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達觀:政治污染象牙塔
香港太陽報 2014年3月7日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40307/00418_010.html
「雙城鬥」新加坡再下一城,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全球大學名氣榜,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身亞洲區三甲,本港排名最高的港大連三十強也入不了,比去年急跌七位,排第四十三。
正所謂,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本港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世界排名大插水,前朝曾蔭權爵士「教育產業」的肥皂泡不刺自破。在資訊時代,沒有優質教育就不可能培養出優秀人才,沒有優秀人才,香港還有何優勢可言?
只可惜,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反對派政客誇誇其談,滿嘴「民主」、「自由」,有誰為本港教育質素不斷下降、競爭力每況愈下,說過半句有建設性的話?
更令人擔憂的是,泛政治化已令清靜的校園淪為是非之地。香港大學「獻媚」風波,校長徐立之慘遭學生「批鬥」;嶺南大學和公開大學校長上任前,先要經過激進學生的「政治審查」,學者尊嚴蕩然無存,讓人有「不到香港,不知文革還在搞」的聯想。
近日,港大學生會刊物將「香港民族、命運自決」作為封面專題,有將七百萬香港人當成自立於中華民族之外的另一個「民族」之嫌,簡直不知所謂。大學從象牙塔變成政治泥漿摔角場,天子門生淪為忘乎所以的政爭鬥士,泛政治化污染校園,後患無窮。
謝文達 傳媒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學校園政治化不自今日始, 大學招聘校長要經過學生的 " 政治審查 ", 學生會換莊亦要 " 維持傳統 ", 參選團隊亦要經 " " 政治審查 ", 堅拒染紅, 似乎現今的大學生衹能容許一種聲音, 凡是不符合他們理念的便要拒諸門外,
問題是存有這種心態的大學生究竟有多少人? 他們的代表性與認受性又有多少? 誠然, 在現今特區太政治化的生態環境下, 大學校園就成為政治黨團組織必爭之地, 學生組織在被過份吹捧下, 造成部份學生自我感覺良好, 對政治活動走火入魔,
遂有連深受學生愛戴的徐立之都被 " 批鬥 ", 黯然不再續約港大, 徐立之前此的連任, 是由絕大多數學生投票挽留的, 為什麼都會被被 " 批鬥 ", 黯然不再續約港大呢? 原因是被捲入政治旋渦, 在部份學生與政治黨團內外結合 " 批鬥 " 下, 宣佈不再續約港大,
一個備受學生愛戴的大學校長因政治原因而離任, 是否為香港的專上教育敲響了警鐘, 大學不再是進修之地, 校長要選邊站, 學生會要 " 維持傳統 ", 參選團隊要經過 " 政治審查 ", 大學的自由風氣一掃而空, 不是同志便是敵人, 便要 " 批鬥 ", 把政治因素凌駕學術進修之上,
今期有學生會刊物更以 " 香港民族、命運自決 " 為為封面專題,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 居民來自五湖四海, 有不同的國籍身份, 如何去界定什麼是 " 香港民族 "? 有香港身份證就是 " 香港民族 " 了嗎? 抑或是在香港出生有香港出世紙才算是 " 香港民族 " ? 這樣平空跑出來, 沒有人文因素沒有根的的所謂 " 香港民族 " 命題, 不應出自大學校園的刊物之中,
學生會刊物把 " 香港居民 " 提升到 " 香港民族 " 的層面, 無疑是從政治考量出發, 而不是從學術上的人文因素考量, 一個專上學生會的刊物專題, 不從學術上的人文因素考量, 而以政治考量出發命題, 是否脫離了校園的進修本位,
何況 " 香港民族、命運自決 " 就令人聯想到藏獨與彊獨的爭取 " 命運自決 " , 學生會刊物封面專題背後的含意令人疑惑, 其實學生會介入政治不自今日始,
年前港大學生會在特首競選期間在報章刊登全版廣告, 質疑當時的參選人涉黑涉紅, 已屬違反競舉條例, 更引來其他校內同學不滿, 對參選人不公, 學生會換莊競選有如批判大會, 淪為政治角力場所, 部份學生對參選新莊同學作 " 政治審查 " 已是指定動作, 大學不是自由開放的地方嗎? 為什麼竟出現參選新莊同學要經過 " 政治審查 " ?
而學生會新莊解僱舊員工引起舊莊不滿, 竟拉隊到港大學生會百周年晚宴聚會 " 蹴場 ", 在各大專畢業禮上, 向主禮嘉賓抗議玩花樣已不算新聞, 這等不尊重場合, 不尊重在場同學與嘉賓的行為, 令人慨嘆,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大學精英了嗎? 當然, 這等大學生的行為, 不能代表全體同學都認同他們的做法, 雖然他們掛著學生會的銜頭, 否則就不會引來校內其他同學以及社會的反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中環High Tea -「踩場」有理? [ 黃麗君 ]
香港頭條日報 2013年1月29日
港大學生會百周年晚宴聚會鬧出了一場風波,有為要替一個遭現屆學生會解僱的老員工「討回公道」的學生及畢業生,在晚宴上用大聲公與現屆學生會會長對質,晚宴在一片吵鬧聲中進行,有校友對此「踩場」行動不以為然,在《明報》撰文批評,文章旋即遭有份「踩場」者反擊,雙方各執一詞,反映的是兩種不同文化,值得我們的社會認真討論。
撰文反對「踩場者」的港大校友陳莊勤以《今夜.究竟有甚麼人去踩甚麼人的場》為題表達立場,回應的是港大學生會2009年度行政秘書鄭丞軒,他的文章以《與其作偽君子,我寧當『暴民』『流氓』》為題反擊,事件的癥結據說是現屆學生會,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指控一名為學生會工作30多年的員工偷竊,在沒有給予該名前員工任何抗辯的情況下將其解僱,事後更拖欠薪金,才有前學生會幹事在百周年晚宴上抗議的情節。
反對「踩場」的陳莊勤則指出,「踩場」者在整個晚宴過程中滋擾吵鬧,甚至圍著專為向服務學生會超過40年的呂君發先生致敬而設的貴賓席,拿著大聲公要與現屆學生會會長對質。
陳莊勤說︰「我想,在我們那年代的年輕學生,論熱血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像這樣Totallyundignified的示威是從來沒有過的。
似乎『踩場』便是當今社會的風氣,只要我不同意你,只要我反對你,便不管你在出席甚麼場合,即使是與我的訴求,與我跟你的恩怨完全無關的場合,我也有權『踩場』,令你坐立不安,令你的賓客坐立不安,令希望聽你說話的人坐立不安。」
在這一事件上,「踩場」者也許覺得自己為伸張公義,替被解僱的員工討回公道,還他清白,但這種滋擾式的抗議方法,結果除了可以當眾侮辱某些相關人物,以宣洩他們的不滿之外,真的能夠是一個解決問題,還員工清白的方法嗎?
年輕人應學懂互相尊重
為學生會努力工作的員工不只被解僱的那一位,還有那一位在當晚被嘉許,服務40多年的老員工,哪一晚應該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頁,為何他要承受不必要的滋擾?
為何他不能在這一難得的場合盡興?「踩場」的同學們可有想過他的感受呢?
今天有一些人心目中只有「我」,「我」不認同你的做法,你的想法,你不跟「我」那一套,一定是你有問題,他們活在只有「我」的天地上,已經不懂甚麼叫做尊重人。求學除了追求知識之外,還為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今天有好些年輕的一代,只抱著我有理便可以想做就做,這種心態在大學學府蔓延,我們的社會文明早晚會破產。
今天,很多人對這種負面的社會發展,感到很不以為然,甚至很討厭,但大家都是沉默的一群,心中有氣但不會像「踩場」者般高聲疾呼,大家啞忍的結果是破壞文明的風氣繼續蔓延,但香港是否便要繼續這樣「愚化」下去?沉默的一群是否應該繼續沉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今有些人的"自我感覺良好"已非一朝一夕, 自回歸以來, 政治爭拗更為這等"自我感覺良好"的年青人加入新動力, 在政治黨團及政客的"洗腦"下, 以我為尊, 我說的就是真理, 我的行為是"伸張公義", 在這個範疇上可以採用"非常手段"以達到目的, 就算違犯法紀, 侵犯到他人的權益, 影響到社會都在所不惜, 因為"伸張公義", 市民及社會就要忍受, 就要有所犧牲,
這就如上文作者所慨嘆的, 今天有一些人心目中只有「我」, 「我」不認同你的做法, 你的想法, 你不跟「我」那一套, 一定是你有問題, 他們活在只有「我」的天地上, 已經不懂甚麼叫做尊重人。
港大踩場風波的觸發點是現屆學生會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 指控一名為學生會工作30多年的員工偷竊, 在沒有給予該名前員工任何抗辯的情況下將其解僱, 有學生及畢業生因此趁著港大學生會百周年晚宴聚會踩場抗議, 要為老員工「討回公道」,
這事真的是要為老員工「討回公道」這麼簡單嗎? 其實早前已有民主媒體將事件定性為"政治迫害事件", 把事件綁上學生會的政治派系鬥爭, 令事件複雜化, 如此則有學生及校友以激進政治黨團的手段踩場就不足為奇了,
事件反映出現時高等教育的嚴重缺失, 衹重學術而忽視德育教化, 致令學生欠缺了對別人應有的尊重, 對社會應有的責任, 事事以我為尊, 我說的就是真理,
而在事件當中, 學生會處置失當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但踩場的學生及校友亦有不是之處, 當事人已入稟勞資審裁處及向學生會發律師信, 事件已啟動法律程序, 第三者局外人的踩場是否有其必要成疑? 明顯的這是一場政治鬥爭操作, 根本不是什麼"要為老員工「討回公道」", 這借口是否太爛了點呢?
上文作者指出 : "求學除了追求知識之外, 還為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 今天有好些年輕的一代, 只抱著我有理便可以想做就做, 這種心態在大學學府蔓延, 我們的社會文明早晚會破產。"
誠然, 這種心態在大學學府蔓延是不爭事實, 但令人擔憂的是, 這樣的大學精英學有所成, 回校任教, 但個人修養仍停留在"以我為尊, 我說的就是真理"的階段, 與學術成就脫節, 教出來的學生是否會被"感染", 變成"高分低能", 在學識上高分, 但在個人修養上低能, 令致社會文明退步, 情況實令人憂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