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填海03  

中環High Tea - 與胡應湘一起發聲 [ 黃麗君 ]
頭條日報 2018年10月30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26/20181030/713371/

大型基建項目,耗費不菲,因此,當香港政府每一次提出一些比較大膽的大型基建建設,在社會上難免有反對聲音。然而,回望過去四十年,若果當時在任的政府沒有勇氣和決心去推動大型基建發展,今日的香港不知會變成怎麼樣?

七十年代,港府提出興建地鐵,有人大力反對,覺得沒有必要。八十年代,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大力游說政府在大嶼山和南丫島之間建新機場和搭橋起路,但因香港「九七」問題,政府對建新機場之議懸而不決,直至一九八九年「六四」後,當時的總督衞奕信為了安撫港人,解決信心危機,大膽推出了新機場和其他核心基建的玫瑰園計劃,打造了今天的赤鱲角機場、青馬大橋、西九龍填海等等香港的地標和經濟活動火車頭。回想當年,玫瑰園計劃同樣受到一些人大力反對,覺得會耗盡庫房儲備。

到了回歸後,高鐵項目、港珠澳大橋等建設,一樣備受質疑。過去一個月,兩大項目先後開幕通車、通橋,為中港兩地市民帶來莫大的方便。反對者過去大聲質疑,今天在大橋前興高采烈地拍照打卡留念,說明甚麼?

上述種種說出了一個道理,大型基建所費不菲,有人擔心特區政府的負擔力,未經思考的即時反應是大力反對,大道理是負責這些建設項目的官員沒有被民粹嚇怕,堅持推動發展計劃,迎難而上,結果是造福社會。
今天,「明日大嶼」計劃同樣面對排山倒海的反對聲音,誇張程度,我們難以用筆墨去形容。還是三十多年前具備遠見要在大嶼山建機場,起橋搭路的胡應湘說得好,鄰埠澳門、深圳前海及後海,以及新加坡及韓國首爾等等地區,大量填海造地也沒有招致破產,大家何需擔心?

胡應湘是工程師出身,當年全情投入資源做研究,提出建設藍圖,他當年大力游說建新機場,相信也是給予當年議而不決的港英政府一個壓力之源。赤鱲角機場最終得以建造,到了今天成為帶動香港經濟活動的重要建設,胡應湘的努力應記一功。今天,他再出力支持「明日大嶼」計劃,不是空口講白話,也有做工程的人提出的專業評估,比起坊間一些反對者空喊口號,更有建設性。

填海造地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不是香港獨創和獨有,香港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土地不足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和內部矛盾。可見將來,反對者只會繼續抨擊計劃,我們若要填海成事,是要更多如胡應湘般的有心人和具備工程和相關專業背景的人發聲,為打造香港的未來出一分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應湘是攪基建的專家, 眼光非常獨到, 當年中國第一條收費公路廣深高速便是由胡應湘的合和建設與廣東省公路建設合作興建, 羅湖口岸聯檢大樓亦是由合和興建, 1985年竣工沿用至今, 使用了三十多年, 在超負荷下仍能接待大節假日擠擁的人流, 現時在內地投資興建發電廠及公路, 攪得有聲有色, 

說起羅湖口岸聯檢大樓亦有一段逸事, 當年合和以無償方式為深圳市政府興建羅湖口岸聯檢大樓, 條件是可向使用的旅客收取費用, 但經政府研究, 當年境內所有口岸都沒有這樣的先例, 所以由政府備價向合和購回羅湖口岸聯檢大樓, 如果合和向使用羅湖口岸聯檢大樓的旅客收取費用成事的話, 以今時今日的人流量, 可真盤滿砵滿了,

說回基建, 當年回內地攪基建投資項目的人不多, 胡應湘是先行者, 在當年內地的政府環境當然遇上不少困難, 廣深高速由籌劃到1997年回歸日建成通車, 歷時十六年, 但建築期衹是5年, 可見經過多少制度上及人事上的困難才能建成 , 如今特區市民可乘搭班次頻密, 快速價廉來往內地珠三角城市的直通巴士, 廣深高速功不可沒,

現今林鄭提出在大嶼山填海, 紓緩房屋需求的計劃亦是一樣, 基建是先人種樹後人乘涼, 短暫時間是看不到成果的, 要日後才能領略到好處, 以興建港珠澳大橋與接通內地高鐵網絡的投資為例, 要看的是將來的回報, 而不是短期才通車數十日, 就否定了投資的決定, 這是沒有前瞻性, 短視的眼光,

如果是普通市民倒還罷了, 連一些所謂學者都批評反對就令人疑惑, 沒有前瞻遠大的目光與專業評估, 衹聚焦於政治範疇為反對而反對, 令人質疑他們的學術專業資格是如何得來的, 如果把政治操作凌駕於學術專業之上, 置特區廿多萬公屋輪候冊上的家庭, 以及難以置業的中等收入家庭於不顧, 那這等樣人的學術倫理與專業道德更屬可恥.

至於有新界鄉紳放話 " 政府寧花萬億(填海)而不收新界地 明明千億可解決 ", 這就說明了政府寧願兩條腿走路, 作兩手準備的原因, 新界收地涉及多方面的利益, 況且業權分散, 收地曠日持久, 賠償方案絕對是被人牽著鼻子走, 再加上某些團體的政治操作, 菜園村的超額補償便是一例, 政府收新界地要花上千億都未必能滿足業權人的胃口, 那倒不如填海造地來得乾淨俐落, 不用糾纏在新界收地的問題上,

當然, 新界收地是可補燃眉之急, 但雙軌並行可令政府手上多了談判籌碼, 隨著填海造地的階段性落成, 對新界收地的需求壓力便隨之減輕, 新界土地業權人的籌碼亦相對減少, 這是供求的問題, 大嶼山填海計劃是現任特首高瞻遠矚具前瞻性的計劃, 令特區政府未來在解決房屋問題上造就良好的契機, 雖然未必能即時解決嚴峻的房屋需求問題, 但肯定可以逐步紓緩在房屋需求基本的土地供應問題, 減輕未來數屆特區政府在房屋需求上的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

廣深高速公路 (擇錄自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9%BF%E6%B7%B1%E9%AB%98%E9%80%9F%E5%85%AC%E8%B7%AF

廣深高速公路由廣東省公路建設公司(甲方)與香港合和中國發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乙方)合作,共同成立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及經營管理。合作雙方於 1981年6月簽訂一份《合作興建廣州、深圳、拱北高速公路意願書》,開展了專案籌建工作。至1988年4月按基建程式完成各階段的研究和審批工作,簽訂和批准《合作合同》,完成工商企業登記和稅務登記,於1988年5月成立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會計畫用一年多時間完成施工圖設計、征地拆遷等施工前準備工作,1989年冬季全面動工。

廣深高速

1990年3月,在合作雙方的努力下,專案融資得到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香港滙豐銀行的支持而得以重新開展,並於1991年3月成功地組成國際融資銀團簽訂八億美元抵押貸款協議。於1991年2月辦妥國內有關部門批准專案融資抵押,1992年2月廣東省建設委員會批准全線動工,1994年7月完成主線路橋工程並臨時試通車,1996年6月完成全部工程辦理交工驗收,1997年6月完成收費系統、交通監控系統、通訊系統設備調試並通過性能保證測試,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車營運。

廣深高速公路專案總投資為13.4億美元和7.04億元人民幣(包括皇崗口岸工程、深圳經濟特區檢查站工程和建設期利息),其中由香港合和中國發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提供註冊資金0.9億美元及提供股東貸款4.5億美元,國際融資銀團提供項目抵押貸款8億美元,該項貸款以香港合和中國發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為第一借款人,以同等條件轉貸給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國內銀行提供用於支付征地拆遷費貸款人民幣(含建設期掛帳利息)7.04億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通人語 的頭像
    普通人語

    普通人語 - 肥貓有話說

    普通人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