問題是港台31及33台數碼電視頻道初期並非全日播放, 將來是否擴充到24小時播放是未知之數, 一個並非24小時播放, 每小時甚或每半時的新聞報導, 是否能與外間24小時新聞台相比拚成疑,

何況新聞節目必爭之地的午間及晚間新聞, 黃金時段都被無線與亞視佔據著, 港台衹能取得不太理想時段, 到時無線與亞視是否會調動節目迎戰亦是未知之數, 港台新聞中心面積大幅增加有否經過調查研究, 是否能吸納到觀眾? 是否有需要作這樣大規模的擴充,

港台意圖大展拳腳是良好意願, 但獅子大開口就令人質疑, 從新聞中心面積由2, 580呎大幅增加至20,600呎, 增幅698%, 工程部面積由3120呎增加至18,600呎, 增幅496%, 資訊科技及新媒體設施面積由2,050呎12,200呎, 增幅495%, 這3個項目都與新聞資訊製作息息相關, 就帶出一個訊息, 令人聯想到港台意圖打造一個香港特區的RTHK, 有如BBC與CNN, VOA等世界級電視台, 所以每項設備都力求最先進的, 但這是否不自量力, 是否是一個良好意願而不切實際, 而投入這樣大的資源在新聞中心, 是否合乎成本效益能取得成果,

那倒不如將資源放在小眾節目, 向不同種族, 不同階層的市民, 提供多元化的節目, 才合符港台身為政府資助的傳播機構身份.

今次鄧忍光在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碰壁, 主因在設施上的過份擴充, 鄧忍光不是傳媒出身, 衹是技術官僚, 這個港台新大樓設施預算計劃肯定衹是由下屬組成的相關委員會 " 商討 " 出來, 再交給他去申請撥款, 鄧忍光應該沒有這等設施是否合乎港台發展標準, 是否有過份擴張的專業知識,

這次是港台員工把鄧忍光 " 擺上枱 ", 讓鄧忍光去 " 碰壁 ", 筆者奇怪, 一向勇於爭取權益的港台員工, 在這個有切身關係的問題上竟緘默不言, 沒有站出來 " 爭取權益 " , 拉隊到立法會外請願, 這次鄧忍光當真是 " 豬八戒照鏡 ", 裡外不是人, 港台員工不當他一回事, 立法會議員不賣他的帳, 社會嘩然, 怎地港台新大樓建造成本竟可比得上興建一所醫院, 令人匪夷所思.

04港台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港台三條數碼電視1月試播
成報2013年11月19日
http://www.singpao.com/xw/gat/201311/t20131119_472931.html

【記者姚躍華報道】香港電台明年1月13日起試播三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署理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表示,港台現時正進行信號測試,並於今年底會完成七個發射站,預計三條電視頻道將覆蓋全港七成半人口。

三條頻道分別是「港台31台」、「港台32台」及「港台33台」,其中31台屬綜合頻道,涵蓋時事、教育、資訊、文化藝術及戲劇等,包括全新節目、外購節目、經典重溫、教育電視及天氣等,並播放現於兩家免費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的港台節目。

該台逢周一至周五下午5時至凌晨1時30分播放8.5小時節目,周六及周日中午12時至凌晨1時30分播放13.5小時節目,並將按年逐步增加製作量。施永遠透露,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曾介紹其製作的節目,港台會考慮任何優質節目,亦歡迎港視員工應徵。

至於32台,則逢周三直播立法會會議、重要記者會;33台則24小時轉播中央電視台紀錄國際頻道的節目。

他表示居於發射站信號覆蓋範圍內的電視用戶,若使用獨立天線,可配合綜合數碼電視機或機頂盒接收頻道信號,用戶執行「自動搜尋」後便調校到相關頻道;而透過大廈公共天線系統接收信號的用戶,則要得到公共天線系統持有人和管理者配合,添置合適數碼頻道接收器材才可接收相關頻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